步骤
1.吸气。2.闭气。3.养气。4.呼气。
步骤释义
“吸气”、“闭气”、“呼气”的“气”,指空气、呼吸之气。
“养气”的“气”,指能量。【同“炁”(qì),与真气、内气、元气等术语同义。】
步骤详解
1.吸气
吸一口气到下丹田,可浅吸,可深吸。
初学者可先采用深吸的方法,容易见效,以提升练功的动力;
熟练后则采用浅吸的方法,轻松自然,效果更佳。
初学者如果喜欢轻松自然的练法,也可直接采用浅吸的方法。
-
-
-
2.闭气
然后开始闭气,可久闭,可短闭。
闭气时间:
因每人体质不同,假若把自己能闭气的最大时长比作是十成,
你可闭至十成,或九成,或八成,......,或一成;
你也可以只短暂闭住几秒钟...
【你甚至可以不去特地要求自己须闭气多久,轻松、自然、缓慢地吸气与呼气也可(但请不要忽略了第3个步骤)。】
初学者可先采用久闭的方法,容易见效,以提升练功的动力;
熟练后则采用短闭的方法,轻松自然,效果更佳。
初学者如果喜欢轻松自然的练法,也可直接采用短闭(或不闭气)的方法。
-
-
-
3.养气
在闭气的过程中,
观想吸进来的这团空气,吸入抵达下丹田时,转化变成了一团能量,被你的下丹田所吸收。
【古人将“养气”这个过程称为采气,也叫纳气、聚气、凝气、补气、化气...(本文均用“养气”一词,以便理解)】
-
-
-
4.呼气
最后轻松、自然、缓慢地呼气...
【再次强调,呼气与吸气都只用鼻子(具体参考上述中的“注意事项”)。】
过渡阶段
久而久之,
{建议每日练习三次,每次练习10分钟以上(若能半小时更佳)。
【次数与时间可自己调整(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
短则几周,长则几月;
体质强者或用功者也可几日内便有功效(因人而异)。】
初学者不必强求,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甚至不知不觉地就静坐了很久;
由被动化为主动,事半功倍!}
你的下丹田会有一团“热气”,即传统养生文化中所讲的真气,也即内气、元气...
(训练日久,每次练习到一定时间都会有这种“热感”的;
或半小时出现,或十分钟出现,因人而异。
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间亦可练习养气法,
“热感”、“热气”便能时时伴随,不静坐亦生功效)
如此所生之功效,即养生气功学里所指的气功、内功、内力...
---------(把过渡阶段之前的阶段简述为“第一阶段”)---------
进升阶段
如果出现了过渡阶段所描述的现象,
你便可以开始进阶练习了...
-
第二阶段
此时,你会发现你无须闭气了;
只须在呼吸的时候,时刻观想着下丹田不停地吸收着能量,
也会有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更轻松、更自然。
-
第三阶段
此时,你又会发现你无须在呼吸的时候,时刻观想着下丹田不停地吸收着能量;
只须在呼吸的时候,时刻观想着下丹田,
也会有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更轻松、更自然。
其他“进阶练法”
此时,你可以继续练习第三阶段的方法,
亦可练习其他“进阶练法”。
【推荐《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经络疏通之 小周天运行法》 ,
当然你也可以在第一、第二、第三阶段或未练习养气法之前就开始练习小周天运行法,
也欢迎喜欢练静功或静坐的朋友学习小周天运行法,
只要你觉得适合你自己便可以,
练习起来会觉得更简单、更自然...
总之, 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因人而异,顺其自然。】
关于方法
方法不是死的,过程与阶段也只是相对的:
也可以在第一阶段,就开始使用第二或第三阶段的方法...
也可以在有了第二阶段的能力后,仍然使用第一阶段的方法,或开始使用第三阶段的方法...
也可以在有了第三阶段的能力后,仍使用第一或第二阶段的方法......
