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抗战期间的日本鬼子军刀
日本鬼子的刀文化,源自中国,但青出于蓝胜于蓝,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侵华日军自九一八后,依先后有以下几种军刀:
一九式军刀
该刀于1886年研制成功并配发部队,供军官使用。因这年是明治十九年,故称一九式军刀。该刀的样式系仿西方军队,刀身较窄,单手握持,有P字型护手,身份象征和礼仪的作用更大些,实战效果不及日本武士刀。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该刀在后期又有改进,即将刀的握柄加长,供双手握持,以满足鬼子使用武士刀的传统。但这种改进型并不普遍,仅在部分高级军官中进行,更广大的初级军官则仍然使用那种单手握持的原型。不论是一九式的常规型,还是后期少数的改进型,在九一八后一直到抗战胜利,在中国的战场上都有使用,并非影视中表现的不论什么时期鬼子手中都总是清一色太刀式样的军刀。在1934年九四式军刀诞生之前,鬼子军官中的多数,使用的是这种西洋式军刀,使用传统太刀式样军刀的反而只是少数。
一九式指挥刀,一般的单手握柄
一九式指挥刀的变种,双手握柄
后排行举刀礼和撇刀礼的使用不带护手的新式军刀,前排仍然使用带护手并加长了握抦的一九式指挥刀
三二式军刀
该刀于1899年研制并配发部队,这年是日本明治三十二年,故称作三二式军刀。三二式军刀是专门为士官打造的军刀。该刀的样式同样是仿西方的,也是单手握持,带P字型护手。根据适用的兵种的不同,又分甲乙两型,甲型稍长,约1000毫米,供骑兵使用,乙型比甲型短60毫米左右,本来是专门为辎重兵设计,但实际上步兵、宪兵等也在使用。这刀从十九世纪末到抗战结束,其中的甲型一直是鬼子骑兵的标准配备。乙型后来被九五式军刀取代,所以不如甲型装备的那么持久,但在后来的九五式士官军刀诞生之前,却是鬼子士官的普遍配备。日本鬼子的士官并不象军官那样配枪配刀都是自己花钱购买,而是由部队统一配发,因而其普及程度相当高。也就是说,在入侵中国后一直到1935年之前,日本鬼子的士官是普遍使用该型军刀的。少数士官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甚至在后来的九五式士官军刀装备部队后,也仍然在使用,一直到战败为止。因为鬼子骑兵使用三二式甲型军刀的时间长,范围广,所以该型军刀也被称作马刀。三二式军刀在我国的影响较大,以至于解放后,我军的六五式骑兵刀,也基本是仿自该刀的。
三二式军刀
我军六五式骑兵军刀
九四式军刀
由于仿自西洋的一九式军刀不符合日本双手握持以劈砍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民族传统,到1934年,一款以日本传统太刀为基型打造的军刀问世了,这年是日本皇纪2594年,故称九四式军刀。这是一款专门为军官打制的军刀,就是影视中比较常见的那种手柄很长供双手握持的军刀。这刀的特点,从远处看,比较鲜明的是它的挂刀用的挂环有两个。
九四式军刀,请注意其挂环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即九四式军刀两个挂环中的第二个,是可以取下的,而实际应用中也的确有鬼子是将这第二个环取下的,所以单从挂环上区分九四式和九八式,也不一定准确。而一旦没有这个区别,要想从影视中区分九四式和九八式,还真的不太容易。至于外装上的许多细节,不是特写镜头是不好分辨的。
九五式军刀
这是专门为士官定制的一款军刀,用以取代三二式军刀。于1935年制成。该刀与军官用军刀不同,是机制刀,由工厂统一用机器生产,而非军官用刀那样由手工打制,但刀的质量并不差分毫,异常锋利。由于是机制,为节省材料和工艺,其与九四式、九八式等军官军刀相比在装饰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九四式、九八式等军官军刀,其刀柄是以珠粒细密既防滑又好看的鲛鱼皮包裹,并用丝带编花缠绕,纯手工制作,九五式士官军刀则是由工厂用金属统一压制成型的。由于日本资源的匮乏,和应付扩大了的战争导致的金属材料的越来越紧缺,该刀的刀柄前后又有不同,起初是用铜制,后来铜紧缺了,便改用铝制,后来铝也紧缺了,干脆用木制。远看上去,九五军刀的刀柄的纹饰与军官用军刀差不了多少,但实际上远没那么贵重,也不漂亮。
该型军刀还有一处比较容易与军官军刀区分开来的地方,即它的刀身上开有血槽,而不论前后各型军官军刀均无血槽。
专为士官打造的九五式军刀,请注意刀身上的血槽
由于士官军刀不是个人购买,而是由官方统一配给,所以该型军刀和三二式军刀也都被称作“官给刀”。九五式军刀被配发到部队后,除少数士官因个人爱好的原因仍然使用早先的三二型军刀外,绝大多数的骑兵除外的鬼子士官使用的都是这一型军刀。由于士官的数量比同样配备军刀的军官更多,而且他们往往是带头冲锋的兵头将尾,因而九五军刀也是日本鬼子杀害我们同胞最多的军刀,是一款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军刀。
