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女出问题,需要父母吃药?
原创 宋慰春 裴新 家庭达人催眠 昨天
主要内容:
一. 对于儿女出问题的表现的调查
二.对于儿女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儿女出现问题,父母需要吃什么药?
四.父母吃药后怎样解决儿女的问题?
注:“神兽之家”微信群对该话题的探讨
宋教授的几句忠告:
“每位父母都必须有儿女出问题的心理准备,才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不想让儿女出问题的父母,不是好父母;因为无问题的儿女往往没有长大,前途渺茫!”
“儿女出问题是成长的表现,也是考验父母的重要时刻!”
“能够自立的儿女都需要在出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前言】
如今,父母对儿女头痛的事不是吃得不好,受凉生病,老师批评等等,因为这些事父母都可以轻松搞定;父母头痛的是儿女逆反对抗,厌学赖家,手机上瘾等等,遇到这些事,父母的头很大,几乎没有什么高招,被儿女牵住自己的牛鼻子,寸步难行!
因为,儿女已经出现逆反对抗,父母强硬对待,势必火上浇油,激化矛盾;儿女厌学赖家,父母既不能代替儿女去学校上课,又不能把赖家儿女赶出去,真是左右为难,毫无办法;至于儿女手机上瘾,父母更是难办,断网限制、武力惩戒、收买拉拢,收效甚微。
现在,儿女出问题已经出现低龄化,9岁出现厌学赖家,油盐不进,软硬不吃;10岁手机上瘾,移魂手机,寸步不离;11、12岁出现被动学习,焦虑抑郁,坐立不安,内心空虚,甚至休学治疗的案例已经时有发生。
对儿女已经出问题的父母,以及儿女还没有出问题的父母来说,不出问题是相对的,出现问题是绝对的。也可以认为儿女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区别在于问题出现的年龄段,问题的轻重、大小的程度,以及父母应对的水平如何!是从容应对,还是措手不及等等。
几乎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关爱儿女的,也非常希望儿女能够健康成长,心理顺利发展的,所以“为什么儿女出问题,需要父母吃药”这个话题值得深入探讨。
01
—
一. 对于儿女出问题的表现的调查
对儿女出问题的表现—吐槽大会
1. 父母的话不愿听,和父母交流少;
2. 任性,自私,缺少同情心;
3. 情绪不稳定,易怒,好发脾气;
4. 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5. 手机上瘾,贪玩电子游戏;
6. 不爱运动,喜欢宅家;
7. 挑食或贪食,体重偏轻,或者超重;
8. 没有责任心,不主动做事;
9. 注意力不集中,贪玩;
10. 不注意卫生,不主动洗脸、洗澡等;
11. 懒惰,宅家,不愿意出去运动;
12. 缺少自信心,认为自己傻,笨;
13. 水灵(群友):没有担当,有错都是别人的
14. 水灵(群友):智商高,但不接地气,脱离生活
15. 陶子(群友):人越多的时候,越是容易发脾气,不听话,顶嘴
16. 高原向日葵(群友):除了游乐场(如:七彩云南欢乐城)其它都觉得没意思不好玩(学校春游组织的户外拓展关爱生命的活动,也觉得没意思不好玩)
17. 夏风吹过少年城(群友):喜欢玩项目剧本杀,密室逃脱,桌游
18. 月儿(群友):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写
02
—
二.对于儿女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如果认为儿女出问题,都与父母有关,很多父母都会大叫冤枉!因为,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儿女的。按照心理防御的“否认”机制,可以首先找客观原因,比如:
第一,是儿女生病了,吃药就可以解决;
第二,是学校老师教育的问题,老师没有较好地、公平地对待儿女,把儿女“气病”了;
第三,同学太调皮,乱开玩笑,惹得自己的儿女出问题;
第四,自己的儿女太老实;
更有意思的就是第五点,父母公开承认自己不懂怎么教育儿女,并且一脸无辜的样子。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风帆小学举办亲子活动,颜子悠在台上说出了压在心底多年的话:“妈妈。你根本不爱我,你爱的是考满分的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怎么就这么难?”子悠吐槽妈妈逼他学习,上补习班,拿走自己偷偷养的小蜗牛,不让自己踢足球,使自己不能做想做的事,没有丝毫快乐。子悠妈妈感到非常委屈,难以接受子悠对她的的评价,当着众人的面跑出了教室,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不少父母没有意识到:关爱孩子,重要的是满足儿女的需要,要让儿女主动去学,心情愉快地去学。那父母首先要清楚儿女需要什么?
