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这几点,压力秒变动力
工作生活中无法避免各种压力,不如了解压力的意义,区分压力的种类,帮助我们更好地化压力为动力。
说起压力,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什么?
也许是高考前刷着无边无际的练习题,感到前路漫漫;也许是毕业季,投递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坐在电脑前看着空荡荡的收件箱;也许是工作永远忙不完的项目,一个接着一个,让自己喘不过气。
压力让我们变得紧张和焦虑,甚至还影响身体健康,让我们睡不好觉。压力的出现难道就是为了折磨我们的身心吗?为什么我们会时常感到压力呢?
01 压力的意义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压力和紧张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危险。比如,人类的祖先在探索一个未知的环境时,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会被自动激活,会让他们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有助于防止被捕食的危险。
自主神经系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现象,比如,在紧张时,我们的心率增加,瞳孔放大,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也上升;这些变化会让我们更加机警,更好地注意到周围的环境,随时做好“战或逃”的准备。
UCL 的研究人员 Sven Bestmann 解释说:“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适度压力能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中危险的因素。
这么说来,压力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折磨我们,而是为了保护我们,甚至让我们更好地发展。
02 压力越大,就能表现得更好吗?
关于压力程度和表现水平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 R. M. Yerkes 和 J. D. Dodson 曾提出的一项著名的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
即当压力非常小时,表现水平会比较低,因为完全没有压力时,我们会很无聊,便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
压力逐渐增加时,表现水平也会随之增加,当压力处于中等程度时,表现水平会处于最高状态。到达顶峰之后,如果压力继续增加,表现水平则会下降,因为我们会感到过度的焦虑与不开心。
压力程度和表现水平的这种独特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就像是一个倒着的 U,所以也被称为“倒 U 形假说”。
除此之外,表现水平还与任务难度有关。对于比较难的任务,压力水平较低时,能达到表现的峰值;相反,对于简单的任务,表现最高峰值会出现在压力水平较高的位置。
这个反馈模型,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比如,由于一次失误,考试成绩突然下降,产生压力,学习动力会随之增加,这样有助于你在下一次考试中表现得更好。
以上的模型是非常简化的,而我们的真实生活比这要复杂很多倍,更多的外界因素,比如性格、环境等,都会带来因人而异的影响。
也有早期的研究表明,来自学业的压力增加后,成绩反而会下降,应证了倒 U 形假说,即过高与过低的压力都会对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压力的不同种类。
04 你面对的是哪种压力?
压力的种类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挑战性压力”和“障碍性压力”(challenge stress & hindrance stress)。
顾名思义,挑战性压力是指我们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即任务量很大,但难度不大时,我们会感到挑战性压力。
障碍性压力则更倾向于难度大的压力,比如突然被调剂到了不熟悉的部门,不知道工作任务要如何完成,甚至都无法寻求帮助,这就是障碍性的压力。
2019 年,一个中国的心理研究团队对于 1594 名中国的医护工作者们的工作动机,工作表现,以及挑战性压力和障碍性压力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显示,挑战性压力越大,工作的动力会越高,工作中表现也会越好;相反的,障碍性压力越大,工作动力就会越低,同时在工作表现也会越差。
这项研究说明,想要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应该降低障碍性压力,给予适量的挑战性压力,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
05 动机又有哪些类型?
