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随父母寄居窑厂,餐盒和盆子成他们最好的玩具
不久前,合肥城郊一家窑厂,两个孩子被“闷死”在停放窑厂的车子里,让人痛心和惋惜。这是摄影师拍摄于城郊窑厂的一群孩子,他们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他们随父母寄居在窑厂简陋的工棚里。他们的父母每天挥汗如雨码砖、装窑,希望孩子的明天会改变。而孩子们,因为无人管束,餐盒、泥土和盆子成了他们最好的玩具。
在安徽合肥城郊和肥东等地,竖立着很多窑厂,窑厂里的工人,除了少量本地人,大量的工人来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图为两个工人在卸窑。
随这些工人而来的,还有很多孩子。图为大人和孩子生活环境极其简陋。
窑厂的活主要是码砖、装窑和卸窑,窑厂的工作非常苦,一个月能有3000至4000元的收入,算非常不错。
在这些工人中,他们中间很多过去曾经尝试过到建筑工地打工,但很快就觉得不适应,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文化,还因为在建筑工地周期短,经常搬家,拖家带口根本不行。因此,到窑厂卖苦力,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父母在窑厂工作,孩子们跟随着他们寄居窑厂,生活简陋而艰苦。在这里没有电视,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IPAD,一个盆子,一个废弃的餐盒和散落的泥土,都是他们最好的玩具,但他们很开心。图为一个妈妈在码砖,哥哥带着弟弟在一边玩耍。
在这些孩子眼中,能够和父母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图为父母在干活,一个孩子在地上玩耍,脸上粘满泥土和灰尘。
图为两个孩子用捡来的餐盒和纸杯玩耍。
图为一个男孩在洗衣。年龄大的孩子已经开始承担家务。
9岁的余杨来自四川宜宾,随父母到窑厂时间不久。父母原先在另外一个窑厂打工,余杨在附近的学校上学,转到这个后,因为没有转学手续,上不了学。
图为工棚里,一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
40岁小张来自四川凉山自治州,一家五口寄居在窑厂里。小张2003年出来闯荡,在江苏的一家窑厂干了12年时间,后来又来到安徽的窑厂,几个孩子几乎都在窑厂出生。图为小张看着女儿在床上跳舞。孩子们每天和父母在一起,无忧无虑。
图为一个孩子提着一袋馒头往家跑,这是她全家的晚餐。
在这里打工的窑工,少则两个孩子,多则三四个孩子。图为一个孩子坐在盆子里啃馒头,晚餐,这些孩子吃的非常简单。
图为傍晚,一个妈妈在帮孩子洗澡。
图为窑厂住的工棚非常简陋。
图为这些窑厂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大人用的盆子被他们拿来玩耍。
图为三个孩子拿着一个盆子玩耍,同样充满着快乐。
余静萍家来自四川宜宾,她姊妹两个人都因为没有转学手续都暂时辍学。余静萍全家四口人在窑厂生活,姊妹俩随父母在外辗转很多年,她说都快记不得家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