父母对儿女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仅是儿女18岁以前,假若儿女年满18岁,还不能逐步独立生活,那在延迟的阶段,父母必须始终充当监护人的责任。在心理门诊,比较典型的案例,有14岁初二就休学宅家,至今已22年,不愿出门的某某男生;还有已经年近40岁,还在不断找工作,被老母亲抚养的某某女生。
父母抚养儿女的初衷首先是生活的自立,其次才是怎样充分发挥儿女的优势与特长,第三才是学习过程中的较好表现。
有报道认为,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存在“四无”的表现,即:学习无动力,生活无兴趣,社交无能力,自我无价值。
【互动投射】
儿女出问题可能的原因选择
1.父母在家是“大人”,要对儿女的问题负责,这是监护人的责任;
2.儿女太聪明,或太顽皮,远远超出了父母的能力;
3. 父母只会关注儿女生理需要,不懂心理抚养;
4. 家庭是儿女成长的摇篮,假若儿女出问题,需要修理“摇篮”;
5. 儿女出问题,父母要吃药治疗自己“头痛”与“心疼”
6.儿女是父母的“克隆”体,自小就是父母的“应声虫”,出了问题可能是模仿父母;
7.儿女太有心计,问题隐藏的太深,没有及时发现;
8. 家庭教育的比重,有研究认为,家庭教育占7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0%。儿女出了问题,首先需要调整家庭教育;
9.隔代教养,父母“大意失荆州”,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10.父母没有经过专题学习考试,没有做父母的“合格证”;
11. 左左(群友):父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12. 容(群友):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父母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
13. 高原向日葵(群友):父母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14. 侯侯(群友):父母关系出了问题,孩子成了“夹心饼干”
【对以上选择【初步分析】
(一)责任型,父母有责任感,有担当,勇于面对问题,选择:1,4,5,6,8,
(二)理智型,父母善于思考,寻找问题原因,选择:3,10,11,12,13,14
(三)推客观型,父母有点回避问题,在问题面前希望能绕过去,但还点后悔,选择:2,7,9,
各位父母,你的选择是那个类型?
在儿女出现问题时,父母应该从现实的路径来反思,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寻觅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方案。
03
—
三.儿女出现问题,父母需要吃什么药?
【现场调查】父母需要吃什么药?
1. 后悔药:儿女的心理发展抓晚了,错过最佳时期,问题暴露!把“肠子悔青”,悔不当初!还使小神兽的成长被延迟;
2. 反思药:怎样做个好爸妈?大脑一片空白!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真难!
3. 清醒药:世界上有矛,就有盾!有问题,就应该有方法!尽快找有效的方法!
4. 脑补药:家庭教育方法要尽快脑补,引导、协商、分工,真要把小神兽的成长当大事;
5. 亲情药:亲子关系要表达、要维系,关爱的话不能都压在心里;否则,亲生儿女还会认为自己是充话费送的;
6. 教练药:不要以为儿女对什么都是“无师自通”,儿女各项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的“教学”,需要生活中的“练习”;
7. 责任药:3岁开始生活自理的训练,5岁开始承担家务,8岁开始承担责任,12岁开始初步独立生活,14岁进入医学成年,16岁社会成年……这些药,一片也不能少!
8. 志向药:1岁抓周,5岁游戏,6岁兴趣,10岁立志:作文“长大了我要做什么?”12岁提速,14岁长成,16岁进入社会江湖,18岁Go Go了……这些环节,一个也不能少!
9. 穿越药:父母对儿女要换位思考,应该时刻想到儿女能不能理解?儿女心里想要什么?可以来点《你好,李焕英》式的穿越,父母与儿女互换角色,走心,还走肾!
