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顶级国宝同行 · 甘肃省博物馆篇(二)丝路文明

2000多年前,张骞打开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100多年前,李希霍芬将这条沟联欧亚大陆的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甘博里设立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被评为当年的国家十大精品陈列展。丝绸之路展厅堪称甘博陈列设计的重中之重,差不多能拿出来的精品文物都放到里面去了,构建起甘肃地区围绕着丝绸之路的几千年历史。

甘肃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北面是合黎山,南面是祁连山,两座连绵山脉间正好形成了一条自东向西的相间有绿洲的坦途,为东西方交通提供了天然的通道。事实上,远在张骞凿通西域之前,甚至是在很久很久之前的远古,东西方的人们就早已在甘肃大地上东奔西走、在此交流互通了。

中华文明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但确实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出现最晚的,因此过去有中华文明西来说。近一百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本土起源,但同时也认识到,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文明的先进成果,如冶金术,马和马车,还有绵羊和黄牛。

承载过文明沟通重任的甘肃大地,也留下了各种文明的遗迹。权杖是两河流域古文明中常见代表权力与地位的器物,在中原地区很少出现,但甘肃却出土了很多权杖头,有仰韶时期陶制的,也有进入青铜时代后的玉石和青铜权杖头,显示出西方文化对当地长期长久影响。

这里还有不能小看的青铜小刀,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就是在甘肃出土的,据推测应该是由西方传过来,或是用西方传过来的冶炼技术生产出来的。聪明的中国古人大大发展了引进的青铜技术,与玩了几千年的泥巴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铜礼器和礼乐文明。可以说青铜文化直接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成。

随着中华文明日益成熟和壮大,中原文化不可抑制地向包括西北地区扩张,有的与当地的原始文化结合,有的就直接取代。这件与中原二里头文化也就是传说中的夏朝同期的四坝文化的三狗纽盖彩陶方鼎,就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器身是起源于东方的鼎,器盖却是西北陶器的动物塑像,二者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至于这些4000年前齐家文化的玉刀、玉璧和玉琮,与中原二里头出土的没有任何区别,可能就是从中原地区流传过来的,说明远在西北的齐家文化地在意识形态和文明理念上已经受到中原新兴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文化,也可能就是夏王朝的强烈影响。

殷鉴不远,在夏之后,周革商命。由西北小邦周发展成的新兴王朝周朝,采取了封建制的治国策略,把宗室和功臣们分封到王畿四周,巩卫王朝和开疆扩土。甘肃东部距离西周的核心宗周非常近,而这里长期被没纳入中原文化的边远民族占据,殷商时期是鬼方,周以后又是戎人。因此,西周建国后不久,就在陇东封建了很多带有强烈军事色彩的小国,成为屏护周王室的一个个堡垒。

西周末年,在那个成为中国有明确纪年开端的年份里,来自甘肃的共国和伯成为了赶跑了周天子后的临时执政,史称共和。不过共国已经难以寻觅了,倒是上世纪60年代,意外发现了与共伯同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中的另一位伯的墓地。

这位伯还拥有虎纹耳形铜钺这样象征军权身份的兵器。伯既是封地之长,同时也是周王和诸侯节制的一级将领,周天子只有把手握虎钺的猛将派到这里才放心。可惜富不过三的教训从周朝那会就有了,几代之后,不仅这些封建国家都让戎人打没了,就连周天子都向东跑了。

公元前770年,中华文明面临了一次空前的灾难,不过危机其实是危险和机会的统称,周王室的厄运恰好成了另一支部族兴旺的开端。在为周天子服务的众多部族中,一支姓嬴的部族因为在大动乱中积极护卫周天子,被周天子封为了诸侯,还把已经被游牧民族占据的西部地区慷慨地全赐与了他们。

这支嬴姓部族拿着周天子的空头支票,真的一路向西来到一个叫西陲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经过无数次与异族拼杀,终于建立了一个叫秦的国家。秦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帝国,开启帝国时代,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甚至现今仍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就是从甘肃开始的。

随着秦国的兴盛和发展,重心转移到陕西关中地区,又因为秦帝国急速的崩塌和被血腥报复,秦人最早的艰辛和辉煌都湮没于荒草,后世只能从史书中看到西陲的地名。上世纪90年代,位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上湮没已久的早期秦国都城和秦公墓地却让摸金校尉们发现了,欲哭无泪的考古人员只能判断这里是秦国的早期都城,但究竟埋的是哪位秦公,秦人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能不能把与史书对照上,这些都办不到了。

