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烟味就是陈香?受潮这只锅,陈香可不背!

《1》

从前一直佩服赵高。

怎么能那么面不改色地说谎呢?

连老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曹,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老曹要下什么命令,还得借天子之手;至死,老曹还只是个丞相。

而赵高则不同。

公然敢牵了一匹鹿上来,说是良驹。

连皇帝也不敢说他错。

还借此机会检测群臣,看谁忠谁不忠。

这心机,这胆量,实在是令区区在下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之至。

后来发现,在我们茶圈里,像赵高这样的人物,那简直比比皆是。

各种狐假虎威,各种张冠李戴,各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桌上摆着武夷岩茶橙红的茶汤,嘴上把福鼎白茶讲得天花乱坠——欺负消费者不懂茶,连道具都懒得换......

更人甚者,指鹿为马的技术,炉火纯青,把白茶存坏了而生成的烟味,改头换面,说成是一股“香气”。

言之凿凿,把烟味说成是“白茶的陈香”!

大写的服。

《2》

其实,白茶的陈香,与烟味,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概念。

烟味,是一股像炊烟一般的气味。

红楼梦里香菱学写诗。

读到陶渊明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深有感触。

说,她们那年从金陵进京,傍晚船停在一个码头,码头属于一个小村庄。

彼时,她们从船上下来,进入村子里,看到的就是一副远山如黛,碧水深流,炊烟袅袅的田园牧歌似风景。

傍晚家家户户都在烧柴做饭,村民家里厨房的烟囱,正在向天空排放着银白色的炊烟。

那一刻,空气里,几乎都是柴火烧出来的烟味。

这股烧柴火散发出来的烟味,跟白茶没有储存好,受潮、跑气之后,闷出来的气味,非常接近。

所以,民间广泛认为,白茶没存好之后生成的这股气味,是“烟味”。

就是乡间傍晚的那股子伴着饭香的,木头烧着的味道。

这股气味,如果是在傍晚的时候或者中午的时候在厨房里闻到,必然是极幸福的。

那代表着即将有美食下肚。

而若是在白茶里闻到这样的味道,尤其是自己辛苦收藏了好几年的白茶里闻到这样的味道,那可就大遭特遭了。

那代表,这款白茶,存坏了,受潮了,变质了。

长相思,摧心肝。

茶存坏了,不仅摧心肝,还摧肚肠。

《3》

烟味的生成,主要就是白茶在储存的过程中,没有密封好,跑气受潮,大量的水分与白茶结合,产生了化学反应,催生出了一股类似烧柴火的烟味。

在白茶的几大品类当中,白毫银针是最容易因为没有储存到位而生成烟味的。

白牡丹与寿眉,若是没存好受潮了,生成烟味的概率倒是比白毫银针低很多的。

这种怪异的现象,跟白毫银针的身体结构,有极大的关系。

盖因白毫银针,是5-7层的笋壳状结构。

要想把白毫银针这5-7层的笋壳状结构全部做干,一层一层都干透,干度达到国标规定的“含水是8.5%以下”,甚至达到S师傅的“5%以下”、出口标准的“3%以下”,是很难的一件事。

是一件极考验技术,极考验制茶能力的事。

国营茶厂那一辈的老师傅们,当然可以胜任。但现今这些初窥门径的制茶师们,要想做到这样的含水量,还是比较难的。

而若是没有把这5-7层的笋壳状的结构做到干透,做到达标甚至达到出口标准,那这款白毫银针,就算作是含水量超标,在未来的储存过程中,就会困难重重。

在同等条件下,含水量达标甚至极低的白毫银针,与含水量超标的白毫银针,如果同时因为没有储存好而受了潮跑了气,那么,含水量达标的银针生成烟味的概率,会大大低于含水量高的银针。

也就是说,当跑气之后,空气当中的水分大举来袭,含水量低的白毫银针,干燥就是它最好的长城,令它拥有了极强的抵抗能力,从而就难于受潮生成烟味。

而含水量高、含水量不达标的白毫银针,没有长城可倚靠,体内的水分与空气中大量的水分一汇合,立马就会生成大量的烟味。

故而,制茶技术不高的人,不敢挑战白毫银针。

而不懂得储存的人,不细心不真正爱白茶的人,也不建议收藏白毫银针。

《4》

而陈香,跟烟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气味。

烟味,是一种气味。

从语言的感情色彩上来划分,气味是一个中性词

陈香,是一种香气。

从语言的感情色彩上来划分,香气是一个褒义词

一个中性词,与一个褒义词,它们怎么可能放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意思呢?

从形成原因来看烟味,是白茶受潮跑气之后,与空气中大量的水分结合,产生反应之后,生成的。

它是不受人待见的、不应该出现在白茶当中的一种气味。

它是白茶身上,最令人痛恨的一块芥疤。

陈香,是白茶良好的陈化之后,是好产区,好工艺与好储存“三好合一”之后,再加上岁月的加持,最终幻化出来的,一股属于岁月沧桑的,风韵之味。

它是极度受人欢迎的、极度为存茶者喜欢的一种香气。

它代表了这款老白茶,来自良好的产区、享受了最好的工艺、并受到了极好的照顾。

它是上好的老白茶,最骄傲的勋章。

从感觉上来看,烟味,是一股类似烟柴火、烧木炭的气味,带着点潮潮的、霉霉的味道。

陈香,是一股子老木头、老植物、老树叶的香气,是干燥的、清爽的、洁净的,新树叶新木头身上,没有这股气味。

它们俩,是极容易识别与辨认的。

《5》

指鹿为马,到了现今,并不一定是真的牵一头鹿上殿,指认它是一匹马。

也有可能,是把存坏了的白茶生成的烟味,指认为老白茶的陈香。

因为有很多人,不懂得储存白茶,三不五时就把白茶箱打开,无意间便令白茶跑气受潮变味,从而生成烟味。由此而误以为这便是陈香,是老白茶的标志性香型之一。

也因为有很多人,采购回来的白茶,不小心存坏了,生成烟味了,却担心卖不出去,于是故意美化,跟不识货的顾客“指鹿为马”,把“烟味”指认为“陈香”,从而把存坏的白茶卖出去,成功清理库存。

要让这些现象不再发生,其实也容易。

大家都学会喝茶识茶便行。

当大多数人都懂得陈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香气,而烟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臭味,那自然,就不再有可能被人指鹿为马了。

到那时,拥有陈香的好白茶会越来越多,而生成烟味的劣质白茶会越来越少。

茶圈,便会清静一阵子了。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