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
掌握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的定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熟悉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了解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外周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总数持续低于4.0×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成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0×109/L;儿童 ≥10岁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8×109/L;<10岁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5×109/L。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109/L。
发病机制
|
病 因
|
生成减少
|
(1)骨髓损伤: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细胞毒类药物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可直接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某些药物可引起剂量依赖性骨髓抑制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2)骨髓浸润: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等浸润,可影响骨髓正常造血细胞增殖
(3)成熟障碍: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大量幼稚粒细胞未能正常成熟,在骨髓内迅速死亡;MDS、PNH、AML、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疾病,前体细胞群中造血活跃,但终末细胞未能最终释放入血液,出现无效造血
(4)感染:可见于病毒、细菌感染。其机制为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加和感染时产生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等综合机制起作用
(5)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
破坏或消耗过多
1.免疫性因素
2.非免疫性因素
|
(1)药物:与药物的种类有关,与剂量无关,往往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2)自身免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1)消耗增多:重症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消耗增多
(2)脾功能亢进: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脾内滞留、破坏增多
|
分布异常
|
(1)假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导致循环池的粒细胞相对减少,但粒细胞总数并不减少。见于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病等
(2)粒细胞滞留循环池其他部位,如血液透析开始后2~15分钟滞留于肺血管内;脾大,滞留于脾脏
|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感染,但感染发生的危险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相关轻度≥1.0×109/L:机体的粒细胞吞噬防御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0.5~1.0)×109/L:除外其他合并因素,感染风险轻度增加;重度<0.5×109/L:即粒细胞缺乏者,机体发生危及生命及难以控制的重症感染的概率将大大增加。(1)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包括白细胞聚集反应、免疫荧光粒细胞抗体测定法。(2)肾上腺素试验:肾上腺素促使边缘池中性粒细胞进入循环池,从而鉴别假性粒细胞减少。根据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即可作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诊断。为排除检查方法上的误差以及正常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必要时要反复检查。1.注意了解有无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的接触史或放化疗史。2.有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史等。3.注意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病的年龄、程度、发作的速度、持续时间及周期性,是否有基础疾病及家族史等。(2)中度减少者:感染风险增加,应注意预防,减少出入公共场所,保持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灶。(3)粒细胞缺乏者:极易发生严重感染,应采取无菌隔离措施。感染者应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1)造血生长因子: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和释放,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临床上常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2)其他药物:可应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B4,B6)、鲨肝醇、利血生等药物,疗效不确切。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免疫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1.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0×109/L。2.中性粒细胞减少指其绝对计数在成人低于2.0×109/L;严重者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3.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4.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的病因很多,要加以鉴别。5.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按不同病因进行治疗。6.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感染,但感染发生的危险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相关。
---------------------------------------------------------
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
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