2015年,经多方努力,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把收购的56件大堡子山流失金饰片归还中国。通过这些残破却仍非常精美的鸱鸟形金饰片,可以看出秦人地处偏远西陲,不仅要有超越游牧民族的高超技术能力,还要有与异族时刻血战的粗犷勇武。

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也早已成为东起大兴安岭,西到葱岭,北到大漠,南到黄河的庞大的军事部族联合体,兵锋直逼中原。疲敝的汉王朝忍气吞声了五十年,直到文景之治充实了国库,又出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展厅的过道中有张骞骑马手持符节的雕像,这应该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形象,因为他的第一次前往河西走廊堪称苦旅,而第二次踏上河西走廊时,霍去病已经打跑了匈奴人,他终于可以大汉使节的名义堂堂正正地出使西域各国了。

河西走廊是西汉打击匈奴的前出基地,还是联通西域的重要通道,因此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后又增设四郡,这些标榜大汉威武功德的地名现在还在使用。汉朝政府在对河西走廊的经略中,不仅设立郡县,驻守军队,还组织大规模的屯田,保护东西交往的商业贸易,丝绸之路所过之处都展现出繁荣的社会生活。感谢甘肃炎热干燥的气候,大批汉代简牍得以保存下来,使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汉隶书写的木片,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情况。

甘肃共出土了几万枚汉简,这既是因为甘肃在汉代是行政、军事、经济活动非常频繁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原通西域的唯一邮驿通道,更主要的还是甘肃的干燥气候。这组1959年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是完整有序的书册,甚至还有页码,是西汉经书的样本。被称为“天下第一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时就有法律要求优待老人,汉朝更将孝奉为国策,皇帝的名号前都要加个孝字,当今圣上要叫孝皇帝,称号先帝也要在谥号前加孝字,如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

这也是武威磨嘴子出土一组名刺,就是古代的名片,都是一个住在沙上里叫李孝的人,这个李孝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不过应该是个挺活跃的人物,做了一大把名刺,直到去逝时都没发完,干脆永远陪伴着自己吧。

1991年考古人员发掘了敦煌的悬泉置遗址,这是汉代的一个驿站,而且延用了很多年,所以一下子就出土了一万五千余枚汉简,还出土的汉代毛笔,纸和墨砚。

关于造纸术什么时候发明的一直有争议,曾长期被当作发明人的蔡伦其实是改进了造纸术。上世纪中期发现了著名的西汉灞桥纸,但一直被质疑是草纤维在自然条件下合成的纸状物。不过甘肃地区陆续出土了汉代纸,特别是在悬泉置出土了有墨书文字的纸,上面有明确的西汉纪年,中国发明的造纸术时间又提前了。

在甘肃竟然还发现汉代的蹴鞠,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汉代的蹴鞠,不禁热血沸腾,想我堂堂中华,连强悍的匈奴都能虽远必诛,十几亿人还选不出十几个会踢球的吗,顿时高太尉和西门大官人的形象浮现于眼前。

经过东汉皇帝舅舅们与皇帝身边人的不断争斗,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在群雄逐鹿的时候,陇西地区却是一块远离中原战乱的世外桃园,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使当地社会生活稳定,那些自东汉以来连绵百年的望族得以继续在当地过着安乐而奢华的生活。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在甘肃的酒泉嘉峪关一带发现上千座豪华大墓的家族墓地。这些墓室都是由一块块的干砖垒建成的,砖与砖间没有任何粘接材料,完全靠巧妙的力学结构保持了上千年的稳定。很多砖上都画有反映当地生产生活的画像,在一块块砖上的一幅幅小画,构成了墓室中整面墙的壁画。

壁画砖绝大部分都是一砖一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莫高窟艺术,故称壁画砖,或画像砖。

因为西晋末年战乱和长达数百年的中原陆沉,东汉后到隋唐前这段时期的画像基本没有存世,通过这些画砖可以看到魏晋时期中国画的发展面貌。

不过最有名,还是这幅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情景的驿使图,这位稳坐马背飞奔传递书又没有嘴巴的邮驿使,作为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和中国邮政储蓄的标志,极具人气。不过这里展出的驿使图是复制品,真品连同它所在的墓,都被整体搬迁到库房中严密保管。

