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豳草:【流年似水】(小说连载之二)
平时由于大伯、父亲、四大都在单位上班呢,家里主要的劳动力就只剩下二大、二娘、大妈、母亲四个人了,奶奶年纪也大了,从小还让罪恶的封建社会给裏成小足,根本干不了重活。加之二大家还养着一匹马,我家还养着一头牛,大伯家还养着一头猪,几家用水量就很大,显然去担水沟担水已成杯水车薪了,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用水量,大人们就商量着如何彻底解决用水问题。
自然大家首先想到借用天雨蓄水,于是决定在院里挖水窖来储蓄天雨水,结果二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好直径约一米多,深近三米的圆柱形水窖。没钱也就没用水泥加固,只是用木椽、麦草将窖口罩住,不让垃圾掉进去,也防止小孩不小心发生不安全事故。好不容易盼着下了场大暴雨,蓄水窖也一下子涌满了水,大家乐滋滋地欣赏着这革命成果,终于可以暂时解决用水问题。可不曾想到蓄的水混浊不堪,也渗入土壤里很快,没几天啊就干涸了大半截,用水桶掉上来的地窖水里面树叶、羊粪、麦草啥杂物都有,给牛喝这水它都不喝,更别想人食用了。大人们又得带着我们在闲暇之时不停去担水沟担水,只要家里的水缸满满的我们大人和小孩就开心的不得了。这就是那个年代穷人比现在富豪赚得盆满钵满都感到无比幸福的感觉。每天下午放学我们小孩子就去抬水,必须得攒满水缸,如果阴雨连绵几天就大事不妙,无法下沟抬水了,所以抬水成为我们的必修课。时间久了新鲜期过了我们也感觉到无比烦恼,每次我和二哥去抬水都是一百个不愿意啊!奶奶和妈妈好话说尽,我们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抬水。冬天下雪,虽然热心的乡亲从塬上一直扫到坡底,大雪没有了,无奈我们小孩子抬水时水桶摇摇晃晃,走一路,水洒一路,很快就结冰了,人走上面十分光滑,特别难走。由于我个子矮每次抬水我在前,二哥在后,抬着水走在冰路上得小心翼翼地移动沉重的步伐。清楚地记得一次马上到塬畔了,我也累得实在不行,想歇会啊!无奈没有平路,水桶没法停放,只好咬着牙坚持着往前挪。脚下的路好像故意和我做对,一个滑步我跪倒在山路上,水哗的一泻而下,倒了我一棉裤、一棉鞋,棉袄背部弄得湿湿的,我冷得直打颤,强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不让它流出。那样艰苦的年代,大人们早已教会了我坚强,让我从小就明白: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生活是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虽然二哥胸前棉袄也已弄湿,他一只手爬地上,另一只手使劲按好水桶,不让桶滚到深沟里,泥水漫过他的破棉鞋,他往后退了退站稳安慰我:“不用怕,倒了就倒了,时间还早,我们赶快下去重新再抬一桶水!"听到二哥乞求安慰我的话我几乎拉着哭腔说:“走!”调头又朝着深沟走去。
好不容易回到家,早饭还没吃已经快到中午饭了,母亲看到我们兄弟俩满身泥巴,十分沮丧的神情,她的眼睛都湿润了,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啊?一下子我对母亲爱让我干活的委屈瞬间就消失了,她赶紧让我们坐热炕上,换上干衣服,端来热饭让我和二哥坐热炕上吃好,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一次饭。母亲让我们以后不去抬水,她和大哥去担水。我们知道母亲一天很忙根本没时间去担水,更不愿意让她去受这罪,因为我们都是男子汉。只是难免羡慕村里自己家有水井的小孩,因为他们不必受这份罪。
那一年冬季寒冷而又漫长,新疆受寒冷气候影响,大伯单位早早就放假了,他背上行李,带上糖果坐车就回老家了。大伯常年出门在外,跟上工程队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祖国的公路修筑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见多识广,此次回家他有个夙愿终将实现,他计划为我们老孙家打一口水井,解决吃水问题,一劳永逸。
