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实验室内务你确定都理清楚了吗?

提到实验室内务,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实验室整洁卫生,看了这篇,你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为使检测工作场所保持整洁、明亮、通风、无味、无尘、无积水、无杂物,满足测试分析要求,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打扫本人管辖的实验场所卫生。

2.实验室、仪器室和办公场所内的卫生,由使用该室的工作人员各自负责;确保工作场所环境清洁,使用仪器及物品摆放整洁。

3.实验室采取定期检查卫生的手段对实验室的内务进行管理,以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满足检验分析的需要。

日常内务管理制度

1.检测人员根据所承担的分析测试工作,负责其相应的实验室内务管理工作。

2.遵守实验室各项制度,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注意桌(台)面和仪器的整洁,室内严禁吸烟、进食、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实验室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装配必要的实验设施,保证工作区域的能源、照明、通风能满足工作需要,对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区域(如,微生物室),按有关要求配置设施;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应满足说明书的要求,有温度、湿度、抗电磁干扰要求者,配备空调和抽湿机,安装温湿度表计。

4.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应按要求放置在固定的处所;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5.实验室各种电器设备,器皿应按规定的设置场所放置,不得随意移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

6.分析测试工作时,要了解所使用的化学试剂、仪器各自性能和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准备方可开始工作。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试剂时,必须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7.保证电线路的安全,冰箱、培养箱等用电线路必须与实验室用电分开。对陈旧电器线路或已磨损的电线应及时更换,对开关、插座和仪器接地装置应经常进行检查。

8.高压气瓶应设置于安全场所,并加以固定。定期检查乙炔气钢瓶的气密性及泄露报警装置的工作状态。各类钢瓶内应剩余安全残留量的余气。

9.明火作业时,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实验室,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和火源。下班前由安全员对水、电、火、气、门窗进行检查。

10.浓酸、浓碱废液应经中和后处理才能倒入下水道,有毒残液应按作业指导书集中回收处理。

11.实验室需装设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消防灭火器材等);对消防灭火器材应做到定期检查,不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均可取用;实验室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或气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领导。

12.新上岗的检测人员,必须先安排其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学习有关规章制度。

13.实验室内必须备有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冲淋设施,以备急需。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管理制度规定

1.实验室在未经中心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批准,不准外来人员随意进入。

2.实验室工作人员尽量在办公场所会晤外来人员。

3.为保障安全,禁止携带儿童进入实验室,以免发生意外。

4.在确保不损害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经中心领导批准,允许客户进入实验室监视与该客户所委托的检测工作有关的操作。

附:实验室内务管理注意这11点

实验室的内务管理不等同于做卫生,内务管理有着深层次的内容,可以从以下11的方面来解读:

1.制定内务管理程序。分为不同的工作区域,针对不同的工作区特点,不同的工作区域的内务管理可以不同。

2.在工作面不放置过多的实验室耗材。实验耗材放置在指定的位置,最好和相关仪器放置在一起,工作面放置的耗材过多一是不安全,二是耗材比较容易污染损坏。

3.应时刻保持工作区整洁有序。做好工作区域的卫生,工作区域实施、仪器摆放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4.应指定专人使用经核准的方法进行内务工作。若果有必要,内务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特别涉及到生物安全,放射等危害健康的实验室。

5.如果需要,不同风险区的内务程序和装备不应混用。针对如微生物、放射性等危害健康安全的内务,各个区域的程序和装备不同,不要混用这些装备。

6.在安全处置后对被污染的区域和可能被污染的区域进行内务工作。

7.制定日常清洁(如消毒灭菌)计划。

8.指定专人监督内务工作,定期评价内务工作的质量。

9.实验室的内务规程和所用材料发生改变时应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10.实验室规程、工作习惯或材料的改变可能对内务人员有潜在危险时,应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并书面告知内务管理负责人。

11.发生危险材料溢洒时,应启用应急处理程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