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老李侃门球之46篇

第四十六篇

研究门球战例  汲取经验教训(一)

老李:老张啊,我提个建议:你能不能多找一些过去的战例,分门别类地给我讲讲。我觉得这几次咱们研究战例挺有意思,对我来说确实收获不小。所以我就希望能多听几个,和你一块儿多研究几个。你看怎么样?

老张:行啊,要找战例我这儿有的是现成儿的。参加门球活动以来,我已经记录、积累了不少比较典型的战例。那今天就给你介绍两个。第一个是“过于激动  必致误动”。你猜是什么意思呀?

老李:过于激动  必致误动,是不是说赛场上击球员的情绪要稳定,不能打了一杆好球就心情激动得不能自控。太激动了,情绪控制不住了,接下来可能就要出事儿了?

老张:差不多,基本的东西你都说出来了。这种情况在比赛中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一些新手和咱们老同志。你看下面这个例子,我画了一张图:

这是前不久“京南友谊杯”赛中的一场球,赛程已进入最后5分钟,10:7红方领先。当时白方⑩号球在三中偏北一点儿压线,红方⑨号球(是个70多岁的老同志)过二门后拟顶撞⑩号球双出界,结果情绪一激动、手上一加力 —— 失误了。白方教练员立即大声喊到:“机会来了——!”并对10号队员说:“就看你的了!”。10号队员不负众望,仔细瞄准、稳稳起杆,一杆击中了将近10米开外的⑦号球。教练紧接着又是一句:“好样的!狠狠儿地打,不要手软!”从10号队员当时的面部表情不难看出——心情非常激动!只见他一路小跑捡起⑦号球,往脚下一放,瞄准①号球咬牙切齿就是一杆猛闪,结果跑空了,没闪中;接着他再撞击⑤号球,再次瞄准①号球,这回他是下了决心,一定要把①号球闪带出界。所以杆儿抡得更高,劲儿用得更大,只听“嘭!”的一声槌头打在了自己的脚上,被判闪击犯规。这一下儿可了不得,只见10号队员的脸色唰地一下就变白了,哎!——的一声,十分不情愿地退出了球场。就这样,绝好的战机丢失了,必胜的战果葬送了!

老李:哎呀 ——,关键时刻、关键一杆,那么老远打上了就够不容易的,要是换成我也得情绪激动一番。可像这位老兄也有点激动过分了吧?自己总得控制着点儿呀。

老张:纵观各地举办的门球赛事,类似的教训屡见不鲜。可以这么说:当今的门球竞技,不仅是技战术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侧重于双方参赛队员和指挥者的临场心态较量。尤其是在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谁的心理更稳定,心态更平和,势优不妄,势劣不馁,临危不惧,处惊不变,谁的技术动作就能较少失误,战术运用就能更灵活多变,取胜的概率就能更大些!

老李: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你技战术再好,水平再高,到时候你老是控制不住过分激动的心情,造成技术动作变形、走样,那最终还不是照样儿吃败仗吗!这种事儿,在新手里边发生的就比较多。参赛经验不足,对自己的技术又缺乏底气,好不容易打出一杆好球,那个激动劲儿是不太好控制!

老张:这就是咱们今天研究的第一个战例 —— 过于激动  必致误动。第二个战例的题目叫做“近位接应要用逢其时、慎选落点”,你再猜猜是什么意思?

老李:“近位接应”我倒是知道,这个“用逢其时、慎选落点”我可就说不好了。还是听你的介绍吧。

老张:你看,咱们平时打球,在一门后为己方尚未进场的球布设接应球,是通常采用的一种灵活机动、攻防兼备的战术。根据不同的战术需要,选择使用比较多的接应点主要有三个:远位接应点——大约位于一门后8——9米;中位接应点——大约位于一门后4——5米;近位接应点——大约位于一门后1——2米。接应球的具体落点应当在跑道的左侧大约半米左右。

老李:对,把他们叫做远位、中位、近位,既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又利于击球员迅速锁定位置。不然的话,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经常听到有些教练说:“你就到跑道靠门儿最近处一、两米的地方接某某号球!”,说了这么多的话,击球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如果换成“近位”两个字,那有多简单呀!

