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你做得到吗?或许可以平衡好,除非了解这些......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身边可能会遇到的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
当我们看到有人摔倒,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扶起来,这就是良知。这时若不管不顾地去扶起来,量只有了,诶和尚符合良知的行动,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知行合一”。
如果稍微想了下,担心被讹,犹豫着没有上去扶,这良知就泯灭了。这个是被各种担心所遮蔽。有良知显现,却没有行动,就不能称为“知行合一”。
如果有旁人,比如说女朋友,或是有小朋友,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和善良或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一把上去扶了起来,是为了某种利益去做的,有行动,没有良知显现,也不能算是“知行合一”。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后两种情况呢?我们通过上述的分析知道了,这个人在行动的时候内心是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基于在一些不好的事件上,比如确实有好心人因为施救后因为没有证据而被讹上。所以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不仅仅是对当事人,甚至是整个社会都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这些有意与无意的影响和偏见会塑造我们的这样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在这本《冲突的演化·那些心理学研究无法摆平的心理冲突》(以下简称《冲突的演化》)找到原因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是杰弗里·贝蒂,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吉希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项目硕士导师、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客座教授。1994—2012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在符号学研究方面获得英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心理学研究成果”斯皮尔曼奖和国际知名的莫顿最佳论文奖。
这本书讲到“心理冲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构成了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根支柱,对态度、习惯、认知、角色、记忆研究等心理学诸多核心领域都很关键。本书讨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有的明确,有的隐晦。戈登·奥尔波特对态度冲突的思考,以及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种族态度提出了“内在冲突”的概念。
01 现实生活中的冲突
冲突几乎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 ,我们容易听信别人的话,就对一些人和事不由自主地贴上了标签,我们潜移默化被这样的潜意识影响着。
《黑镜》剧照
高分王网剧《黑镜》中就有一集说到,在未来每个人都是靠别人给的评分去享受自己喜欢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活在假象里,明明跟自己内心极不相符,但是为了得到对面的人的高分评价,要说着对方爱听的话。
想想这内心是多么的扭曲,可以说把这个内心的冲突演绎得淋漓尽致,结果是什么呢?最后女主人设崩塌得了负分而入狱,真希望我们的未来不要是那样。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又一个颜值控的社会,我们追求的外貌形象好这本该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以心灵内在和外在的健康与平衡为基础,但是如果盲目就适得其反了。就比如说减肥,么都知道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它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种危害。
我们追求健康的减肥方式,不仅会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更加积极,大脑更加灵敏健康。但是纵观我们的周边吗,减肥的事实是这样吗?好像并不是!
我们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矛盾的社会,不是不自知,甚至是什么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当想到这个信息,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一边咳嗽一边吞云吐雾的吸烟形象。我们一边嚷着,要早睡早起,然而当我们晚上爬上床一不小心抖音就刷到了12点钟。
一个个现实与科幻的例子正如书中作者提到的关于欧内斯特·迪希特在分析香烟市场时,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香烟品牌市场营销和人们吸烟习惯的冲突。迪希特提出,相当多的人类动机都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甚至连人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件事。
对于吸烟来说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能同时满足婴儿般的安全感的需求,又能象征地传达成年人的成熟信号。看上去似乎百利而无一害,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尽管有一些科学验证,吸烟的害处,而人们也是知道的,但那又怎么样?
02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自从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了这篇课文。好像一直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它的意思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但是事实上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日益富裕、物资越来越丰盛、效率越来越高,不管是在皑皑雪山、大漠黄沙、苍茫草原、茫茫大海,甚至在浩瀚太空,只要手机网络有信号,在掌心之间,就能看到全世界。
按理说,现代的我们,幸福感本来应该越来越强才对,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放眼望去,我们的世界反而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一直悬而未决;文明的冲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尖锐。
地球上,地震不断,水旱肆虐,污染严重,资源枯竭,饮水和粮食安全岌岌可危,恐怖主义,各种犯罪日益猖獗,物种锐减,人口过剩,斗争坚固,怪病流行,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到现在还在肆意猖獗。。。。。外面是自然界的残破,内里是人性的凋零,我们人类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焦虑。
面对这些细数的冲突或许还有其他很多没有提到的。我们该怎么面对自己的生活。
作者在这本书中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或许能让我们相信,尽管自己是有缺陷的生物,并且远不及自己想要的理性状态,但至关重要的是事实就是如此。
当代心理学的最新发现,人的内心可能都有一个系统,当我们思考时,我们的自身经历在理论上总能提供大背景的解释。
这句话可能有些绕口,那么这样理解也可以,就是当理论不太不符我们的经历,和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时,我们就要思考其中的原因,做到最大限度的了解与更新。
03 认识自己善待自己
坏习惯可能会致我们于死地,可是好习惯并不能拯救我们,我们可能有非常好的习惯,这很好,但是我们享受就好了,不要去恶意评论或诋毁别的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讨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还包括了其他5个方面:
利昂·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这是态度改变的驱动因素;格雷戈里·贝特森尝试把前后冲突的达界定为心理障碍的潜在先兆,并提出了“双重束缚”理论;詹姆斯·彭尼贝克关于冲突的记忆和情感表露的研究;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关于人类记忆的构建、回忆和复述的矛盾点的研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关于服从与矛盾心理的角色行为的研究
作者用精准的案例给我们展示了,种种冲突行为的成因 展现与后果,让我们学会更加理性的去理解这些行为。比如作者所思考的里昂·费斯廷格在认识失调方面的研究,刚才所列举的网剧《黑镜》中的人们,为了得到别人的高分评价,公开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关键是我们需要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结语
这正如文章刚开始说到的“知行合一”,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觉得首先要用一个空杯的心态,不断学习加强对事物的洞察力,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加深自己对事物的洞察力做到更加理性客观全面,这也就为做到知行合一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培养自己理性的思考模式,随时应对变化的能力,很多人做事非常的墨守成规,学习也在坚持、也有会出实际行动,但是却不会根据实际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若是经常如此,那么做一些东西可能也就看不到效果或者说根本就是徒劳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具备随时应对变化的能力。
通过这本《冲突的演化》我们认识到心理冲突的存在dai,理性思考心理冲突的方方面面,能帮助我们挖掘冲突背后的自动化和无意识的思维过程,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看待问题,从而放下矛盾和纠结,自信前行。
作者简介:梨花是一位咖啡师,爱阅读,爱捣鼓,乱七八糟的爱好不可描述:举个例子,爱给咖啡器具们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