同理,也适用于“进阶练法”。
——只要你觉得这样更适合自己、过程更舒服、方法更自然、效果更好就可以。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推荐阅读:益处
练呼吸吐纳有哪些益处?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前人对呼吸吐纳作用的总结概括。近年来随着呼吸吐纳的广泛传播,数百万人的练功实践进一步证实前人对呼吸吐纳防病与治病作用的总结概括。下面介绍一下练呼吸吐纳对健康者的益处。
1、预防保健:《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研究证明,练呼吸吐纳具有明显的消除心身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紧张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长期的心理紧张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导致功能性甚至器质性病变。因此,善于在紧张的节奏中学会适时地松弛,对健身和防病都是非常必要的。呼吸吐纳锻炼恰好能有效地起到这个作用。实践证明,长期练功的人不容易疲劳,平时总感到精力充沛,很少患感冒等病。
2、陶冶性情:中国传统呼吸吐纳强调练功要修心养性,即优化人的情绪、意志与性格等。这既是练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通过呼吸吐纳锻炼能逐渐得到的直接效益。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在呼吸吐纳入静状态下,会体验到非常愉快和舒适,不仅有身体的舒适感,而且心情也非常舒畅,整个心身都沉浸在一种超脱的意境中。长期坚持呼吸吐纳锻炼,就能起到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培养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作用。练功还可使人感到做事得心应手,效率增加,而且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开发智能:呼吸吐纳实践可以开发人的智能,这一点在古代呼吸吐纳典籍中有很多明确的论述。随着呼吸吐纳研究的深入,逐步证实了呼吸吐纳的这一作用。通过呼吸吐纳锻炼,能使大脑的疲劳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觉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提高,从而能提高智能水平。有关专家认为,呼吸吐纳有可能成为提高人类智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4、延年益寿:中医认为人到老年,阴精虚衰,真元渐亏,身体各种机能都逐步减退。也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未老先衰。实践证明呼吸吐纳能够调动和发挥机体内在潜力,推迟或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智能减退,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气功和经络的关系如何?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整体观,而人体之所以能成为统一的整体,是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经络当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经络的发现来看,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经络,并具体讲明了其循行走向。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却找不到经络的踪迹,不知其为何物。那么,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怎么能得到有关经络的认识呢?根据某些史料记载与近代科学实验发现,经络学说的起源及形成和气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奇经八脉考》中讲:“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内景隧道”是指人体的经络系统,“返观”可以理解为一种静功的锻炼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的经络变化,在进行某种静功锻炼过程中是能够觉察出来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时针刺某个人的某一个穴位时,整条经络都出现感传,这种人被称为经络敏感人。这种人通常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很小。然而当对人群中非经络敏感人采用诱导入静的方法,使其进入气功态后,经络感传现象及经络敏感人的出现率则大大提高。这一实验研究结果也为经络和气功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佐证。
另一方面,气功还有疏通经络,祛病强身的作用。《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周身气血运行和输布的通道,是把人体各部分联结成统一整体的重要系统,经络系统保持通畅,人体的气血就得以正常运行,生命就得以正常活动。若经络系统出现异常,人体的机能活动就要发生障碍,产生疾病。练功时可出现末稍循环旺盛,腺体活动增强等现象。这些变化,都说明气功锻炼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此外,许多气功功法都是在经络学说的影响下,依据气功原理编创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就反复强调了奇经八脉对于练功和诊病的重要性,认为“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龙虎升降、玄牡幽微之窍妙得矣”。针灸学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指出了任督二脉与练功的密切关系,认为许多功法虽有“种种不同,岂离任督”。近代医家张锡纯也主张学医的人应练气功,并参看丹经。