魏晋之后,中国进入了动荡血腥又传奇的大分裂时期,丝绸之路上一个个政权飞快地建立又迅速灭亡,战争和动荡让丝绸之路中断了几百年。直到如同秦一样伟大和短暂的隋和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唐,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再一次打通。随着安西都护府建立,西域也再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白皮肤黄皮肤的,黑头发金头发的,都成为了一个统一国家的不同民族,连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都出生在了西域的碎叶湖边。

随着丝绸之路再次兴盛,西域的各种文化随同货物来到中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还有国家博物馆中,都有大量反映中西方交流的三彩骆驼和胡人俑,甚至还有卷头发的黑人,不过甘博里却展出了全国唯一的一件胡腾舞俑。胡腾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男子独舞,配着回鹘乐曲,既雄健迅急、刚毅奔放,又柔软潇洒、诙谐有趣,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深得中原贵族赏识,风靡一时。

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还成为了佛教东传的重要通道,北朝那些残忍的异族统治者们,大概为了洗涮双手的鲜血和对天国审判的恐惧,对佛教表现出了极大的虔诚和贡献,佛教随着石窟在河西走廊的兴盛和佛经的广泛传播而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甘博中可以看到来自天梯山的彩绘一佛二菩萨,是盛唐造像中的精品,坐佛恬静安祥,两侧的胁侍菩萨身姿优雅,气度端庄,属于唐代“丰肌秀骨”的典型作品,和莫高窟唐彩塑菩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完全可以与莫高窟唐塑造像齐名。

丝绸之路西段分为北中南三路,在敦煌汇合为一路,附近的莫高窟也因此兴起和繁盛。1900年王道士发现了莫高窟的藏经洞,目前甘肃还有不到600件敦煌写经,其中甘博收藏有138件,仅次于敦煌研究院的383件。

北宋淳化二年的《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是国内现存的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绘佛、菩萨、僧俗人众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也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连环画。

我国保存下来的古代佛教以壁画为主,绢本画为数不多,这幅经变画就继承了唐代壁画的传统,既有唐的雍容华贵,又有宋的秀美俊俏,构图上做到了统而不滞,活而不乱。

如此接近和欣赏敦煌写经。

这里不仅有汉字的佛经,还有各种民族的文字经卷,这轴宋代的回鹘文写经就是回鹘文,在各种历史书中经常能看到和中古时期西北民族。

在中日关系如胶似漆的小时候曾看过合拍电影《敦煌》,第一次形象地认识了敦煌莫高窟,取材于日本小说的电影也讲述了藏经洞的由来,那个甘州小娘子就是一名回鹘公主,她的生命在电影中结束,她的民族也在历史中结束。

佛教到了唐代不仅成为民间头号的宗教,而且还深深地陷入了政治斗争,武则天用佛教中弥勒转世的教义,成功地把自己包装成代表弥勒降世的女皇,顺手把大唐变成了大周。在甘博中陈列了早于法门寺佛骨23年出土的大周朝泾州大云寺的五重宝函。

大云寺这套五重宝函最外层的石函上刻有铭文,明确记载此套宝函是由武则天亲定打制,将盛放舍利的容器作成棺椁形,制作上也极尽工艺之能,共有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外套刻字石函。

这套舍利容器,是现今发现最早的棺椁式瘗埋舍利的实物资料,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习俗相融合的一个例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因此也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再经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乱政,黄巢起义,最终变成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河西走廊先后成为吐蕃、回纥、归义军、西夏的争夺之地,而中原王朝远远地向南退缩,丝绸之路又一次中断。

蒙古由草原部落发展成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后,丝绸之路随着马可波罗的游记再次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中。甘博丝路文明展览中有两件元代的文物非常吸引人,一件来自甘南西藏的铜牦牛,全国这样与真牦牛同等大小的青铜牛只此一件,连牦牛的故乡青海西藏都没有。不过这是一件仿品,真品返还给天祝县文化馆了。

另一件是玻璃莲花托盏,以蓝色玻璃制成,盏和托呈莲花形,造型相得益彰,宛若蓝色夜幕下一朵盛开的睡莲,色彩艳丽而高贵,制作精巧而华美。这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惟一完整成套的元代玻璃托盏,是元代玻璃器中的稀世珍品。

