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玉冷而蜡暖的时候,才明白姐姐当年的处境

{上卷 第十八回 第十二节:}

【原文】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端木持易见解】

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三国一统,西晋建立的以后,开国功勋石苞被封为大司马,乐陵郡公,加侍中。后来还做到大司徒,深受司马炎信任。他有六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叫石崇,二十岁时就任修武县令,在当地颇受好评。回朝后,任散骑郎,不久升为安阳太守。有个朝中做官的爹,升职加薪就像坐火箭啊!西晋伐吴时石崇立有战功,封为安阳乡侯,石崇勤奋好学,任郡太守时虽公务繁忙,仍好学不倦。这或许是吹牛皮的。反正有爹,做啥都是好的。这家伙以后又升任荆州刺史南中郎将、领南蛮校尉。有点聪明,又有点才气的官二代,坏起来可不得了。任荆州刺史时竟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贪污腐败更是必不可少。更直白说,就是黑白通吃,所以很快富可敌国,富到何种程度呢?

略举他和晋武帝舅父王凯斗富的故事,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世上很少有与他相当的。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用铁制的如意击打珊瑚树,随手敲下去,珊瑚树立刻碎了。王恺之后感到很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说:“这不值得发怒,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命令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树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耀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他家里姬妾美艳者千余人,还不说长得差点的那些,奴仆丫鬟多少,就更不可量了。美女们看了,是不是特别羡慕?我告诉你另一个方面: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名士王导与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王敦真他妈够狠啊!

石崇有个别墅,叫金谷园,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洋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金谷园里,经常搞聚会,谈论文学,吟诗作赋,时人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分别是:石崇,欧阳建,潘安,陆机,陆云,缪徵,杜斌,挚虞,诸葛诠,王粹,杜育,邹捷,左思,崔基,刘瑰,和郁,周恢,牵秀,陈眕,郭彰,许猛,刘讷,刘舆,刘琨。你以为只是一个文学团体?那就太幼稚了,这还是个政治团体呢。他们都依附于鲁国公贾谧,贾谧是皇后贾南风的侄儿。那时候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贾南风掌握大权,贾谧自然风光无限,金谷二十四友自然也是春风万里。

石崇有个最著名的爱妾,叫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又善善吹笛,又善舞,想当年,金谷园里每次宴客,他必命绿珠出来歌舞倒酒助兴,见者都忘失魂魄,这些人都是天下名人,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万,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金谷园的酒,于是也名满天下。想当年,天下文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喝酒作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必罚酒三斗。后来就有了“金谷酒数”这个成语。

可惜好景不长,赵王伦起兵,自从八王之乱开始,司马伦上台后,贾南风被杀,很快贾谧也被诛杀,石崇随之被免官。当时朝中专权的是赵王司马伦,司马伦手下有个宠臣叫孙秀,早就垂涎绿珠的美貌,以前不敢去碰石崇。石崇失势后,他的机会来了,孙秀派人去找石崇,点着名儿要绿珠。石崇自然不给,来人回报孙秀,孙秀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我咋收拾你。

孙秀于是劝司马伦杀了石崇,司马伦同意了。临死前,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言毕纵身跳下崇绮楼,石崇伸手去拉,已来不及,可怜一代美人,香消玉殒。

我讲这么多,浓缩为一句话,其实黛玉的那首诗中的一句话:“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这就是诗词或者文章用典的目的。可以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凡是写文章,要想内涵丰富,而文字简练,就必须要会用典。

什么叫典故?典是典制,故是掌故,习惯,例子。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典就是成文法,故就是风俗习惯道德礼仪判例等不成文法。最早是没有成文法的,譬如《春秋》就可以用来判案。风俗习惯礼仪道德更是可以用来判案。之后慢慢发展才逐步确立了成文法为主,风俗习惯判例等为辅的法律制度。引经据典,就是说,最早是通过六经来判断事物,说明道理,约束我们行为的;再次才用到一些经典的历史,往事,案例,习惯风俗等来做判断。

但后来这个词就扩展引申到文学方面了。文学上要说明道理,道德判断,伸张正义等等,都必须要引经据典。我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所以,历史上就产生了非常多的往事,但只有那些非常典型的,称得上经典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人物,事件,才能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因其常被人们引用,所以一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冷烛无烟绿蜡乾”这句诗,来自于唐朝钱珝的这首诗《未展芭蕉》,说真的,知道的人真不多,因为的确有点冷。但这句诗的确是描写芭蕉非常好的一首诗。全诗将芭蕉比作少女,全诗白话翻译是: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早已经捷足先登,悄悄的看了她的心。

绿玉换做“绿蜡”,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相同。这就是用典的厉害之处。

所以,大家要多读一些典故,为文的时候,用一些典,以扩大文章内涵,而又特别精炼。

至于玉和蜡的关系,这里曹雪芹可是用的更妙了。大家知道蜜蜡是何物吗?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叫做蜜蜡。远在三四千万年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的松柏和枫树脂经过地质变化石化而成。蜜蜡肌理细腻,触手温润、熨贴,他跟玉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就是蜜蜡不似一般宝石冷冰,缺少一份人情味。

玉冷而蜡暖,这就是元春讨厌玉的根本原因了。元春的处境,不正是“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吗?

写此文的时候,曹雪芹真正懂了。但很可惜,很遗憾,当年的宝玉却到处认她人叫“姐姐”,却哪里晓得“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他姐姐啊!

姐姐,我想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