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龙王庙壁画故事之风神巽二篇(一) 风神巽二哥的名字跟八卦有关

伏羲大王的八卦

生活在距离今天大概一、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过着采摘和鱼猎的生活。根据专家考证,那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吃野生的稻谷了。到了天寒地冻食物短缺的时候,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可在下雪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果实的味道特别香甜,并且取之不尽。如何能做到平衡,天冷的时候不挨饿,是那时的部落首领伏羲大王,最操心的事。

晚上他喜欢躺在山坡上看星星,权当休息。他发现北斗七星勺子把转动的规律,确定了春夏秋冬。有一天他在部落的空地上,立了一根杆子。至于是竹竿子还是木头杆子,那就不知道了。根据太阳照耀杆子,投在地上影子的长短,又确定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样节气的变化就定义下来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最早的八卦理论。

有了这个对季节预测的方法,就可以在秋天果实成熟的季节,多多收集冬天享用。要把八卦理论记录下来,传播给周围的部落,让他们也学会秋收冬藏。在那个没有文字的年代,伏羲大王发明了最早的记录符号,这样就解决了口耳相传容易出错的问题。

一开始表示就画个O,就把O涂黑。后来改成画直线了,是一条长线,是两条短线。每个符号有三行,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用长横线和两短横线交替表示。

夏至    ☰   三阳

冬至    ☷   三阴

春分    ☲   两阳一阴

秋分    ☵   两阴一阳

立春    ☳   两阴一阳

立夏    ☱   两阳一阴

立秋    ☴   两阳一阴

立冬   ☶   两阴一阳

周文王的算命八卦

后来到了商王朝的晚期,正是商纣王坐天下。周文王原本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主。领土面积只有现在的一个县那么大,就在陕西宝鸡的周原县。向周国这样的诸侯国,商王朝就有1800多个。

周文王想要成为新一代的霸主。他也是运气好,这几千年才出了一个的旷世奇,才也叫他给碰上了。他在陕西宝鸡境内渭水的一个河汊子边上,碰上了假装在那钓鱼,实际上是在那等他,满肚子学问却饥肠辘辘、穷困潦倒的姜太公姜大爷。俩人坐在河边聊了会儿天,就手拉着手一起回宫了。得,这回想法、动机、技术手段全有了,开始宣战吧。

先从收服征讨周边诸侯国的战役开始。那时在战争前,一定要举行有仪式感的大型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上一定要占卜,也就是俗话说的算命。

在商王朝一直都是在龟背壳,或者牛的肩胛骨上,刻上文字放在火上烧裂了,根据烧裂纹路来占卜。周文王创意出了新的占卜方法“乾坤学说”,也就是阴阳学说。就是用伏羲大王那些八卦符号来占卜。

别说,还真算的挺准,每次打仗都能打赢。当他们占据了商王朝三分之二的领土面积以后,就直捣商王朝的皇都,现在的河南安阳。牧野一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真的就把商王朝推翻了,建立了周王朝。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把爸爸的算命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叫做《易经》。后世的算命先生们,就有了统一的教科书。用来算命的八卦符号有了各自的名字,并被用来代表八种自然现象。

八卦名称   自然现象

☰   乾          天

☷   坤          地

☳   震          雷

☶             山

☲   离          火

☵   坎          水

☱   兑          泽

☴             风

泽:一切的江河湖海和沼泽。

宋朝人对八卦的推波助澜

一直到了宋代,有一位道长,俗名叫陈抟(tuan)。他活了一百多岁,对易经颇有研究。他根据《说卦》中的一些文字介绍和内容解释,创意出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让晦涩难懂的八卦文字理论,变成了可以直观感性认识的图形。

先天八卦就是伏羲大王,用来记录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八卦理论。

原文:

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后天八卦就是周文王父子,用来算命的八卦理论。

原文:

帝出乎震 齐乎巽 相见乎离 致役乎坤 说言乎兑 战乎乾 劳乎坎 成言乎艮

这就让后来喜欢研究易经的人,有了教科书还有了图解。又有图、又有字儿,学起来快。

宋代的大儒家朱熹,创作了一个八卦名称的顺口溜,方便记忆,很有意思: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  艮复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风神巽二哥的名字跟八卦有关

八卦中自然现象“风”相对应的,是代表东南方位的“巽”。在隋唐以后的神话传说中,风神的名字就叫“巽”了。古代的故事书中一般称他为:巽二、巽二郎、巽二哥。

在蔚县龙王庙壁画中,他有时也会跟直符结伴而行。因为直符是从“奇门遁甲”中,派生出来的神仙。他们都是八卦的同道中人,来往密切些也是应该的。

壁画中巽二哥的形象,一般都比较好玩。古代黄口小儿在头上扎的,一边一个的小揪揪。扎到了满脸络腮胡子的油腻大叔,巽二哥的头上,还要用两块兰粗布包着。脑袋光光就剩了一点点头发,只够挽个小缵缵的巽二哥,一脸佛系无所谓的表情。要不就是头发胡子麻里麻扎的,随随便便扣个金色的发箍。绘制于晚清的龙王庙壁画中,他会戴个小瓜皮帽子。总之一定是个级别不高的小仙儿形象。

他的防伪标志,就是那个豹纹的皮口袋。好像巽二哥颈椎不太好,总是把豹纹皮口袋当围脖用。只要是背着皮口袋、或者抱着皮口袋放风的油腻大叔,那肯定是风神巽二哥没跑。

风神巽二哥的皮口袋

巽二哥作法刮风时,用的神器皮口袋也是有来头的。这是一件非常古老的实用器具,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距离现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那时烧饭的灶台上,用来鼓风助燃的,一种叫做“橐籥”(tuó yuè)的皮口袋就是我们现在灶台上,用来鼓风的风箱的前身。也就是说巽二哥的刮风神器,是从人家做饭的灶台上借来的。

根据就是春秋时代,道家的鼻祖老子那部著名的《道德经》。在第五章中,有一段内容提到了橐籥。“橐”原本是指用牛皮制作的口袋,“龠”原本是一种用口吹的管乐器,用来代表输风管。橐籥合在一起,就是最古老的灶台鼓风用具。

文章中还提到了“刍(chú)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在古代祈雨时用作祭品。祭祀结束后就被扔掉或者烧掉,比喻轻贱的东西。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如果不仁道,就将世间万物,都当做草扎的狗;圣人如果不仁道,就将黎民百姓,当做草扎的狗。

天地之间,就如同鼓风的皮口袋一样,静止时内里也不是空虚的,动起来时就会鼓出强劲的风。说得太多就会理屈词穷,不如维持现状守护在适合的位置当中。

将这风神与皮口袋的关系理顺的,资料来源于敦煌的莫高窟。9窟中绘制的唐朝壁画中,有风姨的形象。风姨捯饬的就像天女散花中的仙娥,花枝招展的头发上、身上都飘着鲜花,肩上背着皮口袋狂舞。历史学家就根据这幅壁画,刨出来这皮口袋的前世今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