我国早期的国产玻璃器多为绿色、淡绿色和白色,只有伊斯兰器具蓝色较多,因此有看法认为这套托盏很可能产自中亚。但也有看法认为是用伊斯兰玻璃原料生产的中国样式玻璃器,也是中西方交流在甘肃河西走廊诞生的艺术结晶。

元朝后联通东西方的中亚陷入伊斯兰化,气候环境也更为恶劣,更重要的是明朝放弃了河套,封闭了嘉峪关中国陷入了四百年的闭关锁国和自娱自乐。古代丝绸之路彻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元代成为丝绸之路的绝唱。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0)

相关推荐

  • 河西走廊究竟有多重要?如果没有它,中国是另一个中国

    河西走廊是一个形似走廊的堆积平原,它位于黄河以西.在祁连山和合黎山的中间地带,在汉武帝之前,西域一直被匈奴占领,而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了两朝休养生息,实力有所提升. 公元121年,霍去病带兵两次出征匈奴 ...

  • 为什么是甘肃?

    星球科考 第一期 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狭长的省份--甘肃,从现今的中国版图上来看,它西接新疆.东临陕西.北贴内蒙.南靠青海四川.是那么的不起眼,地理位置似乎也算不上边关险隘,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丝路西去出阳关,碎叶东归入玉门

    前言: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打断了古代中国王朝的脊梁骨?

    [唐代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冬,西域,镇守安西四镇近半个世纪依然绝不退缩的大唐安西残兵,在龟兹与吐蕃展开了惨烈的生死决战.] 这些已经年近古稀的大唐老兵,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毅然而然的坚守了安西军 ...

  • 辉煌了千年的世界四大文明汇流中心,丝路驿站的敦煌为何会衰落?

    1986年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敦煌吐鲁番学"的论文,文中写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 ...

  • 河西走廊,为什么能决定中原王朝千年的兴衰

    翻阅一遍中国古代史你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就是一部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在冲突中不断相互融合重塑的历史.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若干个过渡地带,而中国版图上,能同时衔接起中原.西域.草原.高原,东西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甘肃省博物馆篇

    甘肃有三件禁止出境文物,第一批的东汉铜奔马和第二批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形双系瓶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第二批里的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收藏在敦煌研究院.收藏在敦煌研究院里的,一般不对外展出了,只有特殊展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甘肃省博物馆篇(三)西凉铁骑

    甘肃丝路文明展的精华和核心,就是在汉代单元展厅中那组由铜奔马引领的庞大的青铜铁骑. 丝绸之路带来了和平.美好和文化味的生活,但这样的和谐社会却并不容易,这种生活首先是卫青霍去病们用刀枪打下来的,还是窦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甘肃省博物馆篇(一)彩陶文明 下

    7000年前仰韶文化是怎么来的还不大清楚,5000年前仰韶文化是怎么结束的也不大明白.曾经请教过一位专家,他很负责地回答我:"不知道",然后只能很概括地表示大概它太老了,几千年了,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 帝国时代 二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 我牵着你走过 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冲击的较量,是贯穿世界所有人类文明的问题,关键看能不能守得住. 中华文明也面临这个问题,但好在东亚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上

    作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就是具有政权象征的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和石狮,告诉世界这里拥有作为政权中心的历史正统性和合法性.同样,为了更加强调这种政治权威,在广场的西侧,兴建起了举行政治仪式的人民大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中

    这一期,全是国博里的顶级青铜器. 伴随着S.E.N.S的神曲,先欣赏这几件国之重器吧. 经过历史学上说不太清.考古学上只能说个大概的的远古时代,中华文明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关键时期,过去将这段时期称为奴隶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下

    国博收藏的23件禁止出境顶级国宝中,有两件没有在常设展览中展出,一件是隋绿玻璃盖罐,还有一件是隋绿玻璃小瓶,它们都来自同一个主人. 穿越故事流行以来,不断有人呼啦一下穿越到几百上千年前,然后凭借历史课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碑林博物馆篇

    最好选择夏日里的一个工作日来碑林,最好还有些不用打伞的丝丝小雨,这样整个碑林就全是你一个人的了. 闻着丝雨的泥土气息,走在历史与文化之中,瞬间感觉回到了一千年前.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完全接近那些 ...

  •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 史前时代

    作为首都,北京的中心就是具有政权象征的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和石狮,告诉世界这里拥有作为政权中心的历史正统性和合法性. 同样,为了更加强调这种政治权威,在广场的西侧,兴建起了举行政治仪式的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