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超越 | 严善錞 YAN SHANCHUN——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严善錞
YAN SHANCHUN
1957 年出生于杭州,中国
1982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杭州,中国现工作、生活在杭州,中国
1957 Born in Hangzhou, China
1982 Graduated from the Printmaking Department of Zheji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now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Hangzhou, China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Hangzhou, China
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我们从严善錞的绘画中所捕捉、欣赏到的,实则是时间的痕迹,如斑驳的古物,陈年的书卷,初冬的轻雾……中国文化中对于时空的包浆有着独特的迷恋,这是一种对于已经消失的化于无形的事物残痕的迁想妙得——也即是一种对“造化”的感悟。
苏轼论书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严善錞的绘画在有无之间,形、象之间,素、色之间,信笔勾染,清简中显得若无其事;黄庭坚云:“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识韵胜”,严善錞的画即是“韵胜”。正因为他有广博的视野和综合的美学素养,才能对传统美学做出创造性的转换。
严善錞画的是西湖也不是西湖,而是画西湖留于胸中之意、之影,“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师诸物而师诸心,进而师造化师自性,深研下去也是“空”。读画识人,点画随心,如风行水上,当止则止,是其所是,真逸笔也。
严善錞 孟冬01-02 172cm×112cm×2 综合材料 2018
西湖的诗人与画家严善錞
文_ 唐冠科
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
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
瑞雪飞瑶。四时之景不同
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
—— 吴自牡《梦梁录》卷十二之《西湖》
在过去的十年里,严善錞成为了杭州西湖的画家与诗人。他在杭州出生,1982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最近因家事又重回杭州。在这十年里他的绘画与版画几乎毫无例外地都与西湖及其周遭相关。如此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主题,或许严善錞将自己与一些西方艺术家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将大半生投入到不同形式的《向正方形致敬》之中的约瑟夫· 亚伯斯,或者是用尽毕生心血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以静物为灵感的乔治· 莫兰迪。如同亚伯斯将正方形作为去探索色彩的神秘性的一种方式,或者莫兰迪将工作室作为唯一的创作场所一样,严善錞以西湖为主题,并不断通过画布和宣纸比例的变化以及对不同技法的尝试改变着这个主题。当他开始在铜版画中采用相同的主题时,这成为了其创作历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西湖在世界著名湖泊中属于面积最小的其中之一,与北美的五大湖或者意大利的马焦雷湖、科莫湖以及卢加诺湖等相比,它只是冰山一角。此外,它被三个堤道分为五个部分,步行横穿湖面或者环绕一圈都不难。然而由于过去的一千多年里各种诗人、画家、皇帝和官员络绎不绝地对西湖胜景的赞美,它获得了一个非凡的光环。
严善錞 孟冬11 213cm×153cm 综合材料 2018
