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为了追求快乐,就不要学积极心理学了

发布时间:2021-02-09 

-1-

“你幸福吗?”

每一年,各大主流机构都会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次又一次的统计调查,媒体们也会进行一波又一波的街采。

抛开“我姓福”的神回答外,认真观察这些人的反映就会发现,在幸福和不幸福之间,更多人的状态是: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福,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日复一日。

人人都向往幸福的生活,渴望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一点生活的小确幸,然而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琐碎生活的双重蹂躏下,幸福似乎离我们越远。

于是,如何获得幸福成了人们最渴望得到的答案,甚至在2012年,第66届联合国大会把追求幸福上升到人的基本目标的高度,并将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2-

虽然幸福的重要性近几年才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现代幸福感研究就有了雏形。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演变出大家熟知的积极心理学。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先简单科普一下,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会知道,现代心理学一共有三大使命:治疗心理疾病,让所有人生活更加幸福,发掘和培养天才。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除了给人们,尤其是士兵带来身体上的创伤外,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譬如大家熟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所以,在时代的大背景以及政府的专项资助下,心理学家们便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治疗心理疾病上,而它另外的两大使命,触及甚少。

1887年到2000年,根据《心理学摘要》的检索发现,关于焦虑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的文章有70856篇,而提及幸福的只有2958篇,和欢乐相关的文章更是不到抑郁类文章的零头,仅有851篇。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伴随着时代的需要,心理学的研究终于得到全面发展,不仅仅停留在治疗弱点,修复受损的部分,还应该立足普罗大众的生活,通过必要的方式方法,让所有人的生活更充实,更幸福。

所以,积极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了。

-3-

说到积极心理学,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过度解读,把积极,想当然的跟乐观,开心划上了等号。

认为学习积极心理学,就是为了追求快乐,于是不自觉地抵触生活中的负面情绪,把它们当成洪水猛兽。然而,真相是,积极心理学并不是追求快乐的学科,而是一门让自己比从前感觉更好的学科。

正如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所言:我是否开心是一个封闭的问题,它指向了一个在追求完美生活时非此即彼的答案,我们只能是快乐的,或者是不快乐的……

而事实是,我们总可以比以前过得感觉更好一些;并没有人经历过每时每刻、完美无瑕的至高快乐体验,总有一些进步我们可以追求的。

因此,与其问自己“我是否快乐”,倒不如问“我如何让自己相比从前感觉更好”,因为后者能更准确地反映幸福的本质,即追求快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更像一条连续的、没有终点的直线,而非某个具体的点。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美国颇负盛名的心理学与脑科学专家蒂姆·博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刷爆朋友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就出自他之手。

关于幸福,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幸福的科学》,就像封面上的序语所言:这是一本写给挣扎在线上社交、物质和信息膨胀及巨大焦虑感中的一个人的书。

-4-

虽然让人幸福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有一个公式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蒂姆·博诺所提出的幸福公式:幸福=我们拥有的/我们想要的

好的方法就是这样,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改变的方向。就像幸福公式一样,看到我们就知道,想要获得幸福,无非就是两条途径:

第一:扩大分子,创造更多的幸福。

第二:缩小分子,丢掉过分美好幻想。

首先来说如何扩大分子?

蒂姆·博诺教授在书中分享了很多种方法,选两个自己觉得特别受益,能够快速上手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善用你的肢体语言。

西方有句谚语,翻译过来就是:有些时候,你的快乐是你微笑的源泉,而有些时候,你的微笑是你快乐的源泉。

很多人会觉得积极的心态会让人们看起来神采奕奕,干起活来精神抖擞,但有时候,积极的行动也能带来积极的思维,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在彰显并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当你挺直腰板时,脑袋就会默认你是一个自信的人;当你微笑时,就能调动开心的神经~

2)运动。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带给我们健康的身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运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高自信,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掌控力。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启动效应”,意思是说目前的某个行为会对后续行为带来直接影响。而运动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启动因子,在你决定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后,就能激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心态,进而开始控制饮食、调整休闲方式、改善睡眠质量等等。

其次,如何缩小幸福公式的分子呢?

认清现实,错误地美化生活,就会被生活的现实打击。

以前很喜欢看一些励志电影,每每看到男女主逆袭的时刻就觉得无比振奋。但长大后,对类似的剧目越来越免疫,因为终于明白: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主角们逆袭成功的那一刻,而是藏在影片背后那几十秒一闪而过的努力集锦式镜头里。

藏在加不完的班,赶不上的deadline的努力中,藏在电话微信24小时在线,随时待命的拼搏中,藏在日复一日的刻苦里。这个过程又枯燥又痛苦,所以电影总是一闪而过,但现实中,想要走向成熟,谁也不能避免它。

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社会学家约翰·康克林在《电影里的大学生活:一项从无声电影到当代电影的严肃研究》中写道:好莱坞梦工厂的存在是为了赚钱。利润的产生依赖于娱乐大众,所以,在电影中将大学生活描述成尽情玩乐而非温习功课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当我们错误地把影视剧里的生活当成现实时,就会被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击垮,觉得“人间不值得”,丧失了对积极生活的渴望。

②:享受当下。

虽然享受当下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写这篇文章我问我妈,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没想到他给我说了一句特别有哲理的话:幸福不是“有”,有车有房有权有钱,而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和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大脑发展出了规划未来的能力,虽然它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未雨绸缪,但不得不承认,它也阻碍了我们对眼前幸福的感知能力。

全段时间见了几个老朋友,毕业后,工作自然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感触最深的是在银行上班的一朋友,因为关系不错,所以工资什么的都没隐瞒,知道她的工资水平后(当地前10%),本以为她会比较满足,但见面聊天发现她比我更焦虑,最主要是,还有太多的不甘心。

虽然银行的工作很稳定,但流程化的日复一日让她觉得枯燥,想到就这样一辈子待在小县城就让她绝望。到最后我俩的聊天就成了互相羡慕对方,我羡慕她的稳定,她羡慕我的自由。

聊的最后,突然有一种醒悟的感觉,脑袋里蹦出来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过得这么拧巴?为什么我们不能各自享受当下的幸福?她享受银行工作的稳定,我享受自由职业者的洒脱。

当然了,如果享受不了就去改变,但如果改变不了时,何必跟自己较劲儿,折磨自己呢?

所以,那晚的闲聊后,我俩最大的收获就是领悟到享受当下的真谛。人嘛,不能太贪心,每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其实往大了说,人生的不同的阶段也是厚此薄彼的,年轻时不会有年老时的经济基础,年老时也很难找回年轻时的朝气,人生的不同阶段,只要全力以赴,不虚度年华就够了。

-5-

关于获得幸福的方法,蒂姆·博诺博士在《幸福的科学》中还分享了很多,比如减少网络社交,增加现实中的连接,每一天结束时,写下三件今天让你感到快乐的小事等等,篇幅有限,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读读。

虽然积极心理学不能让我们时刻保持快乐,保持幸福,但只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就应该坚持下去。

幸福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能力。愿我们都可以习得这种能力,遇见一个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自己。

文:用时间酿酒  (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倒有不少失败教训,愿你我都少走点弯路。公众号:用时间酿酒。微博@用时间酿酒  等你来~欢迎添加酿酒个人微信:ysjnj001)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