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曾这样担忧过李光羲
我国音乐前辈李凌先生的朋友圈,“文革”后满是疮痍。他写过不少文章表达愤懑和哀痛。《难在简单——从李光羲的歌唱所引起的》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文革”期间男高音声部的审美扭曲,即“所谓样板戏唱式,还有片面强调高、亮、厚的标准”,导致“高叫、硬喊”的歌唱方式泛滥。他认为破坏最严重的是抒情性男高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光羲。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光羲
本来,我国的男高音,不管他们的唱法基础如何,成就如何,大致上还是多种多样,也各有其群众基础,风格也各有不同。吕文科的声音比较甜美,李双江的歌唱最初也还柔和、秀丽的,就是胡松华,在六十年代初期到演出《阿依古丽》中的阿斯哈尔,声音的光彩,还是比较可爱的,能伸能缩,当时的剧场录音俱在。而李光羲,大家的印象就更深更佳一些。
舞蹈史诗《东方红》李光羲演唱《松花江上》
李老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光羲先生在七十年代怎么被动适应那时候的歌唱“时尚”:
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演出歌剧的机会被剥夺了,他就到广播电台去客串播音,他最初演唱《北京颂歌》虽然和他本人所特有的抒情唱法有些不同,而大致上还是比较好的。后来他也被迫唱“高”、“亮”、“厚”的京腔,声音越撑越大,越唱越粗硬。天长日久,他不知不觉地成了和他自己的声音本质、特色相矛盾的猛型的歌手,为了“高”、“亮”、“厚”就拚命用力唱,高音是有了,虽然不那么优美,但究竟还是硬实的。但中声区,特别是低声区,就逐渐空虚了。
光羲先生的演唱录音欣赏
延安颂
1955年录音
莫耶词 郑律成曲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光羲到基层演出
德里戈的小夜曲
1959年录音
1959年李光羲与妻子在北海公园合影
天池之歌
1960年录音
这支歌好像张权也唱过,但是词曲作者我没查到,似乎是陆祖龙作曲的。有知情的读者请指教。
远航
1973年录音
作词:陈除 作曲:践耳
北京颂歌
1973年录音
作词:洪源 作曲:田光 傅晶
我爱祖国的油田
1975年录音
靳洪、薛柱国词秦咏诚曲
清晨雨
此歌我过去介绍过,点击右标题访问旧文→李光羲演唱的加拿大歌曲《清晨雨》
周总理,您在哪里
1977年录音
柯岩原诗 施光南曲
声音的变化,是非常微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日久月深,有机的因素就会逐渐变迁,有时是难以挽回的。当然,有失也会有所得,他究竟是一个有才艺而且有毅力的歌者。他唱的非常热情,拿他唱的《周总理您在那里?》这首歌曲是写的很富感情的,但词的内容太多,曲调转折过大,层次起伏也较繁复,处理起来是很吃力的,而由于他满腔热情,声音虽然有些负担,却能吸引观众。
——李凌
贺龙
1979年录音
马可词曲
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内容只写贺龙同志最初一把菜刀闹革命一段事迹,曲调没有什么特别曲折的安排,高潮也不显出,这样的歌,是最能折难人的,如果处理不好,是没有效果的。但这位歌者,却从这质朴的音调中,紧紧抓住贺龙将军那种忠诚、直率、勇敢、坚强、开朗的性格,加以渲染,语法特别讲究,干净俐落地把贺龙将军当年那种敢作敢为、倔强、不畏强暴的品格和风貌,在短短的几笔里突现出来了,这是非常难能的。许多人说,一首内容丰富曲调曲折优美、段落分明、起伏有序的歌曲,表现起来,是要费心思的;但一首简单的小曲,要想有较突出的效果,就更为难能,这也是考验一个歌者的一个艰苦的课题。
—— 李凌
祝酒歌
此歌我过去介绍过,点击右标题访问旧文→《祝酒歌》最早的演唱者是谁?
鼓浪屿之波
1982年海峡之声音乐会版本
张藜 红曙词
钟立民曲
此歌我过去介绍过,点击右标题访问旧文→张藜记述《鼓浪屿之波》旧事中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