10. 情商药:父母一般不缺智商,但常常情商不足,需要服该药。专治:唠叨,缺少眼见,眉毛胡子一把抓,从众心理,自我太强,见不得儿女长大等等症状。
11. lilu-hk(群友):感恩药。感恩教育,品德教育,现在孩子在这两个方面,家庭教育也很不够。
各位父母,对于儿女的问题,今天你吃药了吗?吃得是什么药?
儿女出现问题,父母需要吃的是“补救药”,补救的目的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缓解家庭因为儿女问题出现的危机!
04
—
四.父母吃药后怎样解决儿女的问题?
【重要反思】
儿女成长需要的要素:
第一,好奇心,自信心,自我价值
第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兴趣
第三,主动性与学习能力
第四,规划与目标选择的能力
第五,人际交往与环境适应能力
第六,情绪管理与时间管理能力
【综合要点】
儿女成长需要的“四有”:有生活兴趣,有学习动力,有自我价值,有社交能力。
各位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充满爱心,全力以赴,帮助儿女解决问题?
【现场调查】
1.“自助”:父母自己通过学习了解掌握、调整家教方法,掌握儿女的培养及调整方法。
2.“自救”:父母自己通过学习,成为专业人员,对儿女问题进行矫正。如:昆明儿童自闭症有父母开办专业机构的。
3.“求助”:父母找专业人员,寻找方法,在专业人员辅导下,对儿女问题进行矫正。
4.“自助+求助”:父母自己学习掌握、调整家教方法,专业人员配合对儿女的问题进行矫正。
5.“自救+求助”:父母自己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甚至考专业证,在专业人员辅导下对儿女问题进行矫正。
蒙多贝:昆明较早由家长开办的自闭症康复机构
6.专业思路一:采用心理测评方法对儿女进行心理检查、评估;
7.专业思路二:通过评估,清楚儿女问题所在;
8.专业思路三:通过专业分析,提出儿女问题的解决方案;
9.专业思路四:父母配合方案要求,积极进行调整;
10.专业思路五:父母按方案进行调整,坚持不懈。
各位父母,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
宋教授对专业思路6至9的补充:录音
以下对专业思路的几个选择的补充:
6.专业思路一:采用心理测评方法对儿女进行心理检查、评估;
(1)情绪评估。排除焦虑、抑郁等心理危机状况,适应年龄:小学三年级及以上。
(2)学习能力测评。采用国内修订比较实用的“韦氏量表”,通过测试发现优势,清楚不足或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塑造。适应年龄:4至6岁及以上。
对十个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评,具体十个分项目感受及测试受试的实际学习能力状况。分析十个分项学习能力的强弱。如:知识的保持和广度;实际知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计算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瞬间记忆力和注意力;视觉记忆及视觉理解能力;视觉的分析综合能力;预见性、计划能力和空间能力;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学习和书写速度的适应能力——手眼运动配合协调能力等等。
(3)生活适应能力评定,主要经过对儿童的“独立生活”、“认知能力”、“自制能力”等三大分类,“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劳动技能”、“经济活动”等八个大项59个条目进行评定后,对不同岁数儿童的适应行为表现做出评价。近似于一部分“情商”因素的测评。该测试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具体标准。
适应年龄:3岁至12岁,
(4)心理状态调查,如“中小学生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亲子关系、自信程度、学校生活、同伴交往、生活兴趣等,适应年龄:小学三年级及以上。
(5)个性、气质测评,如:“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长沙医科大学》修订
主要测试个性的四个特征,分别是“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适应年龄:7至15岁,
(6)职业兴趣调查,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SDS版(少年版)”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完整版”选用量表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陈会昌气质问卷”“性格与大五人格测验”通过测验,可以分析受试在“社会型、艺术型、研究型、管理型、现实型、常规型”等六个方面的突出点或优势。
特点:预防厌学与被动生活,能及时、有效地对未来职业选择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对于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加强对生活的主动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适应年龄:9至13岁“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SDS版”;14岁以上“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完整版”
7.专业思路二:通过评估,清楚儿女问题所在;
(1)情绪问题,有无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问题,程度如何?假若是中度以上,需要及时寻医治疗。
(2)心理危机问题,是情绪的严重版,性格问题的升级,因为比较容易出现自伤、冲动等高度危险的行为,需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干预。
(3)情感问题,亲子关系,亲情需要,同学友情,异性恋情等,一旦没有合理应对,都可能成为问题,甚至上升为心理危机事件!
