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本草:龙胆
整编:京城老半
日期:2021年03月16日
感悟:中医,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龙胆,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话外题,个人认为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应当只是一部地方本草专著,只代表黄河流域的本草学成就。同时期前后应该至少还有长江流域的本草著作,或是还未经考古发现,亦或是未能流传于世。言归正传,龙胆的形貌直到五百年后陶弘景才开始予以描述。但是,因为古代描述简单、写真粗略等原因,致使至今对古代龙胆的药用源流存在异议。根据古代典籍中模糊记载的龙胆种类,可知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 Kitag.、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 Pall.及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ras Franch.或者其变种。前三种又被称为“龙胆”、“关龙胆”,主产于东北地区;最后一种被称为“坚龙胆”、“滇龙胆”,主产于云南。根据古本草描述,《名医别录》“如嫩蒜而细”,《蜀本草》“似龙葵”,《新修本草》、《本草图经》“似柳叶”,推测古代以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 Kitag.为主要基质。而条叶龙胆分布最广,所以两者相较,推理条叶龙胆更为常用。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ras Franch.,始载于明代《滇南本草》,自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之后被医家习用。
龙胆的功效描述自古至今多有异变,古时所讲的龙胆与现今各类中药著作所见的龙胆功效其实并不完全一致。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表述龙胆“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从这一描述可以看出,秦汉时代人们认为龙胆不仅仅具有“清热”“止惊”的作用,还有“补益”的功效。至于清热一说,古人根据五行脏腑臆说也是多有发挥,如南朝《名医别录》“主除胃中伏热”,五代《药性论》“入心”,明代《神农本草经疏》“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三经药”,清代《本草撮要》“入足厥阴、少阳经”,从胃说、从肝说、从肾说、从胆说,多有演绎发挥。清代《本草撮要》则提出“功专清热去湿”。对龙胆补益作用一说,历史上也并非没有争议。南朝《名医别录》认为龙胆“益肝胆气”。但是,明代《神农本草经疏》却否定说“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则非其任矣。”近代《本草正义》也说“益肝胆气者,清其邪热,即所以益其正气,非谓苦寒之品,能补肝胆也。”可见,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因个人的主观“观点”不同,对龙胆草的认知也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究竟谁才是“真相”呢?究竟以谁说为准呢?尚需后人甄别。
现今,国内外皆知龙胆苦苷是龙胆的主要药效成分。龙胆苦苷具有强烈的苦味,也是龙胆苦寒药性的物质基础。药理研究证实,龙胆苦苷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抗炎机理与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活性有关。此外,龙胆尚有短暂的降压效果,降压作用与其对心肌的抑制有关。这与古人民间所认识的“除胃中伏热”(《名医别录》)、“大能泻火”(《本草正》)、“清热宁心”、“纯以清热见长”(《本草正义》)比较一致。《本草撮要》认为龙胆“功专清热去湿”,口服龙胆苦苷能够使小鼠体重及内脏脂肪质量减轻,对于肥胖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龙胆苦苷能够降低降低大鼠血脂水平,缓解肝损伤、恢复肝功能,达到保肝护肝的作用。此外,龙胆苦苷能减轻高质饮食诱导的小鼠高血糖。如此种种研究也印证了古人所言不虚。而今最难令人理解的莫过于龙胆的“补益”作用了。事实上,自明代以来,龙胆的补益作用却是也在不断被弱化、被否定直至被淘汰。不过,龙胆苦苷具有一定的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而且龙胆苦苷还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抗抑郁作用。这与古人所说的龙胆通过“清心热”“补肝气”从而可以达到“益智”“不忘”颇有几多相似了。噫,今不如古乎?
无问中西,不管南北,
不事先站队,不预设立场,
不在乎黑白,不在乎其他任何五颜六色,
只在乎客观事实,只对客观事实负责。
条叶龙胆 Gentiana manshurica
条叶龙胆 Gentiana manshurica
龙胆 Gentiana scabra
龙胆 Gentiana scabra
三花龙胆 Gentiana triflora
三花龙胆 Gentiana tri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