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

【摘要】: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西医认为便秘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的排便习惯,局部器质性病变致解剖结构异常,神经肌肉病变,结肠运动缓慢,以及精神和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多使用导泻剂对症处理,改善症状为主。 中医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历代相关方药、医案医话层出不穷。其总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具体可归结为热秘、冷秘、虚秘、实秘四种。 目的:本课题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便秘,旨在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明穴位敷贴治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推广性,为临床寻找一种使用方便、疗效快捷、无毒副作用、适于推广应用的治疗便秘的方法。 方法:诊断标准根据1993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所选药物为大黄、三棱、莪术、冰片等。取穴为天枢、关元、气海。将上述药物按3:3:3:1的比例研成粉末,加甘油调成膏状,制成大小约1.5×1.5cm,厚度约0.3cm,敷于上述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6—8小时。对照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支。两组均治疗7日后进行总体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组22人,痊愈4人,显效10人,有效4人,无效4人;对照组20人,痊愈1人,显效6人,有效3人,无效10人。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治疗组5.1±2.8(h),对照组10.1±7.3(h),二组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二种方法均有确切疗效,但治疗组在促进快速排便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别进行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效,且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方面,仅1例出现皮疹,余无不良反应。 结论:中药穴位敷贴除具有一般外治法的优势外,还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灵活辨证施治,兼有药物和针灸穴位两方面的作用。穴位敷贴治疗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使用方便、疗效快捷、无毒副作用、适于推广应用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