尽管没有必要停留在西湖历史上来对严善錞的作品进行阐释,但探讨他与历代其他赞美西湖的文人雅士有什么相似之处及区别,对于研究其近期的绘画和版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讨论宋代官员兼诗人苏轼时,汪利平指出,与其说苏轼作为杭州地方官员拯救了西湖,不如说苏轼作为诗人将西湖从一个普通的淡水源捧成了古代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绝世景观。用明清文人的话说,是苏轼的文字使得其山水闻名遐迩。在其有关杭州的三百首诗中,许多都描写了他闲游西湖的情境。在他最著名的一首诗中,苏轼把西湖比作为春秋末期出生在杭州附近的西施。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然而,由于干旱的反复出现及疏于治理,西湖水量愈渐减少,历代诗人描述西湖当时情境时常常表现出一丝凄婉。出身仕宦家庭的张岱(1597-1679 年)见证了1644 年明朝的灭亡以及满清入侵后的屠杀和动乱。根据张岱《西湖梦寻》的序言可以发现,此书著于清康熙十年(1671 年),刻于康熙五十六年。写在明亡之后,作者通过此书来缅怀昔日胜景,表达了作者的失落与绝望。他在序言中悲叹道,“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他提及家中所有的土地和家业,甚至自家的花园,全都没了,并继续说道:“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及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诗歌通常是通过明喻和暗喻的方式来产生对西湖的联想,而不是直接描述,画家则有许多选择,包括从有关地貌的工笔描绘到富有诗意的写意描述等各种形式。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藏有的宋代李嵩(约生活于1190–1230 年)《西湖清趣图》,详尽展现了湖岸边形形色色的生活和湖上繁忙的船只交通。上海博物馆也藏有一件李嵩的《西湖图卷》,画面的视角更高,虽然描绘的方式并不如前者详尽,但却表现了古代西湖的全貌。叶肖岩(约生活于1253–1258 年)的《西湖十景图册》最早记载于1279 年,其他的南宋画家马远,马麟,陈清波和画僧若芬玉涧等也都创作过同样的题材。甚至中国其它地方的景观,如牧溪(1220–1280 年)的著作《潇湘八景图》,灵感都来自于杭州。
严善錞 孟冬12 213cm×153cm 综合材料 2018
对于挑战一个自古以来就已经有过无数传承和记载的主题需要莫大的勇气,而严善錞却欣然接受。他试图如明末清初的张岱一样去捕捉他梦中的西湖,而不是去画他每天所看到的西湖景色,而实现这种挑战的唯一方式便是忘记他所知道的一切。其2016 至2017 年的作品,主要可以追溯到一组2005 年的作品,这些作品以杭州郊区两个重要区域而命名——西溪湿地和以三座古庙而闻名的天竺。横幅的画布以及布面丙烯的使用都显示出这些作品主要受到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影响,同时作品柔和苍白的色调提醒了我们艺术家只是选择性地采取西方的绘画经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严善錞开始尝试一种更水墨的形式,比如《西湖03》几乎就是抽象的,但最重要的突破是他开始将纸裱在画布上,并在上面一层又一层地覆盖上丙烯、墨以及颜料。准备画布表面的第一步是先将石膏粉和胶水覆盖在他所亲睐的韩国皮纸上,制作成1-2 毫米厚、类似石灰膏一样的表面。寻求个人主张的严善錞早已意识到,如果他选择西方或中国画特有的创作模式,比如选择布面油画或者纸本水墨中的任何一种,他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无法为西湖文化与视觉艺术做出有意义的贡献。用油画方式来表现西湖肯定不算进步,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水墨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他也不对当前最火热的水墨市场感兴趣。
严善錞描述了他试图达到的效果:“我一直想在欧洲的湿壁画的和中国的古代壁画中找到一种与西湖气质相应的材料。这两种壁画都有油画那种深沉和厚实的感觉,好像形象都是从画的背后向传达出来的,但又让人感觉到它非常的透气。传统的水墨在材料上还是缺乏一种纵深感。它的层层叠加总还是让人感觉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渲染,就像水彩画一样”。严善錞开始凭借直觉进行创作,画面取决于丙烯颜料或水彩与吸收程度之间产生的反应,以及不同层颜料被运用的顺序,创作出从不透明到半透明的不同层次。他运用粗旷的笔触或者大片的颜料,并使稀释的颜料渗透到一层层的颜料之中或是飞溅出去,这些都进一步模糊了整个画面。
严善錞 孟冬12(局部)
虽然严善錞的一些作品援引了具体的西湖景点,比如阮公墩和苏堤等,但他都只是用了淡淡的色彩来暗示这些地点。严善錞2008 年的画作精致且大气,可以称得上非凡的成就,虽然采取的形式不同,却毫不逊色地为中国古美术里以西湖为题材的悠久传统添砖加瓦。
2009 年严善錞似乎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尝试更大尺幅的作品,他强调了作品表面的质感,并创作了以《西湖寻梦》为名的一系列作品,表明他渴望去捕捉并传达一种诗意的氛围,而不是特定的地理位置。他不再坚持大部分作品固有的横幅构图,开始采用纵向的形式,这对于西方风景画来说并不多见,同时他也几乎去掉了所有色彩的痕迹。隐约可见湖岸将画布分成了两半,又或许是阮公墩从近乎单色的背景中浮现出来,就是这样若隐若现的才不会被误读为抒情抽象的作品。这些作品以象牙色的基调和光滑的画面表现出一种平静、梦幻般的氛围,徘徊于具象与抽象之间。
