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人物故事丨没有这一点,耶鲁也许会拒绝SAT近满分的他
-1-
打动耶鲁的秘诀
——遭遇变故后仍为世界创造温暖
博长期居住在美国,沉静、内敛,习惯于静静聆听他人的发言。如果没有人主动问起他的成绩,可能不会有人相信他的“学霸”体质——美国高考成绩SAT1590分(满分1600),SAT2成绩5门全部满分800分,8门AP满分5分,在校成绩也几近满分。
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样的实力一定是“学霸”顶峰,能够随意挑选美国的顶尖大学吧?遗憾的是,这些公立、私立名校,并非高分就能进入,分数仅仅只是通过初筛的保障之一。
耶鲁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就曾告诫申请者,最好的准备是做自己!追求自己的兴趣、才华和教育,专注于成为最好的自己,不应该只围绕着尝试进入MIT的狭窄目标来建立自己的生活。
简而言之,这些世界级大学,并不需要只关心书本的学习机器,他们希望录取的是学习力强、心胸开阔、视野前卫的综合性人才,是能够帮助世界变得更好的世界公民。
正因如此,博一开始并没有报考常春藤盟校的打算,他认为自己的故事乏善可陈,成绩也并不突出——将近全部满分的成绩在他所就读的美国公立学校仅排名前15%区段。
博的梦校是范德堡大学,这与他的特殊经历有关。至亲在他少年时意外逝世,而渴望去到亲人曾就读的范德堡大学,重逢在不同时间的相同空间中,是他表达思念的方式。
曾经,他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关闭了心扉,每天呆在房间里默默学习,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再次失去身边的人。直到有一天,学习已经不足以转移他的注意力,怎么样才能再次用忙碌麻木悲伤?
远眺耶鲁大学
博给自己报名了公益活动——做附近医院的志愿者。他的工作是护送康复者出院,一路听着曾经的病人谈论种种令人激动的计划,失而复得的生命力一点一点冲击着博的内心。
一年后,他开始在医院前台工作,来访者们的焦虑、担心、不安,让博感同身受——不知道哪分哪秒就会听到亲人离世的消息,这是一种让人坐立不安的恐惧。当他看到老奶奶因为亲人的噩耗而哭泣时,便静静地扶她坐上轮椅,陪她离开医院。从老奶奶满含泪水的眼神里,博看到了感激。
那一刻,博突然意识到,没有人准备好面对生与死,但所有人都能随时敞开心扉,向他人伸出援手。他开始关心身边的一切,关心身边的人。
在此之后,心仪化学专业的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翻阅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给当地选区的国会议员写建议书,为减少及杜绝当地化工厂爆炸带来的人员伤亡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在申请文书中,他这样形容自己投递建议书时的自豪:Service and activism - caring about more than just oneself - is what connects us all together(服务和行动主义——“关心的不仅是自己”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他收获了美国总统志愿服务金奖。
这份因善意而起的志愿工作,收到了来自外界的善意回馈,帮助博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心中阴霾散去时,他更坚定地选择为他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善意。
耶鲁大学
当一个人向内生长,用行动创造自身价值时,光芒无可遮挡。付诸行动的善念打动了耶鲁大学,也打动了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共计13所排名前20的顶尖美国大学。
在学术兴趣上,凭着对化学发自内心的喜爱,他担任过科学奥林匹克队队长并获得第三名,参加过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及其化学学会授予的化学奖;也通过自己的力量重振学校的化学协会,在社团没落时扛起大旗。
然而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是他不沉溺于悲痛,将善良化为行动,用理工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鲜活形象,不做千篇一律的学霸,只做独特的自己。
-2-
热爱写作与摄影的“红色”青年
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美国众多大学推崇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修养、道德、智慧、逻辑,在夯实学术能力的同时,极其注重学生的个人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
也正因此,备受世界名校喜爱的青年,往往具备多重兴趣爱好、开阔的视野与思维。
耶鲁大学
在众多兴趣中,文学、摄影、公益分享是博的心头好:高中持续为校报写作、拍照。良好的文学素养源于这名生长在美国的青年,并未忘却自己的内心归属——中国文化,他最喜欢的文学著作是《三国演义》,这让所有第一次听说他这个爱好的人都很讶异,一名“ABC”竟然会喜欢传统文学,还是充满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著大部头?
