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内劲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别再被那个“松”字骗了我们

练任何功夫只有松,才能产生气,松是练气的不二法门。太极拳是练神、形、意、气的功夫,所以练习它必须要做好松。
因为只有松,才能神静,呼吸才能细缓匀畅。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好松,因此练太极拳就内里空空,没有气感,练不出内功。
松,要从形体到精神,从五脏六腹到四肢百骸,全部做到放松才可以,这样一来,渐渐小腹、背脊面部都会感到发热,最后就可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孔不入”了。
有了内气,加之筋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张拔,渐渐就会产生内劲,时日愈久,内气愈充,内劲越足,功夫越深。
看到这里,大家要注意了。我非常的可以肯定,很多人对于松能练出内劲,内功是深信不疑的,甚至是趋之若鹜的。可是我要告诉大家,仅仅是松就能练出内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离开了筋骨的张拔,松只能变成懈。可是若不掌握好筋骨张拔的火候,又会导致松的不够。过去有句话说的好:“师傅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明白火候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个人的功夫肯定就能练有所成了。火候是什么呢?火候就是松紧的度。

人只要动就必然是要用力的,有力的,只要有力,人就必然会紧。因此,松的作用就是调和紧的。让这种紧不至于过。松紧紧松勿过正。这就是火候。

练的时候,先练中节身法、下节步法、上节手法的顺遂,齐整,久而久之,三节顺而合一,整体力的雏形就初步具备了。如果练习时不会松,松不到位,螺旋拧裹就根本走不到位,就形成不了自然力。
自然力是身体螺旋作用下的效果,是身体角度转动到位后,筋骨的张拔,牵拉形成的力,现在的太极拳改成了锻炼身体的练法,没有了“找角”,“吊角”的东西。所以,光是靠松是练不出来的。
练太极拳极为要求做到松沉、松活两字。松沉是旨在让重心向下落至两足之上,形成脚下生根。只有这样才能周身沉稳,具备“不倒翁”的条件。要想让人倒,首先得能让自己不倒;要想让人拔根,首先要自己不拔根。这就是松沉的最实质的目的。
松沉之后还要做到松活。松活就是转换灵活,各个关节球都要能旋转开,也就是加大关节的扭矩能力。人越是用力气,越是紧张,关节越是松不开,就没法周身转动灵活。
能松沉至脚下生根,松活至周身转动如球,即可具备柔化的能力。柔化不是不使劲,也不是对方来了我退缩。而是两手接触上后,用周身的关节螺旋走动产生的功效。因此有“彼刚我柔谓之走”。
走才能化,顶着对方,不产生螺旋运动,就无法化。走化不是用胳膊,是用周身,周身又是以围绕着下盘的腰胯的转动为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