九八式军刀
这是继九四式军官军刀后的一款军刀,于1938年定型,这年是日本纪元2098年,故称九八式军刀。与它的前款九四式军刀相比,要细说自然有很多的不同,若从影视上粗看,其能够区分的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挂刀用的吊环,已经不再是两个,而变成了一个。其他的细节,如果不是特写镜头,对于非军刀收藏爱好者而言,则不易区分。
九八式军刀
九八式军刀还有变型,即搭乘员军刀。该刀主要供在坦克、战车等狭小空间内机动和作战的军官打造的,为方便携带,故这些军刀比原型刀略短。日本的军刀是有标准的尺寸的,他们叫作“定寸”,一般的九四式、九八式军刀,其定寸都是1000毫米略长,而搭乘员军刀,佐官军刀全长仅805毫米,尉官军刀全长仅715毫米。其他与九八式原形无异。
佐官使用的搭乘员军刀,刀长805毫米
尉官使用的搭乘员军刀,刀长715毫米
需要注意的是,九八式军刀的变种并不仅仅以上这两款,这两款仅仅是标准型,除此之外,它还有多款根据军官个人爱好打制的异型,比如860毫米、810毫米、720毫米、670毫米、600毫米等等,不赘述。
上图 一群鬼子军官的合影,请看中间那名飞行员的军刀,明显短于其他军官的军刀。另外,前排左侧的三人用的好像是三式军刀,而右侧的二人,仍然用的是一九式指挥刀。
三式军刀
这又是继九八式军刀的又一款军官用刀,于公元1943年、日本皇纪2603年制成。此时的日本,已经距战败不远,资源更紧缺,也顾不上美观了,因而该刀取消了许多用作装饰的东西。不过这些简化了的部位,与前期的九八式相比,多是细枝末节,从影视上看,如果不是特写镜头,则不易区分。但如果稍稍留意,还是能够看出,九四式、九八式军刀的刀鞘下端距尾部一手多长的部位,有一处纯粹装饰用的制成一定形状的金属环镶套在鞘上,他们称作“责金”,三式军刀则没有这个东西;九四式、九八式军刀的握柄尾部有一个用于拴系刀绪的挂环,他们称作“猿手”,三式军刀取消了这个挂环,刀绪直接系在握柄尾部预留的一个孔中。三式军刀还有一处与九八式最大的实用性改进,由于九八式军刀用于固定刀柄的销钉只有一个,致使刀柄偶有脱落现象,三式军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销钉(他们叫目钉),以使刀柄与刀身结合的更加牢固。不过这一区别很不容易分辨。当然该刀与九八式还有许多细节的不同,不过这样的区别是针对收藏爱好者而言的,一般的观众不容易看出来,因而不再赘述。该型军刀主要使用于东南亚战场,中国大陆出现的并不多。
三式军刀。请注意刀鞘下部没有“责金”,刀绪直接拴系在握柄尾部
日本鬼子陆军的军刀,基本上就是这么几种。由于日本鬼子军官的军刀系自购,所以只要是已经有过的军刀,不管是否被取代已经退出现役,都可能会有少数军官仍然在使用,但寅吃卯粮则是不可以的。
南洋作战的鬼子投降时的缴刀仪式,地上最左侧的军刀仍是一九式指挥刀
鬼子的军刀,从形制上,只区分为军官与士官的不同,将、佐、尉官则并没有区分,也就是说,一个少尉的用刀,可能与一个大将的用刀没什么两样。但刀本身虽然不能区分将佐尉官,刀绪上却有严格的不同。
刀绪
刀绪,按我们中国人的叫法应该就是刀穗,和宝剑的剑穗是同样的东西,仅仅用于装饰,并没有实际用处。但日本鬼子军刀上的刀绪,却还有区分不同阶级的作用,也就是说,将佐尉官与士官的军刀刀绪都是不同的。军官的刀绪用丝绢编织而成。将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其间有用金丝线呈M型装饰的纹饰,穗子部分为金色绢丝;佐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无金丝线装饰,穗子部分为茶色与红色混合绢丝;尉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绀青色,亦无金丝线装饰,穗子部分为茶色与绀青色混合绢丝。
将官刀绪
佐官刀绪
尉官刀绪
士官的军刀本来就与军官的军刀不同,有无刀绪的区分也可以辨识,但它仍然也有刀绪,不过士官军刀的刀绪与军官的有很大不同,它不是用丝绢编织的,而是用牛皮绳编织而成的。
士官刀绪
既然军刀的刀绪有表现阶级的作用,那么什么阶级的军官(士官)就必须严格按照阶级的区分佩戴刀绪,就象上校不能佩戴上士的军衔、上等兵不能佩戴少将的军衔一样。眼下许多影视中的鬼子军刀上,随便挂一个说不上来的东西,或干脆就什么也不挂,这与日本鬼子当年的真实情况显然是极不相符的;而像《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那样,身为大佐阶级的联队长竟然挥舞着一把士官佩用的九五军刀,这对于历来看中军刀的阶级与身份象征的鬼子军官来说,就更是大大的穿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