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为什么心理网红宣扬的伪劣心理学,总让你觉得很有道理?
作者 赵小明 编辑排版:懂懂 崔贯利
小明语录:
认为人们都是自恋的,或者人们都是恋母的,这种说法都代表着他没有真正懂得心理学的本质。心理学是不能够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评估别人和其他更多人各自不同的主观感受的。
精神病理学模型续篇
前面说了关于精神病理学模型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分类,比如,有遗传病理学的医学模型、社会学的模型、精神分析的模型,有认知、行为主义等模型。
诸多精神病理学模型可否串用
这些模型可不可以互相串着使用呢?比如说,精神分析是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群体中的个体的特征,社会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群体中群体的心理特征。
如果我们用精神分析的范式,比如用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特征去研究社会,可以不可以呢?
的确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比如有些人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背后实际有生物学的基础,比如性的冲动。
大家觉得这个有道理吗?
换句话说,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人做过和我们今天这些心理作家同样的事情。从某一个精神分析流派出发,来解释整个人类、整个社会。
只不过用的不是科胡特的婴儿理论,而是精神分析的驱力理论,特别是性驱力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现象。
如果用精神分析里面的母婴关系驱力来解释人类社会现象,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我们就会说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母婴关系而组成的社会组织,人们互相在一起最大的驱动力是来源于寻找一种依恋。
如果把这几种理论都拿出来放在你面前,你觉得哪一个靠谱?
第一个人说人类社会是由性冲动而组织起来的;
第二个人说人类社会是由母婴关系的依恋而组织起来的;
第三个人说人类社会是由自恋的婴儿组织起来的。
逻辑推理 论对错
你觉得哪一个对呢?
你会发现,这就是心理学最糟糕的部分。因为用任何一个理论去看世界,你会觉得,世界就是如此的。
换言之,从逻辑推理上讲,假如说三个都对,其实三个一定都错了。
因为三个理论彼此之间是不兼容的,不能够一个是性驱力,同时又是一个母婴驱力,又是一个自恋的婴儿同时存在。
小明语录:
正是因为心理学是一个多范式学科,精神分析内部也存在多范式的精神分析。
所以,站在你个人主观的角度来说,你的主观是真实的,但到底外界怎样,并不以你的主观真实而决定它的真相。换句话说,外界的室温也许只有15度,
但你感觉很热,你的感受也是真实的,但你的感受并不能够否认外界温度的真实性。你觉得外界温度有25度,温度计并不会因为你的感觉而变成25度,
这就是心理学。每个人都可以谈自己的心理感受,但不要试图用你的心理感受去证明其他的人也会和你有同样的看法。心理学很像是自说自话。
心理学的标准
那么,这样子心理学不是没有标准了吗?其实不是的。心理学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1、了解每一种心理学的范式;
2、每一种范式的适用范围;
3、在它的适用范围内使用。
比如精神分析学主要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的,并不适用于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当由个体心理学所研究的成果推导一个群体,推导一个民族,推导一个文化心理现象的时候,这个理论就开始变得不太靠谱了。
精神分析的老祖宗弗洛伊德对这种现象曾经指导过我们,他在《文明及其缺憾》里说到:
我不认为把精神分析用于文化集体,这种企图是荒谬的,或者说肯定没有成效,
但是,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并且不要忘记我们所涉及的毕竟只是类似之处,而且无论是把人,还是把概念从他们所产生和发展的领域中分离出来,都是危险的。
合理运用研究成果
精神分析虽然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有时候似乎也能解释很多东西,好像也挺有力量,挺好用的。
但是如果你学艺不精,试图把精神分析的某个流派的概念拉出来去解释整个文化、群体的现象,那么,谬误就显而易见了。
了解了心理学是一个多范式的学科之后,就要记住,很多时候对于一个组成成分里面存在合理性的事物,但对于其他的部分并不一定具有合理性。
如果你不合理地使用连串的推导和因果,试图把某一个案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
由一个具体的心理咨询个案通过连续性的推理,推导到这个文化、这个群体,实际上是一个逻辑性的错误。
所以不要试图用任何一个小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去解释整个人类现象。如果可以从科胡特自大的婴儿理论去推导群体,推导精神文化,
那就可以使用任何一种精神分析的流派理论去做同样的事情,去推导群体,推导一个文化,就可以推出一个俄狄浦斯国、一个母婴国、一个乳房国、一个阳具国。
现在知道错误和荒谬在哪里了吧?
小明语录:
正因为如此,心理界也是最容易诞生谬误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迷信、欺骗人的东西最愿意混到心理圈的原因所在。因为心理圈、心理学,每个人都可以自说自话。
本文节选自“新精神分析100核心概念”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