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高昌|文言重现的文化思考

高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于此治德;天下为公,心怀光明,以此处世。吾辈当秉承先民之志,经身涉世,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其此之为乎?”这是江汉大学大三学生张力用文言文写就的一篇文章中的几句话。近日,此文经媒体报道后,受到很多人的赞扬。武汉一中一位语文教师说:“教了几十年文言文,有一个最大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文言文水准每况愈下,更不要谈动手写文言文了。该生句式段落整齐,中心突出,真可谓佳作!”

“文言”作为书面语言,是相对于“白话”而言的。“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言文逐渐退出文化中心位置,白话文逐渐成了舞台上的主角。而文言文甚至后来连文化配角的地位也没有了,只能沦落为偶尔跑个龙套的尴尬点缀。近年来,文言文写作才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高考试卷中不断有文言作文取得高分的报道,《光明日报》的“百城赋”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新浪网还曾专门举办过全球华裔文言写作大赛,大赛共收到参赛文章5694篇,最后获奖的作品《后进学解》、《游思赋并序》、《薄欢集》等也都颇为受人称道。文言写作的重现或曰回归,已经日渐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文化现象。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推动作用是客观存在的,白话文的兴起也是文化演进的必然结果。武断地将白话文归于文体“卑下”,固然不对。但是,伴随着白话文的蓬勃兴起,就把文言文写作从现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驱逐出去,则更是没有必要。人们经常引用“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这句话,作为林纾先生反对白话文的证据。但查其出处,林纾先生写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中的原文其实是这样说的:“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可见,林纾先生原文有个假设性的前提,即“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如果准确完整地联系上下文,尤其是注意到这个“尽”字,我们就会发现,林纾先生的观点作为一种学术见解,基本上是可以自成一说的。

1980年初秋的一个傍晚,一些青年诗人和老诗人流沙河坐在一大片钻天杨树下面聊天。流沙河说:“试以眼前真实景况,写诗一首,要求诗中必须包括这些内容:一,季节是秋;二,时间是傍晚;三,钻天杨树很高;四,风在吹着;五,蝉在叫着。请一位自命为现代派的诗人来写吧,拖拖沓沓,堆砌定语状语,不知道该写多少行。如果我来写,一个内容写一行吧,也该写五行。我们的老祖宗,南宋的姜夔,只用一行便将这五个内容包括完了。那一行是: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他这里引用的“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然是诗词,不是文章,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传统文言的语言魅力。

文言文简练、凝重、典雅,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文脉绵长,福泽深远,既是民族智慧的美好载体,又是文明传承的优秀媒介。对文言文的任何无知贬斥或轻佻解构,都是不科学、不客观、不理智的。日前文言写作的重现或曰回归,并不是对既往白话文写作的简单否定,而是对白话文写作的有益调节和科学补充。文言文的写作,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体回归含义,而具有了一种别具风姿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现代文化理念的一个可贵观点就是对多样性的充分尊重和保护。无论是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应对个性的坚持和创新的努力给予必要的理解和鼓励,而不应该加以粗暴的打压和贬抑。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各种文体争奇斗艳,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才是文化百花园里的和谐景观啊。

————————————

————————————

(0)

相关推荐

  • 聊聊文言文对我写作的影响

    聊聊文言文对我写作的影响 文/蔡朝阳 当然我并不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准有多高,只是热爱写作而已,以及,对于写作这件事,也有一些自己的追求. 写多了,从用词习惯,到语言风格,都会形成一种大致的定式.当然,也 ...

  • 232.古书难译,还得译好

    232.古书难译,还得译好 文∣杜若东 毋庸置疑,古书难读,学校里的语文教育,对于文言文知识介绍的比较简单,侧重于叙事的较多,一般了解的是人物和情节.对于较为艰深的文献解读,是中学语文教育所不能胜任的 ...

  • 穿越回古代不会文言文可咋办?不用担心,老祖宗也说白话文!

    你是不是曾经想过这样一件事:如果有一天穿越回古代,不会文言文可怎么办?完全没法交流呀!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因为咱们的老祖先也不是张口就是"之乎者也",他们平日里交流也说白话文 ...

  • 309.文言难懂在哪儿

    309.文言难懂在哪儿 -破解文言文难学专题讲座- 文❉杜若东 文言难懂 破解文言文难学专题讲座      鲁迅作为新文化的闯将,竭力提倡新文化,倡导白话文,曾写下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

  • 315.文言文、白话文和古文

    315.文言文.白话文和古文 文❉杜若东 温馨提醒 请使用本公众号左下侧精选菜单内的号内搜功能,搜索您感兴趣的文章. 内容导读 本文将帮助大家深刻理解文言.白话.古文.骈文等概念的区别. 1 大家还记 ...

  • 【诗话文章】宋彩霞|关于白话入诗的思考

    宋彩霞 白话即当代流行的口头语言(自由体诗不在论述范围之内),以白话入诗具有悠久的历史,却于近些年有风起云涌之势.已经收官的由中华书局发起,<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 ...

  • 【诗话文章】高昌|庐山之恋诗并序

    庐山飞峙大江边,横看侧看都是风景.庐山之恋,恋得激越而蓬勃.说这"恋"甜,甜得久远:说这"恋"香,香得醇厚:说这"恋"美,美得深沉.古往今来 ...

  • 【诗话文章】曾少立|对网络诗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一点思考

    对网络诗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一点思考 网络诗词十五年了,是该好好总结下.感谢嘘堂兄的邀请,有事去不了,便想写个东西交差,也把这几年的一些想法说说.谈到当下诗词的生存环境,我认为有三大变化.社会从农业文 ...

  • 【诗话文章】残荷|读晚风随笔的一点感想

    杨逸明先生在其微信号"海上清音诗词沙龙"上发了不少随笔,有些颇有意味.可以说说. 一 数千年来,农耕社会积累了旧体诗词的丰富的词语库和意象库,我们现在进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语言习 ...

  • 【诗话文章】张白鹭|白鹭居笔记(101—123)

    白鹭居笔记 (101) 古人论画有道:"凡为画者,始贵能入,继贵能出,要沉著痛快为极致."真诗之鉴也!人道,诗乃唐一代之风气所致,故吟梅诗乃冬一时之风气所致.世人吟梅,无不极工写貌 ...

  • 【诗话文章】张白鹭|白鹭居笔记(81—100)

    白鹭居笔记 (81)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真为诗之变态也,误以为诗皆神圣,而不解本来人间风物. (82) 夫诗词歌赋,古之经 ...

  • 【诗话文章】张白鹭|白鹭居笔记(41—60)

    白鹭居笔记 (41) 或有纠缠於格律,往往不能自己者,与之曰:为人可以举止,作诗莫要平仄. (42) 余有句:"也嫌山色日将昏,时恐鸟声云被搅."初以为巧而不稳,后见梅诗有:&qu ...

  • 【诗话文章】张白鹭|白鹭居笔记(21—40)

    白鹭居笔记 (21) 余子所以慕古人者,一山一茅而已.非亲临其境,咸不知山气浩然,茅露一角,皆空外画图也.余有句曰:"白云知物华,山水有生命."所谓爱山者如爱酒,酒之生命皆在酝酿, ...

  • 【诗话文章】张白鹭|白鹭居笔记(1—20)

    白鹭居笔记 (1) 古人论文曰:"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惝而来,不思而至."妙哉,亦诗鉴也.譬之夫徜徉于山水间,凡眼前景色,一石一流,一花一鸟,与我皆有同趣,不待诗思,而佳句自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