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峰:绘画的广融性,在于将山水墨色互相融合包容于纸上
本文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
画家的长处在于能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的体会和想法通过手中的笔,笔下的纸深入的表现出来。艺术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等等,各种各样新鲜涌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涵盖面相对较广。
卢晓峰教授在日常的绘画生活中,反思自己的绘画经验、艺术观,将相对碎片化的绘画语言与观念体系系统化的呈现出来,接下来,卢晓峰官方微信公众号会从广融性、繁复性、深延性和创造性四个方面为大家分享卢晓峰教授对自己艺术观的脉络整理。
我的艺术观(一):广融性
在古代,由于交通以及通讯工具的极度落后,导致古人获得信息极其困难,获得的信息量极其稀少。我们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发展史,会发现是一个比较平缓的进程,很少会出现断崖式或者跳跃式的发展,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被各种信息所包围,这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这种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促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眼界更开阔。但是另一方面,过多的信息也会干扰我们的创作思路按照相对稳定、相对清晰的创作途径前行。
小破孩出埃及 125x316cm 2017年
在这里我所提出的“广融性”,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绘画中经常会提到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是对绘画工作者具体的要求,即如何把海量的信息融进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我觉得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分别讲一下两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绘画一定要有包容性,涵盖的范围要广。在如今这个海量信息的时代,它可以包含各种艺术形式,甚至是非艺术的形式。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里很多的经历、体会、感受,都可能会给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读书可以明理,继承前人优秀的智慧,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行路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鲜活、生动的实例,我们可以到更远、更广的,甚至于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去亲身探索、感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艺术创作既是理论上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实践上的认知。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可以给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极大的借鉴性。
魔术师 215X90cm 2016年
当我们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和预期的心态去看待艺术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收获。拿我们传统的绘画艺术来说,在山水、花鸟、人物这三大艺术门类里,我是从事人物绘画的,那怎么将山水画的观念、技法融入到人物创作或是人物表现中是值得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