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吃猪肉后写下《猪肉颂》, 看似一首打油诗, 实则蕴含深刻哲理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得意、失意、相知、分离就已经铺满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角落。在经历过这样的大起大落后,还能保有心中的那一份乐观,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说到这个话题,品史君首先想到的就是苏轼。

点击加载图片

二十一年的流放生涯,耗尽苏轼最美好的人生岁月。在命运如此不公的情况下,苏轼变得喜欢饮酒之余,也成了乐天派的代表人物。林语堂先生在后来评价苏轼时,将其称之为“天真的小孩”,根本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虽然身处困境,但什么时候都乐在其中

当然除了苏轼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苏东坡。像东坡肉、东坡肘子等让人流口水的菜品,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自己为了践行这个特质,还写了不少关于食物的诗,比如接下来的这首《猪肉颂》

点击加载图片

《猪肉颂》

在晚年因新党执政,苏轼被贬惠州,此时应该是他人生最苦的时候。原本以为落魄的命运就此而止,没想到竟被朝廷一贬再贬,直至岭南荒芜的惠州。为了生活,苏轼耗尽了多年积攒的积蓄。可人生总不能戛然而止,我必须把这些苦日子过甜,谁让我是苏轼?

点击加载图片

此时苏轼对食物提起了兴趣,猪肉也成为了“幸运嘉宾”。在费尽心思研究之后,苏东坡写出了一首《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点击加载图片

乐观豁达的态度

洗干净煮饭的锅,放上少许水,燃上足够的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耐着性子,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看上去是一个正常的做肉过程,在苏轼这里写出来为何那般的唯美?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环境。

点击加载图片

猪肉在老百姓那里,他们不会做也吃不起;在富贵人家眼中,这是被舍弃的东西。双方都不喜欢的东西,为何在苏轼这里成了美味的代名词?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苏轼对生活仍然饱含热情。不管好与坏,我的人生态度始终积极乐观。此番格局,也注定了他人生的完美

事必躬亲的人生

想要吃得上这样美味的猪肉,洗、煮、火等等,各个环节必须由自己完成。虽然是简单制作肉的过程,但也反应出了他事必躬亲,不急不燥的态度,这也影响了他一生。不管自己被贬到何处,苏轼身上的这种特质始终是不会改变的

点击加载图片

说到这里,品史君想到了另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发展到现在,苏轼或许才是这句诗的最好践行者。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转为己有,转为己用,这才是真正的升华。

品史君说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其中一者,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困难,但不同的结果也铸就了不同的人生。海明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苏轼一生被贬了五次,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甚至埋怨过、抱怨过,何时都是乐观积极的心态。

点击加载图片

当然,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乐观的思想,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当自己付出了亲身行动之后,内心才会得到重充盈和强大,这种人生自信是什么都无法代替的。愿屏幕面前的你也会拥有这种不落的太阳,像苏轼一样,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