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莫装高雅了,买书不看只是一种粗鲁的占有行为

阅读物匮乏的局面早已得到根本的改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为购买某一文学名著去新华书店起早排长队托人找关系的情景已成为依稀的记忆。如同人们在物质生活上逐渐富有起来一样,人们拥有的书籍也一天比一天多了。

如今,不只是一个图像丰富的时代,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个书籍泛滥的时代。

几天前,我在武商量贩黄州店的书市里,看到二楼书柜以及一楼入口处的一个临时书摊,全都是花花绿绿的书籍。狭窄的过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像是一大早菜场的情形;卖书人的吆喝声有腔有韵,此起彼伏,极富诱惑力;一些人手里拎着满满一塑料袋新书,却还在探头探脑地往人丛里钻,也许企图发现物美价更廉的书籍。

这真是一个购书的节日,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籍盛宴。人们脸上无一例外地洋溢着买到新书的喜悦和快乐,就像他们刚刚从购物中心满载而归时一样。

然而,在这个购书的节日里,仍然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在短暂的购书快乐之后,我们能否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呢?

一位文学批评家曾经写道:“不错,我们都是作家,著书作为少数人的文化特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要找到出版商,你就是作家,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在只剩下匆匆浏览,甚至只浏览书名和封面的时代,谁是你期待的读者呢?”“写作、出版、签名、购买,然后并不阅读,这就是今天作家的基本命运。”他这里说的是当代的作家和作品,也许有言重之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许多人热衷购书却又懒得读书的事实。

古人说“书非借而不能读”,是说借别人的书由于担心借期将至,会督促你以最短的时间认真地去阅读。在今天却成了“书非买而不能读”,人们购物的狂热兴趣已经扩大到书籍上,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巨大的藏书,而不管将来是否会打开其中一本送去哪怕是匆匆的一瞥!

书籍,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书籍,它们存在的意义正是被仔细阅读和鉴赏,而非被粗鲁地收藏和占有。

购书时的快乐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扪心自问的是,这些书籍被我们带回家之后,它们是否还会被我们仔细地拂拭轻柔地打开并且认真地阅读呢?

【作者简介】华杉:本名华少彬,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提名奖、秦兆阳文学奖,现任团风县文联主席、《楚天文艺》主编。有200余万字的小说在《芳草》《长江》《阳光》《滇池》《椰城》《鹿鸣》《湖南文学》《陕西文学》《小说月刊》《文艺生活》《佛山文艺》等刊发表;著有诗集《五月的感受》、《田园牧歌》,散文集《华杉散文选》,小说集《真正的猎手》、《独自去下乡》、《纽扣为证》、《明月几时有》和《华杉小说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