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企业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为何不是坏事?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受到影响?
前些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职工医保改革方面提出了四项具体举措,包括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可以给家属使用和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其中医保个人账户费用划入的变动,引起了公众很大的关注。
根据我国现行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也就是说,过去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是个人医保缴费的全部和单位医保缴费的30%。这次改革后,单位缴费部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有不少网友担心,如此一来,个人账户的钱是不是少了?
对此,专家王震首先纠正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存在的认识误区——个人账户的钱是我们自己的,可以任由支配。
“实则不然。医疗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医疗需求,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同时,法律对医保资金的使用范围做了明确规定,非治疗性产品不能出现在医保资金的支付范围内。”王震说。
“此外,从保险的特性讲,不能说自己缴了费但用不上就是'吃亏’。” 王震解释说,因为医保本就是用来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就和车险一样,你今年买了车险,但汽车状况良好,并没有产生任何事故,你想问保险公司把钱要回来,这可以么?答案是肯定不能的。
王震表示,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医保账户虽然看似是个人账户“缩水”,但实际是通过优化个人账户的结构来增强做大统筹基金。
“2018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人均积累额只有2300元左右;当年职工医保参保人的人均住院费用超过1.1万元。如果没有互助共济,个人账户里的钱是不够支付大病费用的。”王震说。
目前,多数地区已经将一些大病、慢性疾病的门诊治疗以及日间手术等纳入到统筹支付范围,北京、上海、浙江、广州、青岛、厦门等地也都渐次开展了个人账户制度改革与门诊费用统筹的探索。王震认为,从效果看,这些改革提高了参保人的门诊待遇水平与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此外,医保新政中的个人账户资金划入比例,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有变化吗?
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医疗保险的,由于没有用人单位需要全额承担医疗保险费用,缴费比例为8%,其中2%计入个人账户,6%计入医疗统筹基金。按照规定,在计入医疗统筹基金的6%中,仍要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返还30%,30%折合成返还比例也是2%,也就是医保基金返还到参保人的比例平均是4%,根据年龄不同,年龄大的返还比例就会高一点,年龄小的返还比例就会低一点,但最低的也是2%以上。
在岗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区别,主要是缴费方式的区别,灵活就业人员需要承担8%的缴纳费用,在岗职工只承担2%的缴纳费用,但是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和方式是完全一样的。在即将实施的医保新政中,今后个人账户的返还比例除了个人账户全部返还以外,单位缴费部分不再返还到个人账户,这主要是指的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由于缴纳费用分别计入个人账户和医疗统筹基金,今后返还的是计入个人账户的2%,计入统筹基金部分的不再返还到个人账户。
也就是说,在即将实行的医保新政中,个人账户资金划入的比例,只要是在同一个医保统筹区的范围之内,在岗职工和的个人账户划入的比例,和灵活就业人员划入的比例是完全一样的,除了计入个人账户的2%以外,计入医疗统筹基金的6%中的30%不再返还到个人账户,而是作为今后门诊报销的统筹费用。
*文章内容来自新浪网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