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轼蜜友,北宋最善填艳词的僧人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句》等,计1000万字。
姓名:仲殊
时间:生卒不详
籍贯:安州(今湖北安陆)人
本名:张挥
流派:婉约派
荣誉:北宋最善填艳词的僧人
社会关系:苏轼蜜友
专辑:《宝月集》
代表作:《南柯子》
名言: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社会履历:
曾应进士科考试。
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
后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
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是北宋著名的僧人和词人。
他俗家性命叫做张挥,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进士及第,可谓少年成名。
但少年成名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风流不羁。
年少风流的仲殊,早早地成了家,娶了娇妻。
夫妻虽然恩爱,但他仍然难以约束自己的风流本性,经常与朋友和同僚,混迹于青楼酒肆之中。
这虽然为他后来善攻艳词打下了基础,但也惹恼了夜夜独守空房的小娘子。
这位张家的小娘子也是为性情中人。
对于丈夫在外沾花惹草的习性,他并未忍气吞声,而是走了一条不同寻常路。
她不闹、不吵、不动声色地将砒霜倒进了饭菜中,然后伺候着仲殊吃吃喝喝。
那一次,也许是仲殊心情不好,也许是仲殊造化命大,他端起碗来,胡乱扒拉了两口便放下。
尽管如此,他还是上吐下泻,肠绞胃痛。
后来,他还是想起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偏方,说是蜂蜜能够解毒。
于是,他喝下了大量的蜂蜜,才终于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小命。
看着余怒未消的娇妻,他反思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终于看破红尘,看穿人世常情。
于是,他与妻子解散了婚约,遣散了家仆,然后一人一舟,临水南下去了杭州。
他进了宝月寺,拜在一位高僧门下,递上度牒,剃去须发,遁入空门。
于是,在这个世界上,没了浪子张挥,多了一个情僧仲殊。
他虽然遁入了空门,但是,妻子还是给他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所以,他每次进食的时候,都要用蜂蜜拌一下。
无论是瓜果还是蔬菜,都要放蜂蜜,连盐巴都不需要。
甚至是土豆、豆芽、青菜、面筋之类的吃食的时候,也要用蜂蜜作为调料。
爱吃蜜的仲殊,与寺院里的其他僧人格格不入。
吃蜜,是需要钱的。
所以,只要有香客来访,仲殊就伸手跟人要钱,不管多少。
有了钱,才有蜂蜜。有了蜂蜜,他才觉得生命有了保障。
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钱如蜜,一滴也香甜。”
大家也不再称呼他的法名,而是直接叫他“蜜殊”。
苏东坡被贬杭州的时候,听说了这位“蜜殊”的大名,也听闻了他的才名,便来拜访。
作为美食家,苏东坡对甜味儿也有着异乎寻常的爱。
于是,这两个爱甜食的词人,相见恨晚,聊得很开心。
到了饭点,苏东坡便留了下来,与仲殊一起进餐。
但是,仲殊仍然有些担忧,道:“能够与苏兄共餐实乃荣幸之至,但小僧的饭菜,只怕你不一定能够习惯。”
苏轼笑着说,“我知道你的习性,也听说过你的传闻,你尽管放心便是。”
说着,便嘱咐他放心去准备饭菜便是。
当仲殊将拌着蜂蜜的饭菜端上桌后,苏东坡果然吃得分外香甜。
就这样,苏东坡与仲殊因“蜜”结缘,成为词坛的“蜜友”。
后来,苏轼还专门为仲殊作了一首《安州老人食蜜歌》:
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
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仲殊虽然人在佛门,但佛门并不是他最后的归宿。
他经常走出寺院,与苏东坡一起调蜂蜜,一起看美女,一起在西湖之畔,画船之上,写下一首首词。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睛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写的是西湖寒食盛况。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写的是西湖清波门暮春美景。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的是夏日旅途中对浮世生活的感受。
仲殊在佛门中,承受着世人的目光、背负着佛法的枷锁,在淡然中填写一阕阙艳词,成为了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
崇宁三年,疾病缠身的仲殊突然返回了家乡,寄宿在当地的一座寺院里。
这一天,下了晨课,仲殊走上了讲坛,对着一众僧人,一一作别。
大家见了,虽是奇怪,但见他和每个人告别,还说了很多动情的话。
大家问他为什么突然告别。
他只是摇摇头,不说话。
然后,掸掸身上的尘土,称自己要去溪里沐浴,便离开了。
等到第二天夕阳西下的时候,人们发现仲殊自缢于方丈房间里。
寺院的僧人按照规矩,把他的遗体火化。
这时候,奇迹出现了:仲殊的遗骨里出现了很多舍利子,五光十色,甚是奇异。
仲殊,这个北宋最善填艳词的僧人,终于以这样一个非常个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尘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