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分享 | 陈思琦:历史高考满分是怎样炼成的?

编者按

今天隆重推荐的是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的陈思琦同学对历史学习方法的经验分享。陈同学在今年高考中取得总分643,历史类全省排名189,历史单科100分满分的好成绩。同时也欢迎各位优秀的高三学子给我们投稿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和方法技巧,有奖励哟!来稿请将文稿、个人简介及照片打包发送至投稿邮箱:228280228@qq.com

一、试题简析

综合同学和老师的看法,我认为2021年的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既具有平稳过渡的特点,又体现了新高考的创新性。在题型上,这套试题由16道选择题和4道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非选择题分别是两道简答题、一篇小论文和一道选做题。这一题型设置与我们平时所做的练习和广东省适应性测试题是一致的,体现了新高考平稳过渡的特点。在难度上,这套试题也较为适中,并没有出现偏难怪的题目。同时,非选择题方面也颇有新意。“双评”制度更注重考生答题的规范性,而题目中对宋明理学的辩证性评价、对唯物史观的考查和评析历史课标等设问,让考生耳目一新,也更加强化了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经验分享

高三一年如何通过复习取得理想成绩,我认为要从平时复习、自主复习和临场发挥三个方面来考虑。

1.平时复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基础过关。因为我以前的基础比较薄弱,经常遗忘重要的时间节点,所以高三一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反复过大事年表。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上课前都会背一遍朝代更替表,还会把常考易忘的年份以时间轴的方式写下来,每次大考前都会复习一遍。另外还要牢记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最好是根据关键词来记忆。

第二是课外阅读。高中学历史不仅仅是学历史教材,持之以恒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加之我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当时我买了一本《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它是柳合青老师根据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汇编而成的,可以很好地拓宽我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看法。从这本辅助教程上,我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到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的看法,我认为这对我们高中生辩证、立体地认识历史是很重要的。另外,最好是能够在高三之前尽可能多读书,从不同渠道了解历史,比如说在网上查阅论文资料、观看历史动漫等,增加兴趣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历史不是一个可以快速提分的学科,今天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可能会在很久之后才用得上,因此我们的课外积累切忌半途而废,中途易辙。

第三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从高一到高三,我的历史成绩是六科中最不稳定的。我也曾经十分迷茫,陷入自我怀疑之中,但是这样并不能改变现状,我尝试着打开心结,鼓起勇气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我也害怕,自己提的问题太基础,会遭老师批评。但所幸我的历史老师一直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我,给予我信心和支持。这一年来,每当我拿着分数并不高的卷子走向老师时,他总是会表扬我写得较好的地方,耐心解答我的疑问,我也因此获益良多。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看到了历史的博大与包容,也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老师交流。因此我建议许多现在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们一定要保持信心,不要轻易放弃,相信你努力过的一定会反身拥抱你!

第四是善于大胆提问。以前我并不是一个乐于在课堂上提问的人,但是我的历史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无论是偏向基础的题目还是较难理解的题目,他都十分支持我们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解决了原有的问题,还延伸了思路,修补了不足,获益良多。在课间,我也常关注其他同学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尝试向老师提问,在这一过程中,我深感自己仿佛处于“稷下学宫”与“雅典学院”,畅游在历史的海洋中。

2.自主复习

因为我的历史一直都是弱科而且之前并没有投放非常多的时间,所以在最后的自主复习阶段我一直把历史放在首位。当时,我每天都会优先完成历史的复习计划。针对主观题,我的做法是复盘之前做过的试题,并整理总结答题角度,在高考中我就是根据自己总结的模板来答题的。我认为,历史不是一个单纯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的科目,每一个答案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逻辑。因此,我更注重将个人经验与高质量试题及答案相结合,整理出多角度和思路清晰的答题模板,而非单纯地依赖老师或者一些现成的模板资料。我相信自己整理出来的模板,更有利于我们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更容易内化于心。而对于选择题,我主要是二刷高考选择题和自己整理的错题,并且保证每天都练一套选择题保持题感。在复盘错题的过程中,我也整理了选择题的做题技巧,而遇到偏难的题目时,老师也会提醒我们要及时放弃,不要过多纠结在一道题上,而是要掌握做题的方法。