(4)个性、性格问题,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念”与“行为”,一旦出现偏差,适应不了生活环境,出现问题是大概率的事件!上周,心理门诊接待了一位13岁的初一女生,出现情绪抑郁,她认为:“如果学习成绩不好,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典型的认知偏差,思维容易偏激,造成情绪的焦虑或抑郁。
(5)兴趣、目标、动力问题,国人传统的“抓周”,3岁后的到“职业体验馆”的启蒙活动,小学四年级的作文“长大了我要做什么?”。小学的兴趣培养,中学的职业目标,都是给儿女增加动力的重要措施,不能大意!
8.专业思路三:通过专业分析,提出儿女问题的解决方案;
(1)兴趣与目标引导,增加动力,增强主动性的关键!
(2)情绪管理,两个要点:情绪的合理宣泄与经常性的放松。
(3)系统行为塑造,生活自理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的系统训练。
(4)感觉统合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强化,达到动静结合的境界。
9.专业思路四:父母配合方案要求,积极进行调整。
(1)理解儿女的心理需要,接纳儿女的不完美;
(2)欣赏鼓励,发现儿女的优点与特长;
(3)蹲下来与儿女说话,改善沟通方式;
(4)了解掌握儿女问题的解决方案;
(5)坚持陪伴,实施方案,促进改变。
【温馨提示贴】
五.父母们的未雨绸缪或亡羊补牢
1. 情绪测评,了解儿女的情绪状况,预防情绪“暴雷”。
2. 心理摸排,清楚儿女的心理状况,消除问题隐患!
3. 性格评估,塑造积极心态,锤炼行为,稳定个性。
4. 明确目标,直奔成长高地——专业、职业选择。
宋教授心理门诊:每周三下午,周六上午,
地点: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昆明市中医医院心理门诊(东风东路27号)
找到问题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神兽’之家”微信群的精彩演绎,请看后续报道
【温馨提示】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下足功夫,未雨绸缪,防微杜渐。2018年8月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新书《做清醒父母 催眠家庭达人》,值得参考。
该书主线:家庭教育“从心开始”的路径与方法
特点:“清醒催眠——心理暗示”系列第二本书。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儿女必读的实用知识读本!
©理顺家庭关系,促使儿女听话,让家长省心的秘籍!
©做清醒、明智父母,施展心理暗示“大招”的宝典!
©金牌父母提升,及时补课,杜绝家庭教育“无证驾驶”的指南!
©父母誓言、儿女誓言,共建和谐、幸福家庭的十条家规、十大神器!
儿女成长,似雨后春笋;家庭教育,任重道远。
儿女是家庭的未来,教子有方,家庭兴旺。
在家庭教育中,“清醒催眠—心理暗示”是最重要的方法。《做清醒父母催眠家庭达人》就是揭示这个奥秘的专书。
更多青少年活动及家庭教育的高招,请参阅《做清醒父母催眠家庭达人》一书,或与该书主编大S教授联系。微信:songweichun157150。也可与“晓德书屋"联系购买
【主编介绍】
宋慰春教授,资深临床心理学专家,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原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香港国际传统中医药学院课题教授,昆明市健康长寿研究会会长。从事中医及心理学临床30余年,累积开展公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心理援助2万多小时。
专业擅长: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心理教学,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家庭亲子关系协调,家庭治疗,心身健康促进,清醒催眠营销,认知行为治疗,心理评估,沙盘游戏分析,企事业单位EAP等。
主要著作:《我的清醒催眠之旅》《做清醒父母催眠家庭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