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兵打仗必种“蔓菁”,此菜是诸葛菜还是二月兰?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在河南省安阳市东区公园易园南侧的土岗上、大树下,大片大片的蓝紫色小花依次盛开,一朵朵紫色、淡紫色、白色的花朵,迎风摇曳,眼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一团紫气。

国学大师、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季羡林老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二月兰》中写到:人自已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古语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二月兰》选自季羡林的《怀旧集》,作于1993年。季羡林先生的人生历程坎坷,他先是失去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到后来在十年浩劫中,“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非人摧残。而二月兰兀自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二月兰给了季先生许多的勇气和动力。

天地虽宽,阳光普照,但作者却依然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耄耋之年的季羡林先生以豁朗的心胸、简约的文笔,讲述了一个洋溢着淡淡二月兰花香的人生历程故事。二月兰顺其自然,笑对春风。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

二月兰,民间俗称二月蓝,别名诸葛菜、菜籽花、紫金草,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二年生草本花卉,是中国北方早春季节最常见的野花之一,是集食用、保健、饲用和观赏于一身的优良地被植物。而朴素的二月兰常常会以一种草根阶层的姿态出现在文学故事中。

二月蓝(兰)是菜也是花,每年的2月份会开出蓝紫色的小花,是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早春观花地被植物,常野生于平原、山地、路旁、地边或杂木林缘,遍及北方各省市。二月兰花期早且花色多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二月蓝(兰),又称“诸葛菜”,花色主要有紫色、淡紫色、白色等,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变异。二月兰,喜光又耐阴,半阴环境长势最佳,是一种良好的耐阴花卉植物,弱光条件下二月兰的单株花数会增多。

二月蓝(兰),看名字应该与兰花有亲属关系,它的别名怎么成了诸葛菜呢?事实上,二月兰与兰花、兰草却没有丝毫关系,因为它的花期大多在农历二月,开着紫色、淡紫色的花朵,民间俗称它为“二月蓝”。季羡林老先生在笔下把“蓝”写成了“兰”字。

确切地说,二月蓝的植物学名称是“诸葛菜”。网友急了,民间不是传说“诸葛菜”与三国诸葛亮带兵打仗有关吗?事实上,“诸葛菜”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没有关系。据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在编著的《夜航船》百科类图书中解释:真正与三国诸葛亮有关的菜叫“诸葛菁(jing)”,诸葛亮出兵打仗时,必种“蔓菁”(mán jing),此菜满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剩的可制成腌菜,蜀人称其为“诸葛菁”。(王建安  摄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