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伯华:针灸治病贵在手法精妙

金伯华教授几十年来在中医、针灸临床各科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不仅在类风湿治疗上有较深研究,对针灸、中医治疗冠心病、面瘫、中风后遗症、小儿神经根炎、脑瘫、妇科疾患、慢性疲劳综合征、减肥等亦有独到之术。并对单穴、手针治痛有深入研究。

著名针灸学家金伯华以其独特的“金氏手法”在京城广受赞誉:她曾一针哑门穴扎下去,让无锡一卧床1年余癔病瘫痪患者起来走路;她三寸毫针对刺膻中、鸠尾,让80岁心衰患者转危为安;而她的三针齐刺、五针扬刺手法,使卧床、架拐的类风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金伯华治病之速效神效,真是应了针灸治病的诀窍——就差一个穴位、一个手法,疗效就相差甚远。

深刺禁穴 创新补泻

“金老,您的手法是不是特别有劲道?在讲座上您演示的烧山火手法,也就半分钟,捻到第九圈时,就让那壮实的小伙子整个身子都火热了起来。”记者问。

“该重就重,该轻咱们还是要轻。像调理亚健康,轻刺效果更好。”已近耄耋之年的金伯华告诉记者,自己并非家传,乃自悟而成。早年在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时,金伯华就揣摩老专家们的专长。王乐亭擅长十二透针,他的针又粗又长,手法也重,效果就是好。胡荫培治脾胃病,取穴也不多,浅刺更见效。贺普仁主攻高血压,进针远射,多用火针。金伯华吸收诸多手法于一身,并不断融炼,渐形成了效力宏厚的金氏手法。

金老神情凝重,先将丹田之气运于手指,进针时几乎是瞬间即将针从天部(皮肤表浅)直抵地部(穴位深处),一次到位,一气呵成。无论是直刺、斜刺、横刺,角度都能随意保证。

金氏手法之补泻与传统有所不同,补法是将针迅速刺入穴位,凭手感 “得气”后将针直插到底,随即拇食指很快松开,手指似同一弹。此时医者手指有沉紧如同“鱼吞钩”的得气感,患者会有很舒适的触动感。“这样容易得气。看似轻轻的一弹,对巩固针感、留气守气作用很强。”金伯华告诉学生们。

金氏针刺泻法也独具特色——同样刺入得气后,用力大幅度捻针至针体滞紧,此时病人有很强的酸麻胀感;继行手法,控制针感沿经上下走窜,促邪气外泄。如针刺曲池,若对于类风湿病变部位在手指,就要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使针感沿曲池穴向下至手指;如病变在肩部之痹痛,则食指在前,拇指在后,使针感沿曲池穴向上至肩部,也即“直达病所”之义。

更神奇的是,金伯华在某些慎针部位的深刺足令人叹服!金老的学生说,常常见到金老针刺华佗夹脊穴垂直深度1.5寸~2寸,患者安然无恙,50多年从未发生因针刺过深引发事故。

哑门穴后有延髓中枢神经,故古人谓“刺之则死”。但哑门对癔病、精神分裂症效果奇好,也是小儿脑瘫必选之穴。怎样不扎到延髓,又让此穴发挥作用呢?金老有一个绝招,她曾针刺哑门,让无锡一卧床1年余癔病瘫痪患者起来走路。金老告诫,掌握火候很重要——正坐位,找好哑门穴,刺1.3寸,手下有刺运动鞋海绵层的感觉就是此处,不可再深,在此范围内可反复震颤,提插刺激。“若再深刺出去,透过海绵层,那就出事故了。”

善起沉疴 效果立彰

由于带气进针,功力深厚,手法得当,金伯华不仅擅治疑难病,且疗病起效迅速,甚至效果立彰。金老曾用1.5寸毫针单刺曲池治胁痛、胃绞痛30余例,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金老的患者老贾说:“我见金老治面瘫和三叉神经痛,一般3次都见效, 面瘫10次基本可愈(带状疱疹后遗症除外),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一次比一次见好。”记者注意到,金老治面瘫多以耳后翳风穴向咽喉方向深刺,其他穴位牵拉进针,患者的酸麻胀感旋即扩散到患侧面部。

对某些疑难病,金老也有独到之处。北京19岁女孩小谦,16岁时每天睡十几小时,说晕就晕、说瘫就瘫,吃了中药就吐,浑身冰凉,一有刺激就惊恐万状。金老以大椎和陶道为主穴,针刺20多次,渐如常人了。

80岁的马奶奶是金老的老患者。9月,她胸闷发憋,不能平卧,张口呼气,十分危急。儿女们对金老说,“妈妈说要送就把我送到金老那,别地方我不去,死我也死在金老这。我就信金老。”金老出了一身冷汗说,“你可别这么说,可吓死我了。”怎么办,没有急救措施也得想办法治!她用3寸毫针对刺膻中、鸠尾,配内关、通里等穴,起针后老人胸部像打开窗子一样畅快。

