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巨匠画黄山(高清60幅)

梅清 黄山天都峰 辽博

梅清 (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梅清 黄山二景诗画之一

梅清 黄山二景诗画之二

梅清 黄山十二景之浮丘峰

梅清 黄山十二景之鸣弦泉

梅清 铺海图

黄山十九景之鹦鹉松

黄山十九景之鸣弦泉

黄山十九景之汤池

黄山十九景之文殊台

黄山十九景之炼丹台

黄山十九景之松谷

黄山十九景之九龙潭

黄山十九景之五供峰

黄山十九景之西海门

黄山十九景之百步云梯

黄山十九景之鹤盖松

黄山十九景之喝石居

黄山十九景之莲花峰

黄山十九景之狮子岩

黄山十九景之狮子林

黄山十九景之虎头岩

黄山十九景之浮丘三山(蓬莱三岛)

黄山十九景之蒲团松

黄山十九景之云门双峰

梅清 松下二耆

梅清 黄山揽胜

梅清 光明顶

梅 清 黄山四景

黄宾虹 黄山图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 黄山松谷纪游

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画风,正是他显著特色。

黄宾虹 黄山汤口

黄宾虹 黄山归耕图

黄宾虹 莲花峰初晴

黄宾虹 黃山晴翠图

黄宾虹 黃山奇峰

黄宾虹 黄山松林图

张大千 黄山纪游图

张大千(1899-1983)名爱,号大千,四川内江人。自幼随母学画,一九一七年与兄善同赴日本京都 ,学习绘画及织染工艺。一九一九年返上海从曾熙、李瑞清习书法、诗文。后在江苏松江县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百日后还俗。不久便潜心研摹石涛、八大、石溪、渐江墨迹,落笔几可乱真,遂名扬海内。

张大千 黄山莲花峰

虽然张大千先生一生中仅三上黄山,这段经历却在他人生档案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

张大千 黄山文殊院

第一次上黄山,是1927年张大千29岁那年的5月,出发地是上海,同行者是他的二哥、画虎名家张善子。

张大千 黄山文殊院云海

二上黄山,是1931年张大千33岁那年的9月,仍然从上海出发,仍然与二哥张善子同行。所不同的是此次同行者中,还有他们大风堂的门生张旭明、吴子京和慕凌飞。

张大千 黄山图

第三次上黄山,是1936年张大千38岁的3月,出发地为南京。时值《张大千画展》在南京刚刚结束,便偕谢稚柳同游。在山脚下巧遇徐悲鸿率中大艺术系学生来黄山写生,于是相偕同行。

张大千 黄山紫云庵

刘海粟 黄山绝顶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刘海粟 黄山千峰图

刘海粟一生最爱黄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可以说黄山是海粟艺术的源泉,海粟给黄山增添了艺术内涵。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他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国画,总量蔚为壮观。

刘海粟 莲花峰蕊峰晚霞

刘海粟 黄山云海 布面油彩

刘海粟 清凉台写生

刘海粟 清凉台写十八罗汉

刘海粟 五老峰泼彩图

刘海粟 泼彩黄山

刘海粟 黄山奇峰

刘海粟 黄山松云

刘海粟 黄山始信峰

刘海粟 黄山光明顶

刘海粟 黄山始信蜂

刘海粟 黄山奇峰

刘海粟 天都峰

刘海粟 黃山万峰

刘海粟 泼彩黄山

刘海粟 黄山天下奇

刘海粟 黄山云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