综上可见,气功与经络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推荐阅读:练功常见情况举例说明
练功的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也称不良反应,在练功中由于对练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未能正确掌握,所以在练功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头昏脑胀、胸腹胀满、气不归原等各种反应。这些异常反应的出现,影响练功的进展和健康,故称不良反应。遇有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从各方面调整、纠正。一般在短时期内,大约一周左右,即可自行消失。如出现异常反应后,未能及时纠治,异常反应进一步发展,长期不消失,即会造成偏差。故有人认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即为“偏差”。一般异常反应有如下几种。
1、杂念丛生,心意散乱
练功者由于平时的内外环境的纷扰,或练功前思想负担过重,精神紧张,未能做好思想准备工作。致使练功时杂念纷扰,千头万绪接踵而来。初学者练功时,愈急于入静,愈不能入静,愈想排除杂念,反而杂念愈多,以致精神更加紧张,甚至不能继续练功。这多是由于用意过重引起的。在练功中杂念纷来时,应顺应自然,不要勉强抑制,经过一段时间,约20至30分钟,静观杂念出入,杂念逐渐会减少。或当杂念繁多时,意守呼吸用数息法,即在练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数,或默念字句法,进一步把全身放松及思想放松,即可使杂念逐渐减少。如杂念过多,烦躁不安,可暂停练功,散步片刻,待心情平静后再开始练功。
2、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练功中由于姿势不当,如收腹挺胸或含胸过甚,或呼吸用力过强,勉强追求深长细匀的呼吸,用力气沉丹田,或停闭呼吸时间加长,意守呼吸过重等,均可造成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如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应找出原因加以改正,重新调整姿势。如挺胸者应调整胸部肌肉放松,呼吸过重或闭气时间过长者应改为自然呼吸。如由于意念过重者,应将意守强度减低,改为似守非守。这样使姿势、呼吸、意念均调整到放松和顺乎自然,胸闷等现象即可得到纠正。
3、心慌心跳
少数练功者,在练功中出现心跳加快或自觉心慌,有的是偶尔出现,也有的持续时间较长。临床观察心慌者,多由于练功时思想有顾虑,姿势不自然,全身未能放松,呼吸用力或停闭呼吸时间过长引起。尤其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较多。如遇有此种症状发生,应及时解除思想紧张,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待心慌平静后,再进行练功。如因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心脏病引起者,可平时适当加服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药物以助纠正。
4、头昏、头胀、头痛、耳鸣目眩
练功中出现头昏、头胀、头痛及耳鸣目眩的症状,多由于情绪紧张,用意念强度偏大,或勉强用意念导引气血上头,或意守部位偏高,如意守上丹田(印堂或百会),或强行呼吸闭气引起。如出现此症状,应放弃意守,采取自然呼吸,待头部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练功。如意守部位过高,应改为意守下丹田或涌泉穴。一般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练功,应意守下丹田,不守上丹田。
5、腹胀、腹肌疲劳
练功时出现腹胀、腹肌酸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多因于有意鼓腹,追求深长的腹式呼吸或吸气后停闭时间过长,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腹肌紧张,肠胃运动受抑制而引起。纠正之法首先是改为自然呼吸,减少腹肌的紧张用力,即可消除。如腹胀明显者,可暂停练功,作腹部自我按摩或改为卧式、半靠位练功。这样较易使腹肌放松,腹胀腹酸逐渐消除。
6、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的症状,多见于练功初学者,由于姿势不正,未能沉肩含胸和松腰松腹所引起。或初学者体质虚弱,练功时间过长,超过了体力支撑的限度所引起的。遇有此种情况,应暂停腹式呼吸,身体微向前俯使胸腰部肌肉放松休息一下,再继续练功;如是练功坚持时间太久引起的,应适当将练功时间缩短,待体力恢复后,再逐渐加长练功时间。
7、昏沉、困盹、欲睡
练功初期由于环境安静,双目微闭,全身放松,思维活动减少,大脑兴奋性减弱,形成了睡眠的有利条件。故初练功者,易于出现困盹入睡的现象。从生理学上来说,睡眠是大脑皮层的广泛性抑制扩散,而呼吸吐纳的意守入静,则是皮层机能的兴奋集中,二者截然不同。练功中出现昏沉困盹的原因,一是由于意念未能集中,兴奋性尚未提高时产生昏昏欲睡的现象;一是由于练功前过度疲劳,勉强练功所形成的。如有昏沉欲睡现象时,可微开二目,或将身体晃动几下,以驱散睡意,振作精神,再继续练功。如再重新出现困盹欲睡时,不易克服,说明与疲劳过度有关,应停止练功,安心睡一觉,待醒后疲劳解除时再度练功。
8、肢体疼痛麻木
初练功时,由于内气未充,气血运行尚未畅通,加之练功者急于求成,可能出现肢体或局部麻木或轻微疼痛感觉。如麻木疼痛的症状感觉很轻,可以继续练功,不去管它,待练功进一步后气血运行增强,麻木疼痛自会消失。如仍不能消失,可暂停练功,做一下局部活动和按摩后自会消失。
9、发冷感
练功中突然出现身体发冷,甚至寒战发抖,这可能是由于体质虚弱,内气尚未激发出来的表现,一般不要为此异常现象恐惧,可继续练功,多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如不能自行消失,可以加强鼻息法,以鼓动气血流通,或暂停练功,活动一下,待冷感消失后再继续练功。
10、身体过热感
在练功中有时全身或局部突然灼热似火烧,热流有时上冲或流动,这种现象多在短时间内消失,可能是入静后对局部内气变化敏感增强所致。如系内火过盛引起,可做退火功,两眼先注视鼻尖,再转移注视膻中,再注意力转移至脐至膝,每部位注视各2分钟,最后注视大敦穴约8分钟,再意守大敦穴约4分钟,可以引火下行。
练功时胸胁胀闷是怎么回事?
