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高血压、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肝郁者
导读:一贯煎,具有滋阴疏肝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亦治疝气瘕聚。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肝郁者。
方歌 一贯煎中归枸杞,麦冬川楝沙参地;舌无津液燥咽喉,胁痛吞酸脉弱细
组成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三钱,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子三钱至六钱,川楝子一钱半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亦治疝气瘕聚。
方论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肝气郁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肝气久郁,经气不利则生疝气、瘕聚等症;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阴血亏虚,血脉不充,故脉细弱或虚弦。肝肾阴血亏虚而肝气不舒,治宜滋阴养血,柔肝舒郁。
本方配伍特点是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且无伤及阴血之弊。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照顾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诚为养肝疏肝之名方。
方解
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当归、枸杞养血滋阴柔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相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诸 症可解。
一贯煎与逍遥散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肝郁气滞之胁痛。不同之处,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等肝气犯胃症状者。
加减化裁
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少加黄连。
禁忌 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方论选录
本方出自《续名医类案》卷18:“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张山雷《中风 诠》卷3:“凡胁肋胀痛,脘腹搘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姿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但气之所以滞,本出液之不能充,芳香气药,可以助运行,而不能滋血液。且香者必燥,燥更伤阴,频频投之,液尤耗而气尤滞,无不频频发作,日以益甚,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驯致脉反细弱,舌红光燥,则行气诸物,且同鸩毒。柳州此方,虽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子,以调肝气之横逆,能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无上良药,其余皆柔润以驯其刚悍之气。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最有奇功。……口苦而燥,是上焦之郁火,故以川楝泄火。楝本苦燥,而入于大剂养液队伍中,反为润燥之用,非神而明之,何能辨此?又如萸肉、白芍、菟丝、沙苑、二至等肝肾阴分之药,均可酌加。”
医案精选
萎缩性胃炎
某男,43岁,干部。
胃脘疼痛8年余,始于饥饿时痛作,得食而缓,近半年来疼痛加剧,入夜即作,劳累或情绪波动后益甚,进食已不能使疼痛缓解,面色萎黄少华,形体日渐消瘦,胃脘疼痛嘈杂似饥,咽干喜饮,嗳气频作影响睡眠。
曾经外院钡透及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胃小弯溃疡。诊见:形容憔悴,皮肤枯槁,情绪焦躁,舌质紫暗无津,脉细涩。因素体胃阴不足,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日久化热伤津,更损肝胃之阴,治当滋养肝胃之阴佐疏调肝气,一贯煎最为适宜。
处方:南北沙参、枸杞子、当归、生地、石斛、赤芍、白芍各15g,郁金、佛手、延胡索、川楝子、凤凰衣各10g,甘草6g。
二诊:上方化裁前后服用一个月后疼痛逐渐缓解,焦躁的情绪渐趋平静,失眠也随之消失。
按语 萎缩性胃炎临床上以肝胃阴虚者较多见,其病因或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累及肝胃之阴,或长期反复使用辛温香燥药物耗损肝胃阴液,也有因饮食偏嗜辛辣香燥,损及肝胃。其病位于胃而关乎肝,阴虚则是病机的关键。故宜用一贯煎加石斛、白芍滋养胃阴,郁金、佛手、延胡索助川楝子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其中赤芍、郁金、延胡索皆有活血化瘀作用,以防“久痛入络”,白芍、甘草合用又取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之意。
肝硬化腹水
某男,76岁,农民。
患者胁痛10余年,腹大胀满2月余。1年前曾患“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住市传染病院,疗效不著,2月前又因腹大胀满在某院住院,治疗20余日无效。
检查:身体瘦弱,精神差,巩膜轻度黄染,上胸部可见5颗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腹部浅静脉轻度扩张,腹水征阳性,腹围104cm,体重75kg。B超诊断:肝硬化,大量腹水。
诊见:腹大胀满,青筋暴露,倦怠乏力,掌心热,心烦口燥,纳呆,小便黄少,大便干,7~8日1行。舌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断:臌胀。证属病久不愈,肝脾两伤,进而及肾,以致水气停留不化,瘀血不行。治宜滋养肝肾,凉血化瘀消胀。
方用一贯煎加减,处方:沙参、石斛、生地各15g,猪苓、茯苓各20g,麦冬、玄参、枸杞子、当归、大腹皮、厚朴花各12g,川楝子、枳壳10各g。日1剂,水煎2次,分4次服。
二诊:连服60余剂后,诸症减轻,腹围缩至82cm,体重减至64kg。B超诊断:肝硬化,少量腹水。患者坚持服用上方1年余,病情未复发。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