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文旅&国学频道【国粹艺韵】平淡的风景,经智者观望,会意味不凡———卢治平

这里,是五星红旗诞生的地方,

这里,左翼思潮与海派传统曾交织成国歌飞扬,

苏州河在这里汇入激流的浦江,

外白渡桥记载着英雄的过往。

它们,出自深山的林石宝藏,

它们历经磨砺,虽纤弱柔韧也如铁似钢;

它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它们刻写在碑甲帛宣之上;

它们承载过华夏历史的辉煌,

它们正抒写着炎黄今辈的盛世华章。

它们也曾是文人雅眷寄情的山水情怀,

它们更见证过中华义士饮血沙场的铿锵。

它们是人心筑起的长城,敢与一切灾疫和虎狼较量!

中国的历史,在一百年前转折,

唯有躬耕实践的真理亘古不荒,

浸透心血的笔墨,满是鲜活的人格气节和坚忍的力量。

石库门之上,霓虹勾勒着北外滩的天际线,

开放的“世界会客厅”,传统笔墨正奏出新的交响——

2021第二届《国粹艺韵——全国书画印名家邀请展》

迎春再放,

东西南北中,五色土给了艺术家哺育滋养,

四季昼与夜,五色墨晕染践行者内心的豪放;

这是一场新与老的艺术交融,传承中创新,

且看今日笔墨创写不老的东方神话。

名家介绍

▂  ▃  ▅  ▇  卢治平  ▇  ▅  ▃  ▂

卢治平, 1947年出生于上海。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上海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版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及上海理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众家评说
 治 平 制 瓶
文/张远帆

我一直有一种冲动,很想在有机会为卢治平兄写一些文字的时候,用谐音,把他的名改作为“制瓶”。这当然是一种有失恭敬、因此也不宜付诸实施的调皮想法。但是,假如不是他在作品中如此执着地与“瓶”有深深久久的纠缠,以至于“瓶”也几乎成了其标志性的视觉符号,我必不敢有如此不严肃的念头。

2005年,在青铜峡

细数卢兄的《瓶非瓶》、《当代容器》、《润物无声》和《内敛的灰色系列》这几个系列作品,都无一例外地是以“瓶”或者它的局部形态,作为主要的形象素材的;而在更早期的铜版画作品和《灰色的五言与七律》系列中,“瓶”的形态也屡屡出现。另从时间的角度讲,可看到他在涉足版画创作的三十余年中,与“瓶”的对话,就占了足足十几年的光阴。

玉色水华

丝网 51cm×50cm

2014年

他的瓶,多选择的是器形简洁规整而伸曲收放有度的一类,口小而腹肥,自具含蓄的张力,更具有包容的肚量。在这个有肚量的容器里,他放置了诸如云霞、山川、草木、花卉的形象。这些形象经常带有程度不同的装饰化风格,仿佛它们本就是瓶的装饰纹样;而它们与瓶体形态的错位游离,却又会让人怀疑这一点。这个若即若离的处理,就像是把“瓶”这个简明物象作为一个入口,带人旋即进入更广大的想象空间。就如卢兄自己说的:“我从没有想过要画一个真实的可以触摸的瓶子,借题发挥而已”,也就是说,在可视的“瓶”之外,他另有寄托。

考古笔记05-07

铜版 34cm×45cm

2005年

那么,他在“瓶”里装的、他想要“发挥”的,又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地,他的作品所关涉到的,是中国的视觉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难以用简要的辞语来阐释或把握的、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即使单举其中的视觉艺术门类的审美样式,也同样是包罗万象、浩瀚如烟海,环肥燕瘦般地众彩纷呈。显然,卢兄并不想以上帝的视角,来俯瞰和诠释这片锦绣般璀璨的缤纷图卷。从他选择的器型、纹饰的内容和风格,以及画面色调的处理来看,他所钟意的“传统”,是平和、恬淡、静谧那一路的审美取向。这个取向的代表,就是古代中国画中以丰富的水墨层次、即所谓“墨分五色”的方式来营造的,可以在俯仰间神游山川宇宙、悟道怡神养心的纯净世界。

