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穷人越来越穷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太“勤奋”了【一点资讯】
根据最新的财富报告显示,我国中产阶段人群按绝对值计算已经达到了1.09亿人,是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的中产阶级仅占我国全国人口的11%,低于全球中产阶级平均水准的15.9%。
也就是说,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有将近90%的人口生活在中产阶级以下,所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呈现为金字塔状态而非是经济学家所描述的那种橄榄型。
我国贫富差距重大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效应叫做“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而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80%的财富被掌握在仅仅20%的人手中,这种财富不平均的状态不但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善,并且呈现出了一种越来越大的趋势。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社会“两极分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的根本性原因。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好像穷人在变得越来越穷,而富人却变得越来越有钱了,究其根本,难道真的是因为穷人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不够勤奋吗?
世界慈善组织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筹集了一笔资金,直接捐给了某个贫困地区,并且会给当地的贫苦人口发放救济金,以季度为单位持续观察该地区人口的生活和环境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数据汇总,研究人员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尽管这一群贫困人口得到了数额不小的经济补贴,但是等到花光这些钱,他们就又恢复了穷困潦倒的生活,与他们没有得到救济金之前的生活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直接的金钱救济只能改善他们一段时间的生活状态,但却不能把他们从贫困的生活中彻底解救出来。
所以,研究人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金钱并能直接使人们摆脱贫困,真正导致他们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其实是他们的“定向思维”。
如果你有意留心过生活,你就会发现,其实越穷的人,越勤奋,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吃饭甚至可以每天4、5点钟就起床工作,但是,这些努力的效果其实是微乎其微的,他们的生活其实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变。
所以,就有心理学家认为,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勤奋了,而在这个过于勤奋的过程之中,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我的提升和人生的规划。
过于勤奋
哈佛大学教授穆来纳森·沙菲尔(Mulinnathan Shafir)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忙碌的人最缺少的就是时间,贫穷的人最缺少的就是金钱,而这就像是一种恶性循环一样,逃脱不了。”
具体而言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处境相当贫困,那么他就会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为衣食住行操心上,而自己也只能不停地工作,以防自己因为生计困扰。但是,忙碌的生活只会让他们身心疲惫,但是对于他们的生活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稀缺心态
沙菲尔还认为,对于贫穷的人来讲,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稀缺,而是心理上的稀缺,也就是“稀缺心态”,“稀缺”会使人的智商下降,会使人变得冲动易怒,使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自己该得到的东西。
他们就像井底之蛙一般,只能通过小小的井口来观察世界,窥探得与失,这其实可以算是一种封闭的思维模式。
最终,在这种封闭的思维模式下,你的大脑会渐渐地被俘获,你则会掉入陷阱之中,失去应有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彻彻底底地沦为穷人阶级。
如何打破这种局限性思维
首先,我们要在自身做出颠覆性的改变,想要打破这种局限性思维,就要懂得在某个节点做出颠覆性的改变,我们要把自己的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尽量的给自己做一个长久性的规划,也要尽量的去学习和接纳一些新的东西,以提升自我能力和自我技能。
其次,我们要懂得限制自己的本能欲望,如果你的欲望已经大于了你的能力,那么,你就会变得“稀缺”。
所以,学会限制自己的欲望对于自我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不需要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任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才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