3.临场发挥

第一是考前心态调整。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我的历史老师寄语我们,要保持三心:信心、耐心、细心。高考的第一天我的强项数学并没有发挥好,当时其实我有一点崩溃和难过,但是我抱着“考一科扔一科”的心态,还是尽全力考完剩下的四科。同时,我也明白到,功夫在平时,高考期间的复习主要是为了增强信心而非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灵活周全的计划,在考前复习熟悉的内容增强信心。同时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暗示自己没有复到的都不会考,从容自信地上考场。在考试的过程中,其实我也有几道题是很没把握的。鉴于之前我每次改答案几乎都是错的,我选择先跳过,最后再留时间来选择。而在做后面的主观题时,我也不是完全胸有成竹的,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但事实上高考的难度的确并不会太大,我们不要常常想着这是高考,而是要全身心投入,把它当成一场普通的考试,那么就可以放下思想包袱,从容地应考了。我认为,高考就是需要我们在有限时间内给出最有效的答案,考查的是学生的相对水平。我的班主任常说,没有人能考750分,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应考心态。

第二是保持卷面整洁。首先要注重练字,我的字体比较端正,整体看上去是较为整齐舒服的。高考阅卷工作量大,字体工整与否很重要,不一定要非常好看,但是最好笔画分明、排列整齐。另外,答题格式也很重要。我在考场上,会根据答题卡的规格设计答题格式。高考的答题卡答题区域充足,但是横线间距是很大的。字数较少时,我会一行写一点(一个序号加文字)如果答案字数较多,我会选择在两条横线之间写两行字。总而言之,因为在阅卷时横线会消失,所以只要我们规划好,答的规范整齐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完全按照答题卡的横线答题。

三、解题技巧

1.选择题技巧

我把做选择题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点。

(1)要把握主旨。做历史选择题必须要论从史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懂题目,把握主旨是最为重要的。我认为以下几个方法可帮助我们较为准确地把握主旨。

第一、关注题眼。不断地“灵魂拷问”自己“这一现象”是指材料的什么现象?“这一变化”是从什么变成什么?“此举”的举动到底是什么?注意,有些题目还会转变话语体系,比如“该学者认为”是从学者的观点而不是平时史学界的观点出发,可能会有一定的情感偏向。

第二、找对应的表达。第一找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第二找同义词,注意高考题可能会出现一些崭新的表达,这时候就需要考生冷静分析与辨别。比如广东省2021年高考历史卷第2题:

题干的从汉代到魏晋时期尚书令、尚书仆射的职能变化对应了B项的“转移”,“事无大小”则对应了相权。还有第11题,题干的结果是“引发政局混乱”,明显A项的“导致城邦瓦解”和B项的“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都是与之不对应的,而C项的“影响国家稳定”才是相对应的。

第三、找材料的侧重点,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尝试判断材料对应的考点是什么?出题人的情感倾向是什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握,材料是从横向(空间)还是纵向(时间)角度叙述的?材料中的主观态度和客观阐述分别反映了什么?中心句是什么?特别注意“如”后面的很可能只是用来“设坑”的例子,要找到这个例子所服务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切忌以偏概全。

第四、从选项反推。材料实在看不懂怎么办?第一,多看几遍,字字落实。第二,先看选项,再重新看题目揣摩。比如广东省2021年高考历史卷第14题:

这幅漫画其实我并没有完全看懂,于是我就转而看选项,A、C项的“已”“已经”和D项的“成效”似乎与材料的“将要”不符,由此可以大胆选B。两个选项很纠结怎么办?比较,差中选优,优中选更优。分析选项之间是否有矛盾、包含、同义等关系,再进行排除,并回归题目,找到最契合材料的选项。

第五、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在高考前的模拟考,我总是会有在考场上感到疲惫的时候,感觉自己读不进去题目。但在高考考场上,适度的紧张感使我的头脑一直保持清醒,从而能够较为全面地读题。由此可见做历史题非常需要清醒的头脑,各位同学可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在考场上着急,越紧张就越读不懂题目。要有“考生思维”,即便是暂时卡顿、对设问不熟悉、对答案不确定也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紧张和纠结,拘泥于一两个小问题上,把能拿的分都拿到,坚持总分优先。

