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话剧 到底有多远
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编辑部等单位举办的话剧《尘埃落定》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的兴趣,就集中在了如何将文学经典搬上话剧艺术舞台。
▼▼▼
▲四川⼈艺副院长⻩梁宇介绍《尘埃落定》的创作和演出情况
⾼⼦⽂(南京⼤学⽂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
将《尘埃落定》这样的鸿篇巨制改编为三小时左右的戏剧演出,是极其困难的。编剧曹路⽣以“傻⼦”这⼀⻆⾊作为主要叙述⼈,把所有的故事全部串联了起来,让观众从中看到⾮常丰富的细节,呈现出原著对于⼟司制度“权⼒关系”的生动刻画。
杨子(上海艺术研究中⼼副研究员)
该剧将⽂学性在剧场中进行了充分展现,实现了⽂学性和剧场性的完美结合;以史诗性叙事将观众抽离出剧情,赋予了戏剧哲学形⽽上的审美意蕴;具有寓⾔性、隐喻性构建,整个戏剧“如同⼈类社会的⼀则寓⾔”,为⼈类学、⺠族学、⺠族⽂化学做出了话剧艺术家的独特贡献。
孙孟晋(上海电视台导演)
该剧不同于陆帕导演对《狂⼈⽇记》的处理风格,整体上采⽤了相对传统的表现⽅式,具有⺠族韵味和东⽅⾊彩。在处理过程中保留了原著中的诗意,把很多⼩说⾥的句⼦呈现在舞台上,⽤“傻⼦”这一叙述者的⻆度去完成,这种处理⽅式尊重了原著的精神内核。
胡雪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尘埃落定》是⼀次“⾼级”的改编,⼀台充满“诗意”的演出,⼀个具有“现代感”的作品。剧作在改编过程中保持了⼩说的特质,将⼩说⾥主要的事件⾮常清晰地梳理、提炼出来。编剧和导演有意⽆意地选择了现代的表达⽅式来进⾏这次舞台实践,使这台演出以裹卷式的视听⽅式对观众产⽣影响,有后现代的感觉。
丁罗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该剧浓缩了原作的叙事外壳,把⼩说中“傻⼦”这个独特⼈物的视⻆,成功地转换为戏剧语⾔与舞台形式,并将原著中所浸透的藏⽂化的内在精神展现在了舞台上。“傻⼦”的⾏动,体现出了藏⽂化的核⼼精神。
韩⽣(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这部戏的演出,以局部建筑形象表现康巴地域风貌和特征。⾼⼤的藏式⼤门、墙同⼈之间的⽐例特别具有视觉冲击力,巧妙构成空间叙事。⼈物服装和造型很有质感,灯光写实⾃然,体现出康藏⾼原地区的特点和氛围。
荣⼴润(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该剧的剧本与⼆度创作都⾮常好地体现了原著的精神、氛围、内涵、⽓质,抓住了⼩说最核⼼的东西,从⽽将⺠族⽣存⽅式的变迁以及⼈性的丑与恶、正与邪、欲与理,都较为完整地体现出来,错综复杂的⼈物关系、宏⼤的故事架构清晰而流畅。
曹元勇(浙江⽂艺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长)
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它的叙述⽅式,包括细节和语言,都贴近原著、忠实原著,同原著保持⼀致。戏剧语⾔的改编与原著的语⾔⽔乳交融、天⾐⽆缝,观众在观看话剧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的感受。
杨扬(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从戏剧史的⻆度来看,⼤量优秀的⼩说为戏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近期,《狂⼈⽇记》《长恨歌》《尘埃落定》三部由⼩说改编⽽来的话剧作品登陆上舞台,表明了戏剧与⼩说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导演胡宗琪为话剧《尘埃落定》保留了较为传统的风格,带给观众原汁原味的审美体验。
陈军(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
⽬前,“后戏剧剧场”的观念⼗分流⾏,作家的位置和功能被导表演全部或部分代替了,但这不等于说戏剧⽂学不重要了。⼈⽂学科是重视传承和积累的,不要采⽤⼆元对⽴的思维放逐⽂学。这部剧的成功改编,让人们看到⽂学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和作⽤。
李伟(《戏剧艺术》副主编)
该剧舞台节奏⾮常稳重⼤⽓、从容不迫,具有⼀种史诗的⽓度。剧中的“傻⼦”具有其本⼈的叙事和超越⼈物的更⾼⼀级的叙事。双重视⻆的处理,能让观众们更多地进⼊思辨的层次,着眼于精神的超越。
魏梅(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该剧在丰富的藏族⽂化背后,并⾮只局限于特殊时期、特殊地域的主题讨论。其展现的⼈对权⼒、⾦钱和性的欲望,是伴随着⼈类社会的发展⼀直存在的,是⼈类的永恒话题。因此,其内容具有现代性。
李旻原(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从《尘埃落定》中,人们既看到阿尔托的仪式性,也看到了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的陌⽣化作⽤。这部戏的留⽩韵味,使我们很享受⾥⾯的诗意。它包含了⼩说所要探讨的多⾯的⼈性,以及其他很多方面。
王洋(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该剧具有史诗性和悲剧性,既有现实主义基础,也有魔幻现实主义和浪漫诗性。如何处理⼀度创作中所提供的这两种戏剧因素,是导演⼆度创作中的⼀个关键部分。应该说,导演的⼆度创作是成功的、⼤⽓的。
计敏(《戏剧艺术》编辑)
编剧很好地还原了原著的精神,抓住复仇与爱情两条情节线,通过“傻⼦”的⾃述(⼤量的内⼼独⽩)建构全剧,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糅合进了表现主义的元素,具有⼀种俯视众⽣、悲悯⼈世的意味。
吴靖⻘(《戏剧艺术》编辑)
《尘埃落定》有电视剧版本和四川⼈艺的话剧版本。四川⼈艺的话剧版将“傻子”的“傻”处理为一种真、一种直、一种纯粹,这与全剧的哲理主线是密切相关的。同时,话剧版⾳效的运⽤,也很有⼒量,很有震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