静悟诗语-山前

丝网 48cm×74cm

2020年

这样的审美取向,既是艺术态度,也是生命态度,更是前人留赠与我辈的、关于精神生存和心灵看护的智慧结晶。卢兄从中汲取精粹,又活用现代绘画的原理和方法予以生发演绎,成功地将当代和古典融于一“瓶”;使他制的那些“瓶”,因而蜕变幻化为宁静而纯净的心灵境界和精神世界的容器。在繁花的锦绣丛中“只取一勺饮”,当然出自卢兄对这一审美境界的深深认同和皈依,甚而也不妨将那些“瓶”,直接看作是卢兄自身精神的外化,看作是他对自己的内心的观察记录;但同时,也堪称是对当下人心世态献上的,细声柔语的规劝和抚慰。包括我在内,众多的当代中国人都在滚滚向前的洪流的裹挟下脚不沾地,在不分昼夜的匆匆赶路中,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灵魂的关顾;而他,则仿佛希望用他的“灰灰的,湿润的色调,能使人安静下来”。

内敛的灰色之一

丝网 50cm×72cm

2018年

“灰”和“湿润”,是卢兄以画家的敏锐直觉捕捉到的、注解传统水墨画世界的关键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紧追不放这两个着眼点,因此能直取要害、不及其余,虽是全心演绎传统意趣、却能跳出简单描摹表象的窠臼而成新貌。这个直觉,就是个性的体现。而在对版画技艺的运用,对版画语言的创造和开拓上,也同样体现出卢兄的特立独行。无论什么画种,发展既久,就会出现所谓共识里的“典型”样式;版画当然也是如此。而卢兄从最初涉足版画始,就低调地、也是执着地利用版画的可能性来构建自己的审美世界,对“典型”敬而远之;却不意在执着中,创出了新的“典型”。在艺术创造的世界里,往往就缺这种既有足够的自信、又能持之以恒的个性。

内敛的灰色之二

丝网,50cm×72cm

2018年

新系列《坐领风物》,是卢兄的在图式上的一个突变,意外之余,也让我为“瓶”就是卢兄内心世界的外化的这个看法,找到了新的佐证。我自作主张地以为,这些画面里以端坐或伫立的姿态,直面山川天宇的那些有如石墩、或是石碑的团块形态,其实就是先前那些“瓶”的化身,只是它们变小了。假如说,此前的它们,是作为画面的主要视觉形象,吸引观众进入其内部的审美幻境;那么如今,它们则凝缩成作品中“画眼”式的坚实存在,谦虚地观照大千,也把大家的视线,引向了外部风物景观的、依然是在“灰灰的,湿润的色调”里不断铺展开来的宁静、明澈和幽远。

坐领风物-观石篇-顾影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无论是在“内视”的、或是“外观”的状态下,我们都可以将画面里的不同形态“瓶”,视为投射在作品里的、作者自己的清晰的身影。想想也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把自己最重要的一段岁月都投在了制“瓶”的工程里,即便他自己不打算移影入画,灵魂也会不由分说地融入其内,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当然,这个过程里不可缺的,是他身上一直都有的“真”、“恒”和“平”。也有许多艺术家,皓首穷经,也终不能达致心灵和作品越来越互为表里的境地,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个环节上。

月光

丝网 61cm×54cm

2007年

说“治平制瓶”,固然貌似是借由谐音而生的玩笑话,却与事实相符。“治”者,有深入研究、妥善经营之义;“平”字,用于形容他的艺术姿态或是画境,也都十分贴切;“制”,有造物、驾驭的意思;那个“瓶”,却非瓶,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视觉符号。如果有朋友认为,他的“瓶”仍然是一个包容了艺术家的观念、思考、修养、才智和技艺在内的、巨大的精神容器,我当然也是非常赞成的。

2019年处暑后一日 杭州

作品赏析

坐领风物

平淡的风景,经智者观望,会意味不凡。散落于路边水畔的石头,千年不朽,如果它们有生命,肯定会是一群能洞观历史、参透人生的智者哲人。于是,我在每一幅画面里放进石头。

颇费心思地拟定标题。为让作品有寓言感,因此表现手法必须避免太像风景写生。画了一大堆探索性草图,当笔下出现错落有致的密集线条时,感觉语言找到了。再慢慢整理,寻找音乐的旋律感和诗歌的形式节奏……