(2)要注意词语的程度。一般来说,过于绝对的选项都是错的,还有“开始”“已经”这些跟时间有关的词语,也要多加注意。另外,史料实证中也十分强调“孤证不立”,因此要注意选项有无扩大或缩小范围。“可”“部分”“适度”“相对”“应该”“应当”“可以”“松动”“渐趋”“有所”等词语是较为严谨和适当的。

(3)要厘清概念。要认真审题,忠于题目,切忌偷换概念。还需要把握易错、易混、高频出现的概念,比如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地缘政治、市民阶层、大一统与统一、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等。

(4)注意学科知识迁移。我本人选修政治而没有选修地理,而这两科的知识方法在历史题目的分析中举足轻重。

如广东省2021年高考历史卷中,第1题就涉及到了河南、陕西、长江中下游等一系列地理基本概念,我建议不选修地理的同学平时关注、收集题目中常出现的地理概念,同时多阅读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或者在网上找一些历史地图和配套讲解课。我有一位同学建议,可以将历史地图放在时空中研究,如关注疆域的变化、近代政治中心变动等等。至于政治学科,广东省2021年高考历史卷第18题第二小问直接考察了唯物史观,我认为这也是非政治选考生所要了解熟悉的。

(5)找准时空定位,符合史实。这属于基础问题,好好记忆时间轴、阶段特征可以大大降低我们做历史选择题的错误率。

(6)注意逻辑正确。有些题目的选项看起来貌似很正确,但是如果认真分析则是大错特错。如2021年燕博园历史广东卷第8题:

D项逻辑是国民政府超量发行法币,导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严重。这一观点貌似很正确,但其实如果我们用政治学的知识来分析,就会知道造成财政赤字是因为入不敷出,因此才会超量发行法币。就本人来看,如何减少逻辑错误,我认为要积累一定的政治学科中经济生活的知识。此外,平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对历史现象进行推导,并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理解历史的逻辑关系,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2.非选择题技巧

首先要保证思路清晰。第二需要明确答题角度,看到设问仔细审题,做到字字落实,然后分角度作答。关于要点划分很重要的就是合理概括,不重不漏,话少点多。至于如何概括得当,我参考的是之前老师分享的、王邵励老师写的《什么是合理的历史“概括”》;另外,平时的学科语言积累和阶段特征的总结也很重要。

附:本人整理的非选择题答题角度与技巧

一、特点类

1.涉及主体:广泛多样/单一,……主导。

2.时间:起源早/晚,持续时间长/短,阶段性。

3.色彩:宗教色彩、神权色彩、近代色彩。

4.过程、趋势:新旧融合/交替,平民化、世俗化、大众化、封建化、体系化、专门化、规范化、法治化,更加……,具有……倾向,……与……同步。

5.性质:随意性、主观性、包容性、正义性、妥协性、渐进性。

6.目的:为……服务,以……为目标,注重……,强调……,以……为主。

7.程度:完整、彻底、片面/全面、局部、合理、均衡。

8.方式:……并举,以法律为手段,恩威并施。

二、背景、原因、因素类

1.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重要原因。

2.内在原因、外在原因。

3.重要性、必要性。

4.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5.注意“因素”是双面词,如程度、规模、水平。

三、意义、影响类

1.由小到大: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其他国家→国际。

2.由近及远:过去→现在→未来。

3.物质/精神,积极(反话正说)/消极。

4.主体法:个人、政府、社会……

四、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述类

1.某人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

②前人经验、成就(概括要点+具体事例)。

③个人原因。

④他人、国家支持。

2.某人在今天被推崇的原因

①重要性:共性+个性。

②必要性:……的需要。

3.评述某人

①是什么:定性。

②为什么:结合具体事例解释。

③怎么做:应该怎么看/学习/对待(态度)。

五、史料实证

1.原则

①不同史料相互印证。

②根据时代环境辨别。

③论从史出。

④孤证不立。

⑤考虑作者意图、立场、性格。

⑥鉴别史料价值,考虑史料真伪。

2.研究角度

①描写:丰富详实/简略。

②权威性:官方/民间。

③研究视角:新/旧,全面/片面。

④来源:证据充分/不足,真实/虚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