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怎么也没想到,关于拉丁舞“着装”的这个问题,能够反反复复在网络上引起争论。每当嬷嬷兴高采烈Po出一个美美的赛场视频,底下众多的留言里,总会有那么几条,是关于对舞蹈服装的“困惑”。
但底下的留言可能是这样的。
当然,圈内人看到这样的留言,也是很火大了。
果然,内行看的是舞姿,
外行看的是衣服。
内行,外行,用这样的说法,确实可以更简单地得出结论。作为“外行”,他们无需去了解国标舞,仅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便能“下定义”;作为“内行”,也可以用“反正他们看不懂”这样的想法安慰自己。认知的“壁垒”越堆越厚,这对于国标舞的发展来说,当然不是好事。那么,如何让“圈外人”,能够慢慢了解国标舞,扭转他们脑海里对于国标舞的错误认知呢?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了,这也是为什么嬷嬷愿意反反复复来解释,一些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的问题。
首先,在一场正规的赛事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组别的舞者,在服装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12岁以下组的小舞者,必须身着“规定服”,化淡妆,不能梳过分花俏成人化的发型;14岁以上组的舞者,则是要穿“花服”,抹棕油,化标准的拉丁妆。
12岁以下组的小舞者
孩子们所穿的“规定服”,没有任何暴露,款式是简洁清爽的,是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那么,所谓“花服”,就是符合拉丁舞文化审美的舞服,短裙、露背,适当的裸露,为的就是体现拉丁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身体线条的美感。
有的小舞者随着年龄和舞技的增长,在参加14岁组比赛时,会从以往的“规定服”换上“花服”,抹上棕油,化起拉丁妆,可能有人一时间会觉得不习惯。但这是规定,小舞者们这样装扮,是在尊重赛场,尊重规定。孩子的“规定服”没问题,但成人的“花服”,一定要那么“清凉”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穿得越“少”呢?拉丁舞者们穿得“少”,一方面与拉丁舞的文化起源有关。拉丁舞里的五个舞种,除了斗牛舞起源于欧洲,其余都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舞蹈的雏形,大多都是黑人舞蹈,是热情奔放的。
同样,舞者抹棕油,也是为了营造南美地域的情境感,当然,这样的肤色也让舞者的身体线条更加明显,给人一种充满了力量的感觉。你看体育比赛,跳水、花样滑冰、体操,运动员的穿着,也正是为了展示身体线条和力量。
拒绝白瘦弱,自信地展示自己身体的美,这,就是属于拉丁舞的审美趣味。
“你看拉丁舞的动作,多妖娆啊,眉来眼去的,孩子学这个,能不早熟吗?”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误认知,一方面来源于对拉丁舞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是被一些错误的例子带跑偏了(所以家长也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规范的机构和老师)。嬷嬷在这里再次强调,早有专家说明,孩子出现性早熟现象主要是由食物、环境引起的,跟跳不跳拉丁舞没关系。而且,12岁以下组孩子的组合同样有着严格规定,超标动作,成人化动作统统不允许!
此外,拉丁舞教给孩子的,是如何礼让尊重异性,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相处。与其听信谣言,不如相信自己的眼睛,来我们的国标舞赛场看一看吧。
在看似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的世界真的比过去更开放了吗?还是说,越来越多的人,愈加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了呢?
面对种种误解、中伤、刻板印象,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打破认知“壁垒”,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拉丁舞到底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