当大伯把他的宏伟蓝图告诉大家的时侯,得到了全族人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于是打水井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分工开展,二大负责找风水先生看位置,大伯负采购打井必需品,父亲和四大还未放假。一天,刚好村上来了一个风水先生替别人家看水井位置,听到这个好消息,二大就将风水先生请到家来看水井的位置。根据我们的地窑庄子方向,先生用仪表将水井位置确定好在正西边方位,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二大付过一元五角酬金送走先生后就迫不急待,破土动工开始挖水井。
一尺又一尺,一米又一米,一天又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井的深度在不断加深。大伯买来辘轳,称了几十斤丝麻,请来甘肃一位合绳的老师傅,用丝麻合成一条又粗又长的井绳,两头拧好铁钩担,打水用的井绳问题圆满地解决了。同时他还在临近我村的甘肃省北川订制了井盖石,这整块青石被凿成一个一米多长正方体形状,厚度达十几公分,中间凿成一个直径五十公分圆洞形。不几天时间父亲和四大也放假了,弟兄四个人都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凿井运动中。用短锨把的铁锨将土铲入小笼里,用辘轳摇上来,上面的人立马将土倒在院里,又搅动辘轳用井绳将空笼放入井中,循环往复。大妈、二娘、母亲、四娘几个人专门负责做饭,处理好其它的家务活。大伯弟兄四个人轮番作战,打到有十米深左右,井里面白天看起来也不清,于是大伯找来大妈、四娘结婚时嫁妆里的带盒化妆镜,一个人抱着镜子坐到太阳坡里,一个人抱着镜子对照好另一个镜子反射过来的光,然后照向井底,一下子解决了采光问题。艰苦的岁月里大伯弟兄四个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就想法设法解决,不是逃避也不是退缩,而是勇往朝前,一件件困难迎刃而解。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井里的大人可怜的连腰都伸不直,一直半蹲着用小镢头往下慢慢刨土。累了站起来靠着井壁伸伸腰,又接着干。由于二大个子最小更适合这种工作面,所有打井这活大部分都是他完成的。听到我们老孙家在打井,许多乡亲跑来我们老孙家欣赏这一宏伟工程。每天打井的时候院里总围满了乡亲们,大家喝着水,抽着烟,说着笑着,欢声笑语洋溢在这个农家小院。当然也不乏跃跃欲试帮忙打井的乡亲,他们往往下到井里坚持不到半小时就喊着要上来,因为下面空间实在太小,又比较深,许多人感觉到憋的慌。但不少人还是想下去亲自体验,大伯也乐意满足他们的小心愿,下到井里也一样不到一小时就坚持不住了,又站在笼里,抓紧井绳让大家摇动辘轳把他运上来。上来便会遭到大伙取笑,就这样你讥笑着我,我讥笑着你,都过了把打水井坐电梯的瘾。
这口井水位比较深,足足有三十几米。打井临近水位时人感觉最难受,胸口憋得慌,当有水渗出时立马就好了。终于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艰苦奋战,甘甜可口的井水一涌而出,老孙家男女老少的欢呼声还未消退,新的困难又摆在大家面前。井底临水的土墙壁必须得进行加固,否责容易形成塌方,这将会前功尽弃,所有的努力会付诸东流。为解燃眉之急,大伯兄弟四个人和奶奶商量决定,利用木板进行加固,很快大伯们将地窑上面长的两棵大杏树挖倒,又开始用锯分别截成一米长的十几段,然后将树段竖起来固定好,在大场里用木锯一锯一锯锯成一寸厚的木板,弟兄四个人又轮番上阵进行拉锯大战,大伯们经过两天时间就将两棵大杏树分解成了加固水井所需的案板。大伯和二大用墨斗给案板做好标记线,又用小点的木手锯将这些木板加工成等腰梯形,并且用锉刀在四边锉好大小合适的卯口,以便相互结合为一个圆柱形整体,在大场里进行了试装实验,他们感觉满意之后将加工好的木板赶紧又搬到地窑井口边。大家又用井绳将木板依次一块块运入井中,二大一块一块像拼七巧板一样认真地拼接好,用专用的铁钉固定好,足足加固了有三米多高才放心地上来,大伯下到井底检查确定好万无一失也放心的上来了。就这样在老孙家全族人的热切期盼中,在乡亲的关心帮助下,大家齐心协力,利用一辘轳、一井绳、一小笼、一镢头、一铁锨、两面镜这样最原始的工具,同心同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畏艰辛,奏响了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凯歌,解决了几代人用水难的困扰;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团结、坚韧书写了一曲属于他们的青春赞歌!
