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连载123)欧阳修的《朋党论》实为支持庆历新政。
瓦
舍
聊
宋
第二卷 文治
第十二章 庆历新政(二)
朋党论
公使钱事件使范仲淹在朝廷中的威信受到极大冲击,也给刚刚开启的新政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加危险的是,以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为主的革新派正在陷入党争的漩涡,在朝中愈发孤立。
被奉为老圣人的孔子早就说过,“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就是说,君子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而不合群。言下之意,正人君子是不会结党的,那些喜欢互相结党的人,必然是居心叵测的小人。同理,若是朝中大臣互相结党营私,一群人整天争来斗去,势必会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
因此,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将大臣结党视为洪水猛兽,稍露苗头就要强力打压。
随着新政的推行,以范仲淹为首的新政派经常受到攻击诘难,他们也会毫不示弱地予以反击,欧阳修更是凭着一手漂亮的文章,四面出击,直骂得对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就在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强势推行新政的时候,他们在朝廷上树敌越来越多。那些反对派开始避开具体问题的争论,将“朋党”的大帽子扣到他们头上。
以推行新政为名,行党同伐异之实,这是反对派攻击范仲淹等人的最强利器。这些言论,不能不引起赵祯的反感和警觉。
可惜的是,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并未敏锐地意识到,危险即将到来!
四月的一天,赵祯在召见宰执大臣时突然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自古只有小人才会结为朋党,难道君子也会结党吗?”
显然,这个问题是冲着新政派来的,暗藏机锋,凶险无比。
范仲淹还是那个透明纯粹的范仲淹,他未加思索,张口答到:“我在主持西北边防的时候,发现勇敢的人自动结为一党,胆小的人也自动结为一党。朝廷上其实也一样,奸邪的人和正直的人各自结党。全赖皇上明察罢了。如果结党的人都一心向善,那对国家又有什么害处呢?”
听了范仲淹的回答,赵祯顿时陷入了沉默,他没料到,面对结党的指责,范仲淹非但没有回避辩护,居然大胆地承认了,甚至还公开宣扬君子结党!
如果从政治胆略上看,这确实是一番荡气回肠、正气凌然的回应。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讲,并不高明。范仲淹天真地希望,自己的直言能够打动赵祯,从而让新政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持。
可事实证明,范仲淹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赵祯并未认可范仲淹的回答。
在赵祯看来,如果承认范仲淹是君子党。那么,不支持范仲淹的臣僚岂不都成了奸佞小人?而自己岂不成了任用小人的昏君?
而就在范仲淹提出“君子有党”论的当月,欧阳修又坐不住了,很快祭出了一篇旷世宏文《朋党论》,他在文章里慷慨陈词:
小人因为利益而集结在一起(同利为朋),没了利益就通通散伙(利尽而交疏),君子因为道义而集结(同道为朋),为了共同的理想和衷共济(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济)
最后,欧阳修还不忘告诫赵祯:做皇帝的,就应该支持君子结党,把小人伪党统统赶走滚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照欧阳修的说法,只有君子才配结党,小人连结党都算不上,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不得不说,欧阳修的文章依然气势磅礴、文采飞扬,这篇神作一经问世,被人广为传诵,引起了巨大轰动。
可轰动归轰动,得到的效果却恰得其反。
平心而论,朝中不少臣僚一开始并不是新政的反对派,很多人甚至原本也支持革除弊政,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点不同意见而已。这回可好,欧阳修一竿子打翻一条船,把很多中立派也推到了对立面。
读书人最在乎自己的名节,那些被欧阳修称为小人的臣僚群情激奋,纷纷上书反击。
都是通过科考一步步混上来的,谁不会写文章啊?你一个小小的知谏院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凭什么?
你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满朝上下,就剩下你们几个正人君子,我们瞬间都变成了人渣,凭什么?
圣人都说过“君子不党”,你一篇文章就想推到重来,凭什么?
欧阳修的行为到来的效果恰得其反,因为他完全忽略的了赵祯的感受。在赵祯看来,范仲淹一说君子有党,你欧阳修就整出一篇论文来帮腔,这不是结党营私,什么是结党营私?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朋党论》出台后,范仲淹等新政派的地位更加孤立,很多措施还没推行就会引来一片反对声。赵祯对他们的信任度也大不如前,新政顿呈岌岌可危之势。
此时,一个惊悚的谣言开始在京城流传。
范仲淹、富弼阴谋废黜当今圣上!
小编微信 :nbhanlin
新浪微博 | 简书 | 头条号 :野狐狸
《宋朝进行时》(又名《瓦舍聊宋》)
版权由行距文化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