——自述

坐领风物-观石篇-彼岸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坐领风物-观石篇-守阴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坐领风物-观石篇-望川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坐领风物-观石篇-问山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坐领风物-观石篇-卧寒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坐领风物-观石篇-宿野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坐领风物-观石篇-仰止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坐领风物-观石篇-知水

丝网 68cm×47cm

2018年

润物无声

有两种不同的境界

如雷霆击碎顽石,是一种境界

可以称之为——视觉冲击

如细雨渗入平沙,是另一种境界

漫漫沁入,无声穿透,轻轻柔柔笼罩下来

给人一种安宁平和的感觉

很接近中国水墨,灰灰然,淡淡然

于是,我杜撰了一个新词

——视觉渗透

——自述

望湖

丝网 72cm×64cm

2013年

新雨

丝网 64cm×72cm

2013年

雪谷

丝网 72cm×64cm

2013年

涌泉

丝网 72cm×64cm

2013年

远草

丝网 72cm×64cm

2013年

晕花(暖色)

丝网 55cm×38cm

2014

铜版,考古笔记

不少博物馆里的残片,残缺但精美异常。经过风沙侵蚀,流水洗涤和历史尘埃覆盖,甚至经历了战争硝烟熏撩和种种意外击打破坏,跨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却丝毫没有破碎之感。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摘除了多余的平庸,留下最耐看的精髓。……

我将金属板放入酸槽中,希望借助一次又一次或主观或失控的腐蚀,浓缩与重现这一段艺术与历史的漫长进程。

——自述

风景

锌版 30cm×51cm

1999年

风雨1998

锌版 46cm×71cm

1998年

考古笔记-陨石

锌版 37cm×59cm

1998年

考古笔记之三

锌版 38

考古笔记之四

锌版 38

考古笔记之一

锌版 39cm×50cm

1994年

水乡图画04-11-A

锌版 25cm×33cm

2004年

水乡图画之三

锌版 44cm×56cm

1994年

水乡云梦

锌版 50cm×65cm

2004年

天外来客

锌版 44cm×56cm

1994年

灰色的五言与七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在黑白版画中用好灰色。世上少有绝对的黑白。黑白之间,灰色无尽无穷。灰色中庸、平静、温和,不大喜亦不大悲,算得上宠辱不惊,有哲思和形而上的味道。如同中国水墨中“墨分五色”,用不同的灰对应和色替代五色,不仅含蓄而丰富,还有一种特殊的抽象性和形式感。我喜欢。

——自述

沧海关山一朵云轻轻飘过

丝网 48cm×68cm

2020年

晨曲

丝网 47cm×62cm

2021年

窗前

丝网 47cm×66cm

2021年

静夜如水

丝网 63cm×63cm

2021年

明式书法,仿宋

丝网 67cm×94cm

2009年

明式书法,左中右结构。行书

丝网 67cm×94 cm

2009年

内敛的灰色之三

丝网 50cm×72cm

2018年

浅入诗径系列-今月曾经照古人

丝网 48cm×74cm

2020年

浅入诗径系列-桃花潭

丝网 48cm×74cm

2020年

浅入诗径系列-晚来风

丝网 48cm×74cm

2020年

我欲乘风归去改版彩色

2020年8月26日

阳春三月

丝网 62cm×52cm

2021年

云在水,舟行天

丝网 48cm×68cm

2020年

瓶非瓶

眼前有几个形态不一的瓶子——不过就是几个普普通通的瓶子,但如果你有手术刀一样的的眼光,可以将它们剖析和分解成线条、形状、肌理、色彩、动态……,再重新审视这些抽象化的元素,按你的感觉和想象,按你的性格和意愿摆布它们,去掉你不喜欢的、也和画面不协调的部分,添加一些你感兴趣的新的元素,再用笔触和色块招呼它们融为一体,很快,眼前就不仅仅是几个瓶子,而是一幅带有你生命气息的作品了。
——自述