水井打好了便要给井面铺好井盖石。大伯弟兄四个人又找了五六个乡亲,架子车上放好几条麻长绳和扁担拉着就去离家十几里远的甘肃省北川拉订制的井盖石。大家把架子车放在塬畔,一个人看管,其他人拿着绳和扁担步行前往北川。一路有说有笑,十几里远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大伯付清五元钱的钱款后,大伙用麻绳将井盖石五花大绑,拴得稳稳当当,用扁担四个人前后各两个人抬着步行返程。谁累了就另换一个人,走了好久快过河了实在累的不行,大伯让集体休息一下,两个人按住井盖石,其他人坐豳草丛一边抽旱烟一边谝闲传。谁渴了跑到河边找一干净泉水喝上一口,甭提多美了,虽然是冬季但大伙互帮互助的心是暖暖的。许多人都开着玩笑问大伯:“孙老大,以后没水了来打水可别拉着脸,今天可把人累坏了,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你可别到时没良心啊!"大伯弟兄四人赶紧说:“不会的,谁家没水了就随时来,这口水井水旺的很,水也清的很!"这些朴实的乡亲们,用他们最朴素的语言相互交流着,用他们最真诚的行动互相帮衬着,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壮行,但彼此内心都是真诚的、纯粹的、简单又快乐的、可亲可敬!大伙休息好了又继续赶路,这段可是上坡路,大伯一路叮嘱大家走慢点,小心脚下,累了歇歇呗!但是谁也不愿休息,一口气抬到塬畔架子车旁。抬的人累的躺豳草地里歇息去了,其他人赶紧搭手帮忙将井盖石抬上架子车用绳子固定好。大伯拉着架子车,其他人也推着有说有笑回到井边,二大用平底铁锨平整好井口周围地基,大家帮忙将井盖石盖好在井口上,一下子这口井的精气神显现出来了!奶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二尺红布拴在辘轳把上,让老孙家人全部跪在院中,插上香,烧着黄表(祭祀用的一种黄纸),朝着水井行完跪拜大礼,并在院中让大孙子建平哥点燃一串鞭炮,算是对水井建成的庆贺。这口水井是我们老孙家幸福生活的开始,更是老孙家不屈不挠战胜困难,同心同德、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见证,也是老孙家和乡亲们善良感恩、朴素友爱的印证。
水井终于建成了,一下子解决了用水问题,我也不用再去担水沟抬水了,心里无比开心,我们老孙家也成为了不少人羡慕的人家。当然许多人也经常来我们水井打水,临走时还不忘说句道谢的话,奶奶不忘叮咛乡亲们走慢点。从此每周星期六下午放学我就和二哥负责打水,大哥负责给牛割草,二哥个子高摇着辘轳把,我在对面坐小板凳上面负责给上来的水桶挂钩。不到二分钟一桶水就上来了,用不了半小时我俩就将家里的两个大水缸倒满水。大家再也不用担心雨雪天,也不用跑那么远了,着实轻松多了,甭提心里多幸福了。大人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干农活了,更不用去老池凑热闹了,就连牲畜都可以喝上纯井水了,我想这些宝贝做梦都是笑着的呢!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豳草,原名孙卫锋,彬州市人,热爱世间一切美好事业,愿在云端里寻诗,在泥土里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真谛,用笔记录人生征程。将以“豳草"为楷模不断传递人间那份“真、善、美"。
推 荐 阅 读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
秦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