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蓬莱历史名人沙澄的祖籍,在如今的乳山市崖子镇

沙澄,是清代蓬莱的一位名人,也是胶东历史上的显宦。
根据《蓬莱县志》及清代史料记载,沙澄先世(祖籍)莱阳人,高祖沙通,移居蓬莱。清顺治二年(1645)沙澄中举人,翌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职。此后数十年间,他的官位不断升迁,最终在康熙朝任职“礼部尚书”,成为朝廷重臣。
在胶东地区,沙姓分布较为集中。以烟威为例,蓬莱、乳山、莱阳、牟平等县市区,是沙姓的主要聚居地。其中,又以蓬莱和乳山较为典型,两地带有“沙”字(且有沙姓人分布)的村庄不在少数,如沙家(蓬莱小门家镇)、上下沙家(乳山崖子镇)等。
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姓氏,渊源也相对单一。蓬莱、莱阳、乳山之间的沙姓,就相传互有渊源。
实际上,根据《乳山市村庄志》的记载,当地沙姓主要分布在崖子镇的北部(涝口、上下沙家、田家、蓬家夼等)一带。而这里在清雍正之前,属于莱阳县青山乡的地界。因此,所谓“乳山沙姓”,其实就是过去史料中所说的“莱阳沙姓”。而莱阳在析出青山乡等地之后,剩余的地界内沙姓反而不太多。就现在的莱阳市而言,笔者暂时只知道河洛镇的神山后村有沙姓人。
而蓬莱沙姓与莱阳沙姓(乳山沙姓)之间的关系,在沙澄的史料中已经有所提及。也就是说,沙澄的祖籍也是莱阳,高祖时才迁到蓬莱。古人有迁居五世才改籍的习惯,因此在清代的《山东通志》中,就将沙澄记载为“莱阳人”。
沙澄的高祖沙通,具体是从莱阳县哪里迁到蓬莱的?多数史料都没有提及,听说蓬莱沙姓族谱中有所记载。但老谱存世不多,外人难得一见,笔者暂时也没有拜读过。只是从乳山崖子镇一位沙姓朋友那里,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沙澄的祖籍,就在他们那里(崖子镇北部)。”
这个说法在崖子镇的上下沙家及周边有沙姓分布的村庄流传甚广,与之相随的还有另外一个讲究:“老辈打官司,就去找登州府的翰林爷。”
沙澄中进士之后入翰林院,民间因此尊称之为“翰林爷”。所谓“打官司就找翰林爷”,意思就是,青山乡的沙姓与沙澄为同宗,地方官在判决的时候多少会考虑几分情面。
以上传说虽然很详细,但苦于没有文字记载,因此对于考据者来说,不能作为沙澄祖籍在当地的佐证。
所幸的是,前段时间笔者在莱西图书馆的古籍资料中,偶然看到了一份清代山东乡试朱卷。答卷的主人公叫做沙兆恰,就出自蓬莱沙氏一系。
古代科举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考生不仅要如实上报本人的情况,其家族的信息也要详细记载在档案中,有的要从本支的一世祖写起。
对于蓬莱沙氏来说,沙通即一世祖(始迁祖)。而在沙兆恰的朱卷中,就明确记载着其一世祖沙通的迁徙情况:“於前明自莱阳青山乡垂柳社迁居蓬莱。”
现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有前后垂柳两村,而过去的“乡、社”,远比现在的“镇、村”要大。垂柳社可能就是以垂柳村为中心、方圆十多里的范围。而乳山市崖子镇北部的涝口、上下沙家等村,应该就在此地界内。
科举朱卷为官档,权威性较高,有此记载,可以确定沙澄的祖籍就是在如今的乳山市崖子镇(具体哪个村,还有待族谱的详细考证)换句话说,乳山沙姓与蓬莱沙姓,确为明代之同宗。
值得一提的是,沙兆恰的朱卷当中还记载有一世祖母、二世祖母的姓氏。一世祖母姓姜,二世祖母姓谢。结合乳山崖子镇、蓬莱城周边的姓氏结构来看,蓬莱始迁祖沙通很有可能是在青山乡原籍娶亲之后才举家迁走。而青山乡并无“谢”姓村庄,蓬莱一带则有不少,以此来看,二世祖成家就是在蓬莱当地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