金伯华1972年主攻类风湿疾患,采用中药“追风速”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上万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8%,临床治愈11.6%。经3~6个大疗程治疗能使卧床、架拐的患者恢复生活自理。对关节消肿、血沉下降、类风湿因子转阴有显著改善。此项目获多个奖项。

金老治疑难病经验很多:中风,毫针沿金津、玉液直刺达咽喉或舌下放血对恢复语言不利至关重要;行动不便必深刺经外奇穴迈步穴。对强直性脊柱炎,金老打破急脉穴只灸不针的禁忌。对重症肌无力、急性神经根炎,分区强刺激华佗夹脊穴……

针灸减肥不禁食不反弹

金老多年实践摸索出针灸减肥的一整套方法、手法。既要把多余脂肪减下来,又要保持正常吃喝和正常的体力,一直是金老坚持针灸减肥的治疗原则,运用手法促使多余脂肪自行燃烧。金老减肥的特点是一不反弹,二不禁食。“不能人瘦了下来,但皮肤黄了,人也萎了蔫了。那不健康,也不容易坚持。”

对于整体减肥,金老只采用饱腹穴、调肠胃穴等五个穴位,也不多扎,但照顾方方面面,而且针刺次序不能变,变了效果就不好。

25岁的台湾留学生小郭身高175cm,体重84kg。来金老处减肥,针1次减1斤,10次后体重79kg。后他回家探亲,忍不住吃了很多家乡风味小吃,两周回来后体重没长。继续治疗体重又减7kg,后为考试停针,并增加营养,进食增多,体重72kg,后一直稳定没反弹。“现在打着针灸减肥旗号的很多,但金老减肥确实不损体质,基本能保持住不反弹。”患者们告诉记者。

局部减肥堪称金伯华一绝。她采用自己独创手法——七刺法,在掌握好深度、力度、角度的前提下,对腋窝、肩颈脂肪易堆积处采用扬刺(四旁-中心)、齐刺(两旁-中心)。腹部大用直刺、斜刺、围刺,数针并刺。臀部大采用梅花刺法(五旁-中心),腿粗用柳刺法(中线直刺,两边向下垂直刺,似柳条柳叶一般),效果明显。

“针灸治病,难不在穴,而在手法。”这是古人的明训。金伯华对很多疑难病治疗效果显著,都与她独特的手法、娴熟的技术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都称赞金伯华“深谙刺法精要”。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0)

相关推荐

  • 针法

    焫 焫(ruo若),又音"热",同"[艹热]".原作烧的意思,在古医书中指用火针(烧针).温针或砭石加热以刺激体表局部的疗法. 半刺 五刺法的一种.即刺入很浅, ...

  • 魏稼教授的飞针手法与临床应用

    专家简介 魏稼(1933.8.15-2020.4.29) 1933年生,2020年4月29日逝世,江西都昌人.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著名针灸学家,有着"神针魏"之美誉.是第一批全国 ...

  • 李仲愚杵针手法及头针奇穴经验介绍

    著名老中医专家李仲愚先生,生于1920年,四川彭县人,现为全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针灸学会会长,是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导师之一.李老悬壶五十余载,得名师之传,潜研<内>.&l ...

  • 针灸名家金伯华:手针治痛,简单又实用(干货)

    医痴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医痴愿与您一起学习中医,传承中医.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金伯华 女, 1933年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 ...

  • 【针方】针灸名家金伯华:手针治痛,简单又实用

    针灸正骨知多少 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金伯华 女, 1933年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 ...

  • 针灸名家金伯华:手针治痛,简单又实用

    金伯华 女, 1933年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伯华从事中医.针灸医疗工作五 ...

  • 金伯华 单穴治病

    金伯华,1933年出生.回族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教授.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学会理事.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我在金伯华老师这里学习了单穴治病和手针治痛的 ...

  • 金伯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临床研究

    跟师金伯华教授学习三年来,对金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较系统的学习总结.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金伯华教授学术思想渊源.金伯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金伯华教授诊疗经验.金氏华佗夹脊督脉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 ...

  • 金伯华:手针图,治痛简单又实用

    今天 金伯华 女, 1933年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伯华从事中医.针灸医疗 ...

  • 针灸治病的优势 (金观源教授揭秘古代针灸智慧之四)

            前三讲我已经分别介绍了"经络不是谜"."为什么针灸能治病"."针灸能治哪些病",今天讲针灸治病的优势,它大致表现为以下五方面 ...

  • 如何提高针灸治病的疗效? (金观源教授揭秘古代针灸智慧之五)

    我曾于2019年岁末就"针灸的难传(学)之秘"写了以下感言:日本人渡边熙氏曾说"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清代医学家吴鞠通说得更清楚:"盖药必中病 ...

  • 针灸治病手法的重要性(好文分享)

    "穴位效应要牢记,进针深度看肉度,七字诀窍要牢记,临床功效在得气!如若能把五行探,变正阴阳用针妙." 针灸之道,乃我中华传统医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古代医生多有以此为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