老张:刚才你说的“跑道”,是咱们这里约定俗成的一种通俗叫法。我到外地打球,听到许多不同的叫法,如:一门后,延长线,轨道,球道,球路,进门线……等等。因为《规则》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定,其实怎么叫都没关系,只要队员都知道、都理解就行了。

老李:一门后的接应球很重要,落位选好了,进场球就可以借助这个球发挥更大的作用。

老张:基本功过硬的队员,能根据接应球的不同落位,调整自球在开球区的击出点,恰当施力,控制自球进场后的落点,然后应用擦边(或擦顶)奔袭战术实现多向出击,威力所及可覆盖全场。赛场上凭借这一杆球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实例屡见不鲜。

今天要说的却是两个反面的战例:这件事发生在一次大型比赛中,都是近位接应点运用的不当,使得己方的接应球被对手歼灭,从而招致重大损失。你先看下面的第一张图:红方③号球将⑦号球闪送到一门后远位接应点,准备迎接⑤号球进场,实现⑤送⑦,以先手球控制对方。

为保护己方在三门及四角附近的②、⑧、⑩三个球,白方教练遂令4号队员从界外(位于一门后)击自球到近位接应点。意图是红方⑤号球必取⑦号球,我⑥号球就可进场利用④号球威控三门前后保护友球。

老李:对呀!我看这样布球没错儿呀!不然你就眼看着自己的球让对方吃掉吗?

老张:接下来的事实完全打破了白方教练的美梦:⑤号球进场后恰好落在⑦号球的右后侧约50厘米,然后一杆轻擦逼近④号球,将⑦号球闪送到⑩号球附近;又稳擦④号球挺进到三门后靠近②号球,用④号球闪带⑧号球双飞,再轻击②号球就近闪出,自球到四角落位。从此白球被清场,最终以18:10败北。

老李:哇——!5号队员这一杆打的真漂亮!擦边球打的太好了,特别是擦④号球一下子就到了三门2号位,没有两下子真不容易做到。

老张:5号队员擦边球打的好是一个方面,说明他的基本功过硬。但对白方来说,④号球进场太深、已经靠近了“中位”,给对方“杀回马枪”创造了战机,是接应球被歼的主要原因。这就是近位接应的时机选对了,而接应球的落点选择的不当。如果④号球进场后击到尽量靠近一门,甚至向三门后的方向多走一些都没关系。做为教练员应当注意对方⑦号球的落点,并及时提醒4号队员把接应球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对4号队员来说,也应当有这种防范意识。因为一门后的三个接应点,都是大致的位置,伸缩性、灵活性很大,一定要视时、视情、视人使用,不能太死板、太教条!

老李:第三个战例和这个差不多吧?

老张:你先看下面的图:

这是另一场比赛:①号球闪送⑤号球到一门后远位接应点接应③号球进场,然后自球去三门。由于力度不够,形成了①、⑨在三门前的错位球。白方教练员断定③号球进场打送⑤号球肯定先去挽救和保护红方在三门前的危球。便果断指令②号球轻击⑥号球送到一门后近位接应点,以此接应未进场的④号球威胁控制三门。

老李:对呀,这和前边儿那个战例差不多呀,都是在一门后的近位接应点布球,准备让己方未进场的球威控三门。

老张:接下来的事实怎么样,你一看就清楚了。谁知红方3号队员技艺高超,他先轻轻击打自球缓缓进场,停在⑥号球左侧,然后一杆精致的擦边球直奔远位接应点,恰好落在⑤号球的右后侧。用⑥号球闪带②号球未果,再擦击⑤号球抵达二门1号位。将⑤号球暂放0号位,自球过二门返回与⑤号球沿边线结组待命。这一下儿白球的接应战术就落空了!无奈,白方④号球只得轻进一门远射强攻①、⑨球,结果是自杀出界。接下来的运作自不必多说:⑨号球过三门打掉⑩号球,红方牢牢控场,直至最后胜利。

老李:④号球失去了接应,远射强攻当然就没那么大把握了。我看这个战例也是白方接应球的落位选择不当,造成最后失败的。

老张:应当说,以上两个战例都是按指挥员的主观愿望在近位接应点布球,结果不仅被歼,进而造成全场被动的。从战术角度讲,这样布球有一定道理,但又为什么事与愿违呢?原因是:由于各竞技队队员战术意识较强,基础技术好,控球能力强,他们能够审时度势、超常发挥,灵活施展自己的独特技巧,打出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难度球,使场上形势发生巨变。由此可见:无论哪一方采取一门后近位接应战术,均应慎之又慎。一是最好在对方没有先手球威胁的情况下使用。二是迫不得已非接应不可时,可否考虑将该球的具体位置适当调整。如:三门后里侧1—2米处;一门前里侧1米左右;甚至正常跑道的右侧一点,避开对方先手球直接间接的攻击锋芒。己方未进场球再适当调位进一门利用。总之,近位接应要用逢其时,慎选落点。

老李:教训是真深刻呀!不过人家的技术也真是过硬,轻进一门,想让自己的球落在哪儿就能到哪儿,做到这一点就非常不容易。

老张:轻进一门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基本功,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练。怎么样?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老李:好吧,下次接着听你给我讲战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