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亲哥身份曝光:原来,最好的教育真是拼爹拼妈
进化妈:最好的教育,永远是父母在做,孩子在看。
作者:微笑喜乐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最近,在一次演讲现场,张文宏亲哥的真实身份,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哥哥张文宇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现任浙江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发表过100多篇SCI国际论文。
一门双博士,兄弟俩为什么都这么优秀?
或许,哥哥张文宇的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只是照着好父母和好老师的样子长大而已。
那么,培养出这对精英兄弟的好父母,都做了什么?
他们的父亲原来是瑞安印刷机械厂的工程师,母亲是小学教师,父母都极为重视兄弟二人的学习。
无论工作多忙,都会花时间陪伴兄弟俩读书学习,还经常告诫他们:
“不读书就没有前途。”
“只有读书、学习才是一个人应该终身坚持的事业。”
为了孩子们更好地学好英语,父母更是毫不犹豫地用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录音机,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巨资”。
更有趣的是,兄弟俩是一路比着学习成绩长大的,小时候无聊时,消遣解闷的方法竟然是互相出数学题。
看到这里,终于明白:那些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优秀的父母。
杨绛先生曾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是的。归根结底,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因为父母,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领路人。
人生是场接力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湖南常德有一个爸爸,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儿子出生时,就建了个家庭书屋。
儿子2岁时,藏书2万册,现在已经达到了5万册,儿子也成了最忠实的读者,还吸引了很多的爱书之人。
为了培养更多孩子的读书兴趣,他决定将自家书屋免费对外开放,这样的父亲,既有远见又有格局,培养出来的孩子,未来肯定也是优秀的。
哥哥家有两个孩子,大宝10岁,二宝3岁,跟所有父母一样,他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用品、玩具、零食,都是最买贵的。
看这则新闻时,我不禁想起了经常了那两个侄子。
上周末去看他们时,发现两个孩子对书和玩具的兴趣都是三分钟热度,时不时就要看一眼手机、Ipad。
我很惊讶,是书不好看吗?是玩具不好玩吗?
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原来,哥嫂所谓的陪伴,就是孩子在玩玩具或者看书时,他们在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嫂子在厨房做饭时,还边看手机追剧。
大人们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殊不知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的话:“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果人生是一场接力赛,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优秀的父母,孩子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父母跑的越远,孩子接棒的时候离终点就越近。
父母的眼界有多远,
孩子的道路就能走多远
2008年奥运会后,虽然只是“替声”的8岁小姑娘杨沛宜,因为甜美的声线也被大家所喜爱,也受到了众多的试戏邀约和广告商演。
但父亲都推掉了,他认为女儿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一定是学习,在之后的几年里,杨沛宜也一直是以学业为主。
杨沛宜13岁跳级进入杨鸿年合唱团,初中考入北京市重点中学实验班,15岁考入北京八中国际部。
2019年,已经拿到国外高校offer的杨沛宜,代表北京八中参加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获得团队第一和个人金牌,如今这位优秀的女孩正在大洋彼岸继续深造。
杨爸爸的博客里有一封写给女儿的信《以此示儿且自我明志》:
锦瑟年华当与书香为度,是为不负天地人生。任它“满城春色宫墙柳”,我自“独上西楼劝斜阳”。
如此有深度的话语,足以见得这是一个智慧的父亲,格局广大,眼光长远,女儿才能有如此自由的人生,和深远的未来。
我表妹中考时,成绩完全可以上重点高中,可是父母非让她读中专,说学一门技术傍身更好。
中专毕业时正好学校改制,说可以参加考试升大专,表妹瞒着父母备考,拿到大学通知书了,父母又说,大学还要读几年花不少钱,毕业了工作赚钱,减轻家里负担才最重要。
毕业分配时,父母又害怕无人养老,强制她回到老家小城,做了一个所谓稳定的有正式编制的文员,但表妹的专业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单位后来也几经改制,工资微薄。
表妹最后抑郁了,除了上班就待在家里,不社交不相亲,终日不见笑脸,前途就这样被缺乏眼界和见识的父母断送了。
美国心理学家卫.埃尔凯特说:“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两样,根和翅膀。”
想带着孩子走得长远,父母一定要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更好地观察四周。
父母的见识宽广,赋予孩子坚实的人生底色;父母的眼界高远,就会为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去广阔的天空翱翔。
想培养优秀的孩子,
自己先成为优秀的父母
第一,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
杨绛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时,就说过: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
小时候的她十分顽皮,父亲从来不会要求她去看书,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她。
后来,杨绛这种家庭教育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女儿,她说“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由此可见,家长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你想让孩子爱读书会思考,自己就别整天抱个手机躺在沙发上。
你想让孩子有素质,自己就别插队别无理取闹。
毕竟,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看家长如何做,而不是听家长如何说的。
第二,与孩子共同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你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
49岁的朱腾强,为了跟学法学的女儿聊天,从零开始自学参加司法考试。
朱爸爸不论工作有多忙,每天都抽出5小时来学习,还跟女儿一起讨论法律知识。
努力的爸爸通过了考试,妈妈也跨专业考了CPA,有这样的父母,女儿也当仁不让,保研到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每一个父母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未来,养儿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够上行下效,当你成为孩子的榜样和骄傲,孩子也会成为你的期许和骄傲。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家庭教育伴随一生,对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影响至深。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每一个教养细节,都可能蕴含孩子未来的一种可能。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打怪升级的历练,父母就是孩子最高级的教练,帮他们开路搭桥,护他们闯关晋级,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最好的教育,永远是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的。
点个在看,父母在做,孩子在看,彼此陪伴中,父母在自我修行,孩子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微笑喜乐,富书专栏作者,当过老师和记者,一个热爱生活,喜欢分享,正能量满满的斜杠二宝妈妈,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