他说很喜欢书里的“义”字,充满着深奥的意味,这种激荡心灵的悸动促使博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他所就读的美国公立学校附近生活着很多亚裔和移民,但很少有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学。于是他前往图书馆做义工,做了有关《三国演义》的网络分享,让更多美国孩子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他还建言促使图书馆购买了更多的中国文学,从而扩充附近学生的阅读面。
耶鲁大学
博还参加了耶鲁大学的摄影活动,被邀请担任团队助手,协助统筹管理日常工作,随时帮助同学们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为团队带来协调、合作,润物细无声。
在给弟弟教授化学之余,他还在11年级的暑假参加了NGO在线公益高峰论坛,在500多位听众前分享了自己的公益故事, 用他的话说,“这些经历对我的申请有非常大的帮助,它们对我的影响也绝不仅仅局限于申请。”
-3-
剖白内心是最大挑战
根据2020年哈佛大学对于新生的背景调查显示,8成“学霸”反映普遍性压力源是对自己的期望。
对自我的怀疑,选择时的摇摆不定,也让博远远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不知道如何在短短600字的文书中述说自己的内心;担忧害怕学校的面试;在“牛娃”环绕的学校氛围中,不敢报考更顶尖的学校等等。
他很明白自己应该通过文书来讲述个人故事,以展示给学校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什么感兴趣,什么事情让他充满动力等,但到了下笔的时候,他困惑于如何用凝练的词句表达出自己的故事,也疑惑于到底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展现自己的多面性。
耶鲁大学
好在,通过对内心的剖析,一次次的修改,他从用词到结构再到文章立意呈现出了让读者潸然泪下的心声故事。对他而言,申请文书不再只是写作,而是在不断的反省中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好的认知。
而对于一名内敛的青年而言,面试也让他颇有压力,不知道招生官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也不是特别清楚自己的整体实力以及该如何自我表现,甚至担心招生官是否会有意为难。最后,这些担心与害怕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淡化,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心态调整让他逐渐蜕变成恰到好处的表达者。
-4-
心怀感恩的暖男
博给我们的感觉,总是彬彬有礼。对于顾问老师任何一点点的帮助,他都不忘记说一句,谢谢。简单的两个字,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这名学生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感恩。
当他告诉我们,希望前往范德堡大学读书,为亲人的母校做出贡献时,闻者无不落泪。
他感恩生活,所以每一个机会,都会珍惜。
暑假里我们邀请他给我们的摄影项目做助教,他总会默默地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和记录,帮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在学习里收获更多。所以我们对于他能够在每一次经历里都获得了长辈、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赞不绝口,一点也不诧异。
梅花香自苦寒来。你的父母,我们,你选择的任何一所大学,都将为未来的你感到骄傲。
-5-
博对未来申请学生的建议
1.申请要赶早。我最大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尽早制定好文书写作计划以及暑假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完成文书。我在暑假期间就完成了主文书以及重要补充文书的写作,这极大的减轻了我12年级的压力。
我们学校有些同学12年级开学时还没有开始写文书,后期压力非常非常大,所以我也很感谢曦熠美本的老师早早就帮我规划好了整个申请的节奏以及文书写作的进度。
大家暑假一定要早点开始文书,后面你会感谢自己的!
2.申请要以兴趣为导向。我非常推荐大家在高中阶段参加团队活动,大家要相信这些一定会成为很好的经历。不管是学术比赛、社团,还是体育活动,高中是拥有这些经历最好的机会。
比如,我刚开始很犹豫是否要加入科学奥林匹克队,但在我加入后,发现非常有意思,可以认识不同的朋友。我们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却又有着共同的爱好,这些都为我后面的申请奠定了基础。
每周一篇精彩独家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