练呼吸吐纳达到入静状态会出现多种舒适感,其中就包括胸胁畅快,心胸开阔的感觉。但是有的初学者在学练中却出现胸胁胀闷感,这种情况与意守不当、调息不当及气机不调等因素关系更大些。
1、意守不当:意守不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守部位不当,二是意守呼吸不当。
除个别患有特殊病情的人练功时可意守身体上部外,一般意守部位应以身体下部为好。前人把它总结为“上虚下实”、“下占七分上占三”的练功要领。但是有的呼吸吐纳方法需意守胸部或膻中穴,个别人在意守中过于执着,火候不适度,时间久了意气(感觉)相随,造成胸胁胀闷感。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将意守部位改为下丹田以引气下行。 有些功法非常强调练功时的呼吸方法,而个别初学呼吸吐纳者理解问题容易偏颇和固执,将意念全部集中在呼吸上。本来我们每日每时的呼吸是一项根本不必去介意的,会在不知不觉间自动调整的活动,但是上述那种人由于在呼与吸的意守上放不开,造成必须时刻想着呼吸,否则就不会呼吸,导致人为的胸胁胀满的状态。纠正这种胸胁胀闷感往往比较棘手,最好的办法是请教有经验的呼吸吐纳教师,在呼吸吐纳教师的诱导下,从执着于呼吸,专注于呼吸不能自拔的状态下解脱出来。
2、调息不当:调息是指对呼吸的调整。从古到今呼吸吐纳呼吸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呼吸方法本身到底有多大作用,是一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并且往往有入过于追求调息方法,要么停闭气时间太长,要么胸式呼吸等造成调息不当,出现胸胁胀闷的感觉。对于这种情况可不必惊慌,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呼吸完全自然,将集中在呼吸上的注意力转到其它意守对象上去。
3、气机不调:肝气抑郁则气机失调,本身就可表现为胸闷,常叹息,或胸胁胀满,少腹胀痛等症象。学练呼吸吐纳初期,刚刚要进入呼吸吐纳入静状态时,一方面机体处于外界刺激引起的杂念减少,注意力多集中于对自身内部感觉变化的感知上,可使平时就存在的胸胁胀满等症状更明显。另一方面机体在接近入静状态时,自身气机也开始发生调整,气郁、气滞缓解,初期也可出现胸胁胀满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继续坚持练功,胸胁胀闷感会很快消失。
练功出偏后怎么办?
1.不要惊慌,找出原因
如果有人练功出了偏,本人和周围人都不要惊慌,不要认为是了不得的大祸,否则会增加出偏者的精神负担,造成体内气机更乱,出偏会更严重。因此作为出偏者的家属和同事应当安慰出偏者,让他冷静下来。练功出偏者也和人生病一样是有前因后果的,应当检查一下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纠正原来错误练法或消除出偏因素,就有可能纠正偏差。
2.停止练功
出偏者如查不出原因应当停止练功。停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再练又有偏,就应当改练更为适合自己的功法或更换指导老师。
3.自己纠偏
如停止练功后出偏症状仍未消除,意识清楚者可以自己纠偏。方法如下:自然做靠背椅上,上身坐正坐直,以自然舒适为准,全身放松,二目微合,呼吸自然,不调息,不意守,不舌抵上腭,不走大小周天。总之放弃原来练功的各种意念,让体内真气自然调节直至恢复正常,每天坚持做可能会好。
4.找练功有素有德的呼吸吐纳师纠偏
如果停练和自己纠偏都无效,应当找练功有素、有德的呼吸吐纳师纠偏。
5.出偏的人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
按时起居、饮食定量、不要吸烟、饮酒、喝咖啡,并避免其它刺激和兴奋。出偏的人往往伴有狂躁和嗜睡交替出现的情况。夜间过度兴奋失眠,白天就可能嗜睡不起。白天休息够了夜间就又会兴奋,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如果夜间病人未睡好,只要不是心脏病和其它危重患者一般来说早上应按时起床,白天也不要睡觉,这样夜间才能睡好,才能把出偏纠正过来。
6.对出偏的人不要嘲笑、讽刺
不要把他们的不正常当成装病,也不要把他们当成精神病患者轻易送精神病院,更不要责骂他们,以免加重对出偏者的恶性刺激引起不良后果。出偏者的家属和周围的同志应当开导出偏者,帮助他们找到出偏的原因,解决好出偏的问题。也可以启发诱导他们去做一些助人为乐的好事,以发散不正之气,以有利于对出偏的纠正。
练功时唾液增多是怎么回事?