那些是当时他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在版画成为其创作重心之前的最后一批绘画作品。在一块小小的铜板上再现西湖的婀娜多姿成为了一个挑战,然而这注定会在他带着如三年前一样的全新的热情重新回到绘画中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严善錞十分注重自己非传统版画技术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橄榄油和硫磺粉的混合物在铜板表面所产生的一种具有空间感的奇妙效果。正像他在许多版画作品中常用的手法一样,在其2014 和2015年自己最喜欢的中等大小的绘画中,艺术家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暗示西湖,例如一棵柳树,或甚至是像莫奈后期的《睡莲》中一样的水中倒影和水草由于折射变了形的样子。在另一组画布上,版画的影响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他对分层和颜色的使用进行实验,并将这些绘画作为版画作品的草稿。
严善錞 上天竺01-02-03 212cm×144cm×3 综合材料 2018
经过五年对版画的钻研和零星的绘画创作,在2016 年严善錞获得了足够的自信去重新回到巨幅的创作之中。这六年来的冥想与实验在作品《湖滨#20》以及在2016 年下半年至2017 年初创作的十六件大幅《湖上》作品中达到高潮。
在2009 年的《西湖寻梦》系列作品中,严善錞仿佛想要给自己的创作过程蒙上一层纱,将观者引领到已经消逝的神秘过去。然而现在他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我先在画的底面铺上一层韩国皮纸并在它表面覆盖上想要的表面,再用砂纸打磨表面,然后才开始用墨和其它中国画的颜料(如朱砂、藤黄)或茶汁在上面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也会根据不同的形象或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反复地用砂纸打磨或者用石膏粉再覆盖,再在上面绘制图像。一般情况下,一幅作品总会有三四次整体打磨和绘画。”。在他开始使用石膏粉作为画面基底的十年后,他愈发愿意将这一材料以更纯粹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此之前,它只是一个光滑吸水的表面,大部分都被掩盖在厚重的颜料之下,然而现在石膏粉在最终的作品里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粗燥的表面与艺术家使用的其他材料形成鲜明对比。《湖滨#20》,尤其是画面的右边,间接援引了西湖的地形,但主要是通过颜料和画布表面之间的不同关联来表达诗情画意的氛围,比如用刀不断地刮掉厚重的颜料直到画布底层隐约浮现出来,或者在画面上涂上稀释了的颜料,任由它滴下来。
之后的绘画作品所取得的一系列效果可以说令人眼花缭乱。艺术家欣然接受各种意外的效果,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发现。摒弃了小心翼翼的处理方式,严善錞听由自己所运用的材料的引领,为熟悉的西湖景象赋予了新的生命。在《湖上 #4》中,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横穿而过的一条模糊的线以及横线最右边又淡又宽的笔触,仿佛暗示了湖岸线和一个小岛。然而从一开始便牢牢抓住观者注意力的,却是画面中常常令人惊喜的大色块的运用,或者通过抓、刮和擦而产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作品的力量在于,当观者站在它们前面沉思时,画的表面与若隐若现的景观之间那种悬而未决的矛盾。
严善錞的艺术生涯是不平凡的。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但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创作的不多,反而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思考和研究艺术上了。而在过去15 年当他回到版画和绘画后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也成就了这批2016 至2017 年间非凡的作品。
严善錞 孟夏03 172cm×122cm 综合材料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