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图文并茂”。它不但做到了教材外在形式的美,更重要的是,图像与文字之间相互呼应、协调──图文互证、新鲜活泼、雅俗共赏。

  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图片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和使用图片是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必备工具之一,而其中阅读图片是使用图片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读图,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图,看图和识图的要求也不同,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有以下几种情况。

  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识图例是为了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图例和注记并非所有图上都会出现,一般只有在一些有必要用图例说明的地图上才会出现,这一个读图步骤有时需要在读地图内容之前就必须做,有时可以边看边做,有时还可以在读出主要内容后作为多方位了解的时候去读。

  以所用比例尺的大小,来衡量该图反映的空间大小,事物的详略程度。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

  (二)图表。图表一般由标题、数据、文字注释等要素组成,准确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准突破口是关键。图表包括坐标图与表格,对于坐标图,从“四看”入手,使学生懂得按照“看图名──看坐标(或图例)──看数据(大小)──看趋势(分析数据,看变化趋势),然后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的步骤来看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段、曲线、面积或坐标点的位置,培养学生善于从统计图中寻找关键的数据,从数据的变化中发现其规律,从而解释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对于表格,从“三看一概”入手。“三看”:一看表格的标题,因为表格的标题往往包含着表格的内容,可以说标题是表格的灵魂;二看表格的内容,看是要纵横兼顾各项分析,如跟谁比?比什么?有什么变化?三看文字注释,“文字注释”是表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注释,它能为你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它是对表内内容的必要补充。“一概”:由表及里概括出表格的中心意思及其引申义。

  (三)景观图。对于景观图,引导学生从种类、数量、形态、结构、色彩、组合关系以及时间变化等方面看图和识图。如看一组地形的景观照片(秦岭山脉、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了解五种地形类型,从而证实各种地形在平均海拔、地表起伏、边缘(周围)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别。

  为了使学生们便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看清楚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适当运用一些现代教学媒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方式,使地图“活”起来,“动”起来,使其更加形象、直观、生动,从中观察到整个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课中,在课件设计中,我采用flash动画《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两者经过得路线“动起来”,这样就既帮助了学生读图,使学生读懂图,又能知识直观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爱上”地图。又如:《母亲河》中讲“地上河”的成因、危害时播放flash《地上河》,再配上“船在头上行,人在水下行”的诗句。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难点难突破的毛病,学生们也看得更为形象直观,加深了对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的理解。

  画图练习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引导学生绘制学科相关的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相关简图,老师不仅可在黑板上绘图,也可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动手画一画。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简单地图,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地理知识、从地图上发现问题、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能力,又可以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破难点,诱发其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问、思考、探究,树立其学习信心,直到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例如:在教《母亲河》时可以让学生画画黄河与长江的轮廓图,并标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线、主要的支流;由此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与长江有一定的了解,又能知道如何读懂黄河、长江的流经图。又如:在《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时,可以师生一起画大运河的简图(包括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段名称,五大水系)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画图练习,边讲边画,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大运河,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负担。一堂课内学生们自始至终眼、耳、手、脑都在活动,而他们所要识记的知识则成为活动的直接对象,这样一来,课堂上老师、学生形成互动,信息相互交流,气氛活跃,学生在动态中也较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了读图能力与动手能力。

  总之,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正确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条不紊的记忆网络,进而大大提高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

  

(0)

相关推荐

  • 电气接线图的读图和识图,识读电气图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值得保存

    圈主:一位工程师 399成员 进入圈子 #全能创作家#

  •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代表着教育发展的方向趋向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内容,概括了数学知识的实质.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好 ...

  • 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那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谓思维,它是与"感性认识"相对,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学习知识,掌握基本规律,都离不开思维. ...

  •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有位著名学者说过: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人的一生更是如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 ...

  • 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要]在小学学习阶段,除了语数英等科目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 ...

  •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摘  要: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提供了契机.美术学习中学生利用大量的感性材料展开绘画创作,获得审美教育契机,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的色彩辨识度.以想象 ...

  •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作 ...

  • 胡卫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将会代替很多专业领域的工作,这无疑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无限的挑战.因此,只有具备高阶思维这项关键的能力,人类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