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簡單說:概說 @漫卷詩書x憨字樹

中國哲學/思想的特質

  哲學是對宇宙、人生的整體內容進行最根本的思考與反省。人必有其社會性歷史性文化性,這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內容。
一、以生命為中心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哲學,不同的哲學應是以「互補」作為其精神與理解,而中國哲學以生命為中心
  「周文疲弊」為春秋時重要的問題,此為以禮樂為中心的周文化,社會變動下,已然失去了作為社會價值以及秩序的權威,導致社會問題叢生。故「周文疲弊」是一生命無法安頓與實踐的問題,先秦諸子的哲學正是面對此時代的課題,並提出因應之道。
  儒、釋、道為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三教」其所以為教,正是提供生命的基本方向,以安頓生命,故為「教」。
二、重在實踐
  生活中實踐生命意義與價值,即生活中的實踐,去達到聖人般完美與圓滿。
(一)成聖的依據(心性)
  人皆可以為堯舜、可成佛、可為真人,儒釋道三家都承認人有成聖的根據,亦即人皆有良知(儒)、佛性(佛)、道心(道)。
(二)成聖的工夫(修養)
  修養是使人的本心本性能在生命中具體的、恰當的盡所表現。個人的修養程度相異,便有不同的意義展現,如「聖與賢」、「君子與小人」,此也顯示出成聖的「個別義」與「不平等義」,猶如賽跑起點相同,終點卻因個人所下的工夫而異。
(三)聖人的境界
  聖人是完美的生命人格,即內聖而外王。成己成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外王」並非刻意為之,而是修養與心性的極致表現,故修養的形式察覺不出,而呈現內身成聖的境界,亦即修養的形式「隱而不顯」,如孔子七十不踰矩,即生命合理而與社會規範無二致。

廿一世紀中國哲學走向

一、中國哲學思想的特色
(一)著眼倫理本位
  由於宗法制度,以孝悌倫理為依託,如〈大學〉之「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皆以道德自我要求為宗旨。
(二)傾心政治現實
  儒家主張士須弘毅、任重道遠,到家主張小國寡民,消極形式達到政治理想的實行。
(三)發揚主體意識
  中國思想多主張天人合一,即在發揚自身體能力,以便和天一致,作為精神境界的昇華與完美。
  儒家「為仁由己」即是相信個人努力,就能達到至高的品格,即「仁」的境界。道家對於逍遙的追求,也是強調主體意識。
二、樹立整體觀念
  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天人合一等為最高境界,由個人推展到他人、推己及人維護整體價值取向。
(一)現代哲學之走向
(二)薪傳固有文化使命
(三)中西哲學互補共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