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四海书院小记
偶然的机会,拜访了以教授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四海孔子学院,之前对这所学院的主要印象只有一个:富二代的孩子才有能力进入的学校。
之所以有这样的“偏见”,是因为这所学院的教学体系与现行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学院几乎完全按照传统儒学的模式开展教育,分为蒙学、小学、大学三个部分,且是全日制院校,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必须放弃在公立学校的学习,放弃今天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都会经历的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教育经历。四海孔子学院就像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与现行教育体制不相兼容。所以我直言不讳的对接待我们的老师说:大概只有富人们才有能力承担起这个风险。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但仍然很有礼貌的回敬我:这个不一定,谁说一定要有钱人才能把孩子送在这里学习?我们一年3.9万的学费,你觉得贵么?!
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
自从国家把教育推行市场化之后,把钱花在教育上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认识,人们舍得花钱教育自己、教育子女,3.9万元大概也是北京幼儿园的平均价格(那些专供的公立幼儿园除外)。所以单从价钱上来说,无论是3.9万还是39万元,都是必须接受的教育成本,没有价格上的贵贱之分。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明天,家长们没有选择,只能倾其所有——付款。对家长而言,这是义务也是责任,只是在掏腰包的时候总得喘口气问问自己,问问孩子:咱们到底要成长为怎样的人呢?我们忙着送孩子穿梭于各种培训班之间,为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对于穷人的孩子,知识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父母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出卖最廉价的劳动力;手握知识的孩子,可以脱离土地、工地、厂矿,在新的生产环境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家族赢得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对于富人的孩子,教育的意义在于巩固和创造:巩固家族已有的,未来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教育的领地里,马太效应同样存在:让好的更好,让坏的更坏。
尽管接待我们的老师不愿意承认,但这里的孩子大多是不需要为未来的出路担忧的,他们的家族也没有生存的压力。这一点,也是我搜索了更多新闻报道之后确认的信息。学生家长尽管也有诸如“未来如何与社会系统接轨之类”的担忧,但他们试验的起: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在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培养社会稳定和进步所需要的人才;把孩子送进另一套教育体系下成长,是在为自己的家族培养需要的人才。二者之间难较高下,孰优孰劣也是见仁见智,儒家教育体系走过千年,现行教育体制刚刚起步百年。
守住本分
儒家传统教育人要守住本分,知道自己应尽的责任,守住自己不能逾越的边界。所以在批判儒家迂腐的时候,拿起的论调是打倒孔家店,砸烂封建枷锁。但书院老师说:今天社会很多乱象,很多所谓的人心浮躁与迷茫,恰恰是因为没有守住自己的本分。
她举例说,女人的本分就是相夫教子,持家有道。这个论点让追求职场成功、追求事业有成的女人们不敢苟同,但老师的一句反问也让我们语塞:你想成功到什么程度呢?多大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什么样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
国家刚刚放开全面二胎政策,或许,一部分女人可以在这里找到真正的成功。有什么样的成功能比得上教育出一双优秀的儿女更能激动人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