除了压力,动机也有不同的种类,有的人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们想要测试自己的知识储备,有的人是为了避免考不好所带来的嘲讽与羞愧。
动机最常见的分类就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指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外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比如,上班迟到就要被罚钱,了避免被罚而准时到公司,这件事就是由于外在动机所致。
内在动机则不受外界的奖励与惩罚所控制,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比如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不是因为读完了就能获得外界的奖励,也不是为了避免惩罚,而是因为你发自内心地想要了解压力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对知识感兴趣。
除此外,还有一种类型,叫做家庭动机,即做事的出发点是为了给自己爱的人,尤其是家人,提供更好的资源,与内在动机专注于自我提升不同的是,它更偏向于给爱的人也带来好处。
06 动机对压力的反作用
2019 年,法国的心理学家们对 654 名消防员的动机,压力,表现,以及工作量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动机包含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研究结果显示,内在动机的大小与感受到的压力呈现负相关,内在动机的大小还与工作的表现呈现正相关,此外,对工作的动机越大的消防员,也会给自己的健康水平打分越高。
而外在动机与所感受到的压力呈负相关,并且与工作的表现和自己认为的健康水平也呈负相关。
这项研究说明,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所带来的好处更多,发自内心的充满工作动力与减小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表现,都紧密相关,甚至还会让你觉得自己身心更加健康了。
工作量也会影响工作表现。具体来说,工作量较大时,消防员们的压力也会增加,并且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工作表现也会有所下降。
也就是说,就算我们内在动力十足,但如果工作量超标,这份动力也可能会消耗殆尽,无法降低压力感,甚至会影响表现水平。
07 我们该如何应对压力?
心理学家 Lazarus 和 Folkman 于 1984 年将应对压力的方法分为两大类,问题中心策略(problem-focused coping)和情绪中心策略(emotion-focused coping)。
问题中心策略,是指遇到压力时,找到令自己感到压力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情绪中心策略,是指缓解遇到压力时产生的紧张,焦虑,无助等情绪。
研究表明,问题中心策略能比情绪中心策略更加有效地消除压力感和紧张感,并且能带来更好的健康和成绩水平。话虽如此,但并不是所有压力事件都可以用问题中心策略来解决。
比如,全球疫情的发展给我们每个人都造成了压力。如果用问题中心策略来解决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疫情消失,但显然这件事超出了我们个人的可控范围,这时便可以使用情绪中心策略。
比如,分散注意力就是一种情绪中心策略;除此之外还包括写日记,倾诉,冥想和正念训练等。
08总结
压力影响我们的动力,随之影响我们的表现,中等程度的压有利于我们表现出最佳水平;
挑战性压力比障碍性压力更容易应对,可以给我们提供更积极的动机,并且带来更好的工作表现;
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更有利于减少我们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提高表现水平,所以当你做真正热爱的事情时,表现会更出色;
应对压力的方式分为问题中心策略和情绪中心策略,问题中心策略是抵抗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用情绪中心策略来化解压力,这也能够带来身心健康的提高和更好的表现。
总归来说,压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成长,我们要正确看待压力,不要过度反应,就可以实现压力真正的作用--提升动力。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Bestmann, Sven. Uncertainty can cause more stress than inevitable pain. (2018, November 1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cl.ac.uk/news/2016/mar/uncertainty-can-cause-more-stress-inevitable-pain.
2.Deng, J., Guo, Y., Ma, T. et al. How job stress influences job performance among Chinese healthcare worke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4, 2 (2019).
3.https://doi.org/10.1186/s12199-018-0758-4
4.Lazarus, R. S., and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5.Park, J., Chung, S., An, H., Park, S., Lee, C., Kim, S. Y., Lee, J. D., & Kim, K. S. (2012). A structural model of stress,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medical students. Psychiatry investigation, 9(2), 143–149
6.https://doi.org/10.4306/pi.2012.9.2.143
7.Penley, J. A., Tomaka, J., & Wiebe, J. S. (2002). The association of coping t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utcom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5(6), 551-603.
8.R Nicholas Carleton. The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construct in the contex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 12:8, 937-947, (2012). DOI: 10.1586/ern.12.82
9.Sandrin, É, Gillet, N, Fernet, C, Leloup, M, Depin‐Rouault, C.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workload on firefighters' perceived health, stress, and performance. Stress and Health. 2019; 35: 447‐ 456. https://doi.org/10.1002/smi.2873
10.Struthers, C.W., Perry, R.P. & Menec, V.H.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ademic Stress, Cop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Colleg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41, 581–592 (2000).
11. https://doi.org/10.1023/A:1007094931292
12.Yerkes, R. M., & Dodson, J. D. (1908). The relation of strength of stimulus to rapidity of habit-form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and Psychology, 18, 459–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