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不是贾宝玉的生活原型
曹雪芹不是贾宝玉的生活原型
在红学研究中,许多专家认为红楼梦是自叙性小说,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是写“闺阁闲情”等,并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曹雪芹家的人物一一对应起来。有人认为:贾母原型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妹;贾代化原型是曹寅;贾政原型是曹頫(原是曹寅的侄子,后过继给曹寅);贾赦原型是曹頫的哥哥,但没有过继给曹寅;贾宝玉原型就是曹雪芹等。我认为红楼梦中人物不能与曹雪芹家人相对应,特别是曹雪芹更不能与贾宝玉相对应,曹雪芹不是贾宝玉的生活原型。
不能说《红楼梦》中没有一点曹家的影子,但也只是影子而已。不过是曹雪芹借用自己家族中的一点影像,书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更多的是来自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与体验,通过揭露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没落和崩溃,透露出封建制度日薄西山的历史趋势,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解剖。在书中,曹雪芹把自己幻化成大荒山青梗峰下的一块顽石,通过空空道人把它加工成一件晶莹的宝玉,然后把它挂在宝玉的脖子上,作为一个摄像头时时记载着贾宝玉和贾家走过的历程,其实是在鉴证着封建王朝倒塌崩溃的历史过程。
贾宝玉则是天上赤瑕宫中的神瑛侍者,是曹雪芹按照自己的审美观虚构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物。贾宝玉不属于曹家任何一个人物,他是当时社会上迷茫徘徊一代青年人的代表。书中故事情节发生在康乾盛世,这时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民主思想诞生之时。面对一方面是残酷的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另一方面是滋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的民主思想,让社会上一些青年人迷茫徘徊,既对即将崩溃的封建王朝和逝去的贵族生活留恋和惋惜,又因无力“补天”而无奈,最后只好逃避现实或是遁入空门。贾宝玉就这一种人的代表。
曹雪芹也是那一代人之一。他也曾雄心勃勃,面对江河日下的封建王朝,只想把自己变作一块“补天”之石,妄图去补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借此保住自己的贵族公子哥生活。无奈的是封建社会这个“天”已经残破的无法补救了,况且封建统治阶级又抛弃了他,使他空怀“补天”之志,展翅天低,“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啼”。好在是,曹雪芹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沦徬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遂创作了一部旷世奇书,成就了他后人至今无法超越的一代文豪。这也是因祸得福,坏事变成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