瓶非瓶

丝网 87cm×65cm

2007年

e8,视觉乐器-琴瓮

丝网 78cm×60cm

2011年

瓷器-中国-合

丝网 59cm×47cm

瓷器-中国-盛装

丝网 65cm×88cm

2009年

瓷器-中国-时尚

丝网 71cm×76cm

2008cm

分析之二,壶身

丝网 68cm×36cm

分析之三,壶柄

丝网 68cm×36cm

花瓶的下半部

丝网 67cm×52cm

将错就错之二

丝网 58cm×58cm

2020

将错就错之一

丝网 58cm×58cm

2020

流韵空灵

丝网 68cm×78cm

2017年

落英

丝网 45cm×58cm

2016年

瓶非瓶之九

丝网 66cm×90cm

2010年

瓶非瓶之四-谐

丝网 126cm×98cm

2011年

岁岁平安

44cm×62cm

用另类的方式展呈版画
有时我会选择用另类的方式展呈版画,把作品有意无意切割后重新组合,将其裱贴在立体物件上。这方法和我创作版画时的手法相似。太完整太完美的东西,如不作取舍,很难与其他物品合二为一,解构之后反而好办。就像过分强调自我,往往难与他人相处与合作。这是尝试以否定自我的方式重构。
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版画作品,或许有新鲜感。有人把它们看成雕塑或前卫的装置,这并无不可,但本质上还是版画。

——自述

马利牌版画机

铁 木 纸 180cm×160cm×70cm

2017年

装置

装置

装置

装置

展览·策展·收藏

卢治平曾在美国新泽西威廉.帕特森大学美术馆、意大利米兰永久艺术宫、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英国剑桥版画艺术中心、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图书馆举办个展。

2010年《灰色的五言与七律》上海美术馆展出现场

2011年《视觉乐器》上海图书馆展览现场

2013年,东京《润物无声——卢治平版画照片展》海报

2015年在美国新泽西威廉.帕特森大学举办个展时与艺术学院院长及部分师生合影
2015年6月,米兰《并行的一致性 》开幕式,米兰市市长Pisapia先生致辞
2015年,米兰《并行的一致性 》接受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采访
2019年,刘海粟美术馆《坐领风物刘海粟美术馆馆藏卢治平作品研究展》研讨会现场

曾担任第一至第四届上海国际版画展策展人。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图书馆、日本佐喜真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日本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意大利米兰永久艺术宫等机构收藏。

2010策划《观城-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

2012年,担任《原点的维度——2012上海国际版画展》策展人

2014年,担任《阅人——2014上海国际版画展》策展人

2017随国家画院访问日本,与日本著名艺术家黑崎彰合影

中视文旅

中视文旅品牌以中央数字电视频道为依托,以继承和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为己任,将融合中央级媒体平台结合新媒体优势,打造媒体、文化、艺术、旅游集一体的文化传播平台。涉及媒体运营、文化交流、艺术展览、书画拍卖、文化旅游、文艺晚会、栏目打造等板块。

目前已成功落地运营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以及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上海中心。与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打造《国粹艺韵》、《海上生明月》等品牌,集栏目、展览、文创于一体,致力于传统继承与创新并蓄的文化融合新样式。2018年底举办首届《国粹艺韵》海派书画印名家学术邀请展、2019年底举办首届《海上生明月》全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20年初举办《鸿儒之约》全国南北花鸟画名家邀请展,以展览结合栏目的形式为特色,探索线下实体展览和线上电视、网络同步展览的新形式,力求展览作品从视觉冲击、情感带动以及深度解析等全方位的立体呈现。

成立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目前已落定中国画研究院、书法研究院、篆刻研究院、文艺评论研究院、版画研究院、当代艺术研究院、陶瓷研究院、美学研究院、诗词研究院、美食文化研究院,以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为发展格局,集专家资源与学术研究于一体。

编辑:杜睿贝阳

责任编辑:史赟淇

图片:艺术家提供

【国粹艺韵】吞河岳以为雄,贯星虹而俱灿——宣家鑫

【国粹艺韵】排奡开张,睥睨时流——丁申阳

【国粹艺韵】当代书法复兴和海派书法走向世界的实践者和见证者——周志高

【国粹艺韵】古鼎跃水龙腾梭     包俊宜

【黄喆】光入变 The Enlightenment of Light

【设计·乌托邦】设计师是如何用跨界思考方式,解决客户需求痛点的?

琳琅满目而难得一见的印文化大展

宝龙迎来跨年网红大展—公园前202号:汉风美学新媒体艺术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