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衰弱征和认知症
刻意控制血压,大伯脚软跌破头
有些生理指标,老年人有“特权” 建议更关注老年衰弱征和认知症
72岁的刘大伯(化名)患有高血压多年,很早就开始吃药控制血压,因此对自己的健康特别上心,每天监测血压,一有“风吹草动”就急着上医院。
“我的血压应该在上压(收缩压)130mmHg,下压(舒张压)80mmHg,只有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我才安心,哪怕超出1mmHg也不行。”但刘大伯不知道的是,每个人的血压有个体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异也会变得明显。
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他的舒张压几近正常,但收缩压屡屡超过135mmHg,他十分揪心,可越是着急血压越是高,于是他擅自加大了降压药量。这下好了,收缩压“控制”住了,可舒张压也跟着“暴跌”到了60mmHg!
某天早上他买菜回来,刚进社区没多久就感到一阵晕眩,然后一头栽倒在小花坛边,头破血流。好在当时有邻居路过,立即将他搀扶起来,并联系家人,送到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李鹏接诊后,立即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和对症治疗。等刘大伯清醒过来一说自己的病史和想法,李鹏连连摇头:“老年人的血压往往表现为收缩压较高,而正常人和高血压人群在控制血压上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他介绍,血压没有完全绝对的标准值,只要收缩压在90mmHg-140mmHg、舒张压在90mmHg-140m mHg,那就表明血压基本上是属于正常值。对于已被确诊高血压的人来说,特别是老年人,降压时不能一味讲“标准值”或是“正常值”:对于65-79岁老年人,推荐收缩压首先应降至小于150mmHg,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小于140mmHg;大于80岁的老年人收缩压推荐降至小于150mmHg,对于舒张压均应小于90mmHg。
实际上,年龄上的参考值是一个依据,没有太多的严格要求,尤其是脑供血不足的时候,控制血压更要保证脑部血流的供应。所以说很多人的体质不同,血压的指标也会不同。
不仅是血压,血糖有时候也会出现点波动。“有时候是正常'放宽’,但有时候也可能是身体器官已出现不适反应,但人体尚未感知到,此时若不重视,往往会酿成大祸。”李鹏建议,眼下正值体检季,若出现身体指标的波动,应及时向医生咨询了解情况,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要不当回事,更不可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准指标”。
“其实关注这些体检指标外,我更建议大家关注下老年衰弱征和老年认知症的筛查。”李鹏介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在减弱,生理机能衰退,会出现老化现象,这是正常的,而如果出现衰弱表现,那就不是简单的生理指标可以来量化表达的。
衰弱的人容易跌倒,而跌倒的问题可大可小,严重的老人需要卧床,这就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威胁。受影响的也不仅仅是患者自己,还有医护照顾、家庭看护者,甚至社会。
老年认知症的危害更大,但前期的一些表现更容易被大家忽略。一旦确诊认知障碍,无法治愈也不可逆,只能通过对症治疗来延缓进程,而这不论对于患者个人还是招呼家庭,都是极大的考验。
因此,李鹏提醒,65岁以上老年人,和有过大脑损伤(包括外伤、脑梗、脑出血等)的人,不妨到相关科室或是全科医学科进行相应的评估筛查,以便及早发现相关“蛛丝马迹”,早早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