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的植物人”运动神经元病早期的症状都有哪几种?
运动神经元疾病(MND),又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按照国外4-6/100,000的患病率, 中国应有六万名患者。该病主要侵犯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系统。一般而言,身体的运动神经元有2大类:一为上运动神经元,一为下运动神经元。
以下是早期运动神经元的症状表现:
1、体征:起病缓慢,病程也可呈亚急性。症状依早期受损部位而定。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病员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如早期病变位于延髓的运动神经核,则出现构音和吞咽困难,舌肌瘫痪、萎缩,舌面可见肌束震颤。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运动神经元病包括肌萎缩侧束硬化,进行性脊髓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原发性侧索硬化四种病型。
2、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于40~60岁隐袭发病,单/双上肢/下肢无力、肌肉挛缩、肌束颤动以及萎缩。早期多为上肢无力。具有典型上、下神经元损害的特征,同时可影响颈、舌、咽、喉而出现延髓麻痹症状,最后躯干和呼吸肌受累,危及生命。即使病程很长,病情很重,患者始终无感觉障碍。
3、进行性脊肌萎缩:大多数患者一侧或双侧手部肌群无力和萎缩,可见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呈爪形手。肌萎缩和肌无力可向上发展,感觉神经不受累,少数患者下肢可出现症状。
4、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为少见类型,运动神经元变性公限于上运动神经元而下运动神经元不受累。多从下肢起病,表现为双下肢对性肌无力、僵直。检查时下肢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双下肢出现宾斯基征,无肌肉萎缩。此型进展缓慢,最后可延至上肢。颈段及胸段脊髓影像学无异常。脑积液正常,EMG或神经传导速度无异常。
病因: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至今不明。5%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另外有部分环境因素,如遗传、重金属如铝中毒等,都可能造成运动神经元疾病。
产生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论有:
1. 神经毒性物质累积,谷氨酸堆积在神经细胞之间,久而久之,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
2. 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神经细胞膜受损。
3. 遗传基因突变,其中SOD1, TDP43等基因已明确。
早期诊断:要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疾病,除了神经科临床检查外,还需做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特殊抗体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甚至肌肉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