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么时候最明白?

文|万花筒来源 | 富小书原创学人长处,严以律己,如此方能越活越明白,越活越清醒。

被以为的“朋友”欺骗后最明白

去年热播剧《三十而已》中,顾佳与丈夫许幻山合伙开烟花厂,事业有成,算得上中产阶级,所以她处处要强,房子要买豪宅,学校要挑顶级。

后来顾佳去了一趟王太太家,见识到更高阶层的富人,开始盘算着自己到王太太的年龄能否住到顶层。

顾佳开始一心围绕着阔太们转,一起逛街、喝下午茶、合影。岂料阔太们发出的朋友圈合照裁去了最边上的顾佳。

后来李太无意间的一句卖茶园,顾佳就当作天上掉馅饼,开始盘算,幻想着今后捡钱的日子。

许幻山提醒她,希望她可以多加考察后再决定。

顾佳觉得阔太们介绍的不可能有问题,赚钱心切的她,没有实地考察,便用抵押房产的150万凑齐首付款盘下茶园。

后来事实确实如许幻山提醒那般,茶园账面流水是假的,实际早已亏损。

气不过的顾佳前去找李太理论,谁知阔太们沆瀣一气,说顾佳当初买之前没考察清楚,吃了亏就得自己扛着。

顾佳此时终于明白,因为没有家境和实力,所以无论做什么,在阔太眼里都像是卑微的讨好,始终低人一等。

《极简力》中说:“当你没有达到更高层次的时候,人脉是最不值钱的,人脉不是追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是的。自己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

张爱玲也在《雨伞》中说:“穷人结交富人,往往要赔本。”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社交,或许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献媚攀附,你的讨好非但没有拉近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反倒拉低自身价值。

当你被“朋友”欺骗后,就会明白,原来成年人的社交,都是靠实力说话。

不再因别人看法而痛苦时最明白

朋友木木刚入职时,为了给同事们留下好印象,对同事提出的要求来者不拒。

这个同事说让木木帮忙打印文件,那个同事说让木木帮忙拿外卖,久而久之,木木成了大家的便利贴女孩。

木木虽然累,但想着自己如此帮忙,肯定会给同事们留下好印象。

然而木木有次在洗手间偷听到同事的评价:“一个新人还这么爱出风头”,木木当时又生气又委屈,原来自己对别人的帮忙,只是出风头。

木木痛苦一段时间后明白了,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无论怎么做,别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别人的看法,并不能影响自己的生活。

木木再也没有不好意思拒绝同事,后来又在洗手间听到同事评价自己:“我就说吧,她前段时间就是装装样子,没几天就做不下去了吧。”

此时的木木莞尔一笑,因为她知道这些看法无法影响自己了。

余华在《活着》中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别人的附庸,更不是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存在的产物。

当因他人看法而痛苦时,你最明白,一旦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不顾一切取悦对方时,就会弄丢自己。

听过一个故事。

某日,佛陀外出游历,路过一个村子,偶然看到村民在对着自己的佛像说污言秽语。

佛陀一言不发,静静听村民说完,然后坦白承认自己就是村民口中谩骂的佛陀。

村民觉得羞愧,然后问佛陀是否生气。

佛陀回答说自己之前遇到这样的事情会特别在意和痛苦,禅修总是遇到瓶颈。

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修行加深,佛陀开始明白要做好自己分内事,很少再因为别人的看法而迎合。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常常是用别人的想法和标准,来左右和衡量自己的人生。

当你明白,嘴是别人的,可路是自己走的,就不会再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会因他人看法而痛苦。

当你的痛苦不被理解时最明白

在访谈《亲爱的,请放松》中,杨幂被张大大问到:“你是不是不太擅长讲'你真的辛苦了’这种话?”

杨幂既没有回答擅长,也没有回答不擅长,只是沉默片刻后指着窗外说:

“你看看外面,每一个人都很辛苦。你觉得给我们送外卖的人不辛苦吗?节目组蹲在地上对半天稿子不辛苦吗?所以你凭什么要求别人了解你的辛苦?”

杨幂还提到自己有次半夜生病去医院,同事知道后只是简单的发个微信“注意休息”,随后再没有其他的关心了。

鲁迅说:“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无论是哭声、笑声、喧嚣声;无论是遇见、离别、再重逢,于他人而言,都只是噪音或者零碎的画面。

当你的痛苦不被理解时,你最明白世间悲欢从不相通,人间冷暖唯有自知。

《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善良得让人心疼,不与人争,不与人计较,一生在为成为端庄贤良的皇后努力。

然而别人眼里只看得到她的风光,无法感同身受她的痛苦和煎熬。

她的善良被人利用,孩子也被最信任的人害死,自己虽身为皇后,却无能为力,这该是多大的伤痛。

更悲痛的是,乾隆非但无法理解容音的丧子之痛,还与容音的弟媳乱伦,不仅伤了容音的心,还丢了富察家族与皇族的脸面。

王源在《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中唱到:

“一个人在夜里哭着,哭到头疼直到睡着,没有人能真的理解你啊,觉得虚伪,觉得你逢场作戏。”

不是所有人都能心疼你的委屈,体谅你的难过,理解你的痛苦。更多人只是冷眼旁观的看客,或嘲笑你的狼狈,或评判你的辛苦。

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当你明白,就不会再向他人倾述委屈。

写在最后:

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天地,见众生,然后见自己。

见天地,方知天地之坎坷;见众生,方知众生之慈悲。

而后才能见自己,打破自我设限,从“井底之蛙”变成“九天鲲鹏”。

与其后悔没有早点懂得某些道理,不如趁年轻,多去见见世面,用别人的故事来积累自己的经验。

学人长处,严以律己,如此方能越活越明白,越活越清醒。

作者简介:万花筒,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富小书的人,斜杠青年,长期主义践行者,皮囊与灵魂都美,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