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视界】看刘嵩拍大国中医 悟照片如何成作品
【推文:杨徽】这是到影像中国网发表过摄影家刘嵩的专题,之所以在摄影评论家公众号再推,并不是这组作品多次获奖就追逐热点,而是通过他的影像和文字,能让摄影人受到启迪。对作品的诠释,看过很多人的玄幻、高深、华美,却雾中看花,但他的朴实、亲切、真实,掏心掏肺,透露出天机。他真正找到了从照片到作品的打开方式。主要基于三点:
【01】让拍摄成为体验
摄影我们大多也经历过。经常抱着相机去扫街,去旅拍,其实不是去感受去发现,而是去为了拍照而拍照。拍到一点奇奇怪怪说不清楚但视觉上看着有意思的东西回来晒一下,觉得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如果上升到作品层面又感到少了什么,再看群里,网络铺天盖地的同质化、类似题材,顿时不免困惑纠结起来。
摄影家刘嵩也有过同样经历。但他打开了视野,从不自觉的怪圈走了出来,把摄影的题材与自己生活------亚健康状态的医治联系起来,从此选择了关联的题材神奇中医。从拍摄本身来讲,不再有多余的心理负担,少了蜻蜓点水的肤浅和狗仔队一般的猎奇,多了更深刻体验和难忘的经历,也会成就更有生命力和意义的照片。
和中医药亲密的接触,更丰富了拍摄元素,产生情境带入感,以便情绪的真实释放,情感的自然流露,让精彩瞬间频繁的发生。作品自然有感染力,除了精彩和独一无二作品,还有一堆故事可讲。体验式拍摄,不只是体验,更多的是情感和个人风格的注入。
【02】让自己成为专家
不只是为摄影而摄影,还要关注摄影内在和以外的东西,这样会自己让作品走得更远。拍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拍到了一种题材,并感知到了这个题材,这个群体,这些人和事背后的东西。相机不该是个锤子,一锤下去了事。照片的意义更像个记事本的索引目录,通过这个目录,多年之后,你能想起这个照片背后更多的人和事。
因为关注、所以专注,也因为专注,所以专业。摄影家刘嵩,从对中华医药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甚至自己都成专家,这对题材有了更好的把握,对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表达有了更新的角度。能从中找到适合表现自我内心的美学影像和人生观感,从而带动更多人去思考生命的问题,建立起医学和艺术表现审美呈现的双重视角。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做伟大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喜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只要是内心向往的东西,你就会找到。这和任何美好的爱情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渐入佳境。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不要停。”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重要,对于摄影家来说尤其如此。美国摄影师格林菲尔德,她曾说过人的一生将一件事做好,做到极致,这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配得上它。”对摄影人来说,要拍出作品一定得有足以支撑的知识体系的匹配,这应该是成就作品的天机。否则你的照片只能停留在“猎奇”的层面上徘徊。
【03】让修为成为必需
摄影家刘嵩有过两眼不望窗外事,一心只读摄影书的日子,后来受高人影响,把自己的修为作为潜心苦练、持之以恒的目标,修成正果,尤其是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借用通感表达。让作品与众不同。的确,摄影是一项综合艺术创作,同样的设备、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人拍出的作品品味有高有低。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摄影作品,正是源于在拍摄技巧之外的艺术修为上下功夫,在细节上下功夫,才真正做到了拍真正的大片。所以大片不是拍出来的是“炼”出来的,是技巧和素养的综合产物。
艺术上的不断创新,有新的意境、新的角度、新的构图等,不仅别人走过的路要走,就是别人没走过的路也要不断去探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摄影师的最高追求,作为摄影艺术家来说,读书是思考,行路也是思考,读书是从文化艺术修养上来充实、提高自己,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分析借鉴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而行路是另一种方式的思考,是来自生活最基层的第一感受的思考,是原发性创作的思考。事实证明,摄影师的许多优秀作品,并不是在家里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靠在现实中四处奔波,探索发现,靠脚走出来的。学与走都是摄影大作无法绕过的修为,这一切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不断修炼才能成功。
【图文:刘嵩 影像中国网】影创作需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现场,实地的对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长时间记录和深入的调查,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历史。
我的摄影作品中关注得最多的是当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老年化问题等等,我用影像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用视觉语言记录时代发展的轨迹和人民生活的变迁。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会因为之前获得了什么奖项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挺喜欢一句话:“不管什么样的荣誉,不管什么样的耻辱,都会成为过去,都不能证明将来。”
曾经,因为工作的压力和生活习惯的不当,我的身体有过一段时间的亚健康的状态,让我从2011年开始关注中医,关注养生,并开始了中医图片专题的拍摄。通过《中医》项目的拍摄,使我更加认识到身体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2015年6月份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视觉艺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培训。培训期间,每天早中晚三场满满的学习课程,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学老师。以前眼睛老是只盯着摄影转,对其它多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油画、书法、剪纸、民间文艺等都了解不深,通过交流学习,我觉得可以借鉴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摄影创作。在研修班学习期间,邵大箴、柳冠中等诸位老师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帮我们寻找通向艺术殿堂的智慧密码;韩美林、吴为山等艺术大师无偿地向我们浇灌他们十年磨一剑、甚至几十年磨一剑的艺术心血。从那时起我也暗暗下了决心,要学习他们这种细细打磨精品力作的精神。
2015年9月,我的摄影项目《中医》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我开始系统性的拍摄《中医》摄影项目,在项目实施的初期,经过思考,我并没有急着去拍摄照片。我首先去书店购买了关于中医的书籍进行阅读和研究,一边整理之前所拍摄的中医照片,一边到之前拍摄过的地方去重新拍摄以改进不足之处。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中医师的帮助和耐心讲解,才让我更加深入认识中医,了解中医。
在普通人的眼中,也许中医就是针灸、拔火罐。但是当我深入地去拍摄这个项目,我才发现我们中医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我走进了各大中医院、中药研究所、居民区以及周边区县的农村里去深度的拍摄中医项目,我看到了很多平时根本无法看到的中医治疗手段。越深入拍摄,我越感受到记录中医的重大意义。摄影项目的拍摄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比如联系被采访对象、预约拍摄时间等等都会花去大量的时间,有时候一个地方会去几次才能够拍摄到满意的画面。除了能够通过非遗名单直接联系到拍摄对象,我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双脚到城市中去走,去发现可供拍摄的特色中医项目。
如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国际机遇,都让中医药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2017年7月开始施行的《中医药法》,更是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
经过7年时间的关注拍摄,《中医》组照此次荣幸的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我们青年摄影家作为新生力量,创作作品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体现出时代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摄影工作者。
刘嵩,1981年出生于重庆,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华龙网摄影记者,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作品曾获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2017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图片故事类一等奖,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第8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银奖以及中国新闻摄影年赛、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重庆新闻奖等奖项。
本组专题入围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