练呼吸吐纳时,尤其是到达入静状态时,口中会有大量的唾液不断地产生。这是一种有益的练功反应。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以往的生理学认为唾液的分泌完全是通过神经反射来调节的,并且分泌量主要受副交感神经影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唾液分泌稀薄而量多。一种调节调节是由于食物对口腔造成机械的化学的和温度的刺激,经过中枢的作用,再由传出神经到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练呼吸吐纳时并无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所以练功时的唾液分泌增多不属此类。另一种调节是食物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建立起来,即使没有直接吃这种食物,只要看见它或嗅到它的气味,甚至想到它,都可通过条件反射引起唾液分泌。例如吃过山楂的人,以后看见或想到山楂都可引起唾液分泌。然而练呼吸吐纳时并没有看到、嗅到、想到某种食物的情况,所以练功时的唾液分泌增多也不属于这一类。呼吸吐纳锻炼引起的唾液分泌增多现象,是以往的生理学教科书没有记载的一类。
我们知道,练功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出现在进到入静状态时。入静状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由此不难知道那种练功时出现的既无食物刺激,又无食物条件反射刺激的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是呼吸吐纳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直接结果。这是一种自我心理生理调节的结果。
唾液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以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清洁和保护口腔,可清除口腔中的残存食物;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时,唾液可冲淡、中和这些物质,并将这些物质从口腔粘膜上洗掉;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可使淀粉分解,转变为麦芽糖等等。
我国古人对唾液在养生中的作用是很重视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肾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集装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呐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上清黄庭内景经》有“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灾百邪玉练颜”的记载。认为唾液在养生中具有防腐、美容、抗老延年等作用。现代研究中有人报导在唾液中发现有抗衰老因子,更为古代的经验认识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总之,练功中出现的唾液分泌增多是一个有益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紧张,慢慢咽下即可。
练呼吸吐纳的禁忌
1.忌气恼、烦躁
许多病都是由生气、恼怒、烦躁引起,因为情志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久之会产生病理状态。练功者如不忌气恼、烦躁,有可能多年练功而毁于一旦。
2.减少房事
人身三宝是精、气、神,练功使精、气、神旺盛,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练功人如果不节欲、房事多,必然耗精,引起肾阴不足和肾精亏损。如此下去非但练不好呼吸吐纳,恐怕会患多种疾病。有些人练功效果不明显或长功慢多与此有关。练功应以减少房事为宜。
3.忌贪念
练功须忌贪财、贪名、贪利、贪酒、贪色……有贪念则心不会静下来,因此练不好功。有贪念就会有贪的行为,就可能招来许多麻烦,引起许多矛盾。贪为邪念,练功应当心正、心净。贪为万恶之首,有贪念心就不正,就会犯错误,犯错误就会受惩罚。因此练功人忌贪十分重要。
4.忌任性
练功提倡顺其自然,任何事物都是按客观规律发展的,超越客观规律以主观想象行事则谓任性。例如:通大小周天应是水到渠成,功到自然通。如果功夫不到,强行以主观意念通就不自然了,就可能将气血积聚在某一处,或产生头痛、头晕、或某处疼痛、胀满。另外,日常处事也忌任性,任性容易钻牛角尖,容易气恼引起气乱,影响练功效果。
5.忌“假”
练功要练“真气”,忌假的意念和行为。因此练功要先练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诚实做人,才能练出真气。练功中一些做作的言语行动也是要不得的。
6.忌骄傲自满,忌自吹自擂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有本事的人往往谦虚谨慎,没有多大本领的人反而容易骄傲自满,自吹自擂,夸大自己的功能,给病人治病大包大揽,打保票等。这都是练功者应禁忌的。须知医学上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世界上的事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任何时候说话、办事都应留有余地,切忌江湖气干扰了自身的修炼,引起不良后果。
扩展阅读:关于呼吸法
腹式呼吸
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重要的养生之道。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肺细胞平展面积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 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坐办公室的人,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进而造成脑部缺氧。于是白领们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办公室综合症。
一般哺乳动物均采用腹式呼吸,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加大了消化系统的动力,进而增强、激活其功能,利于排除聚积在肠道毒素及内应力的释放。
为什么腹式呼吸对生命如此相关?因为腹腔内藏着除心、脑、肺之外的全部脏器。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及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并拥有大量的血管神经,因此腹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强腹式呼吸,促进腹腔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腹式呼吸好处还在于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起到加速毒素的排出,减少自体中毒,而达到减慢衰老的目的。此外,对结肠癌及痔疮的预防也卓有成效。
腹式呼吸无论在跑、走、坐、卧工间课余时皆可进行。此功方便易行,如每日坚持下去,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