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题的九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梁漱溟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第九层境界:知行合一

通透之后做什么?有两种选择:

  1. 做个如如不动的神人,没有烦恼!像高山、像大海,独善其身。

  2. 通透后证悟到:万事万物与自己是一体不可分的真相。这是智慧的最高境界,慈悲心自然生起,因此发下宏愿要帮助他人像自己一样超越八层境界,可以解脱烦恼,然后进入第九层境界,达到人生的最高峰---极乐。

到了这层境界的精神特质是:知行合一,做事积极进取又随遇而安;情绪稳定,喜怒哀乐收放自如;人生目标清晰,不受外界干扰;没有烦恼痛苦,随时处在“极乐”的状态。

第九层的境界就是所有教派宗师和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境界。

(0)

相关推荐

  • 梁漱溟:思维八境界

    我们首先要对一个问题感兴趣,能用心思考这个问题,沉下心来做深入探究,训练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认识到别人的见解与自己的差异,然后才能融会贯通:进而向更深层次探索,精炼出其中的核心思想,运用自如. 历经种种 ...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深度好文 !)

    作者:梁漱溟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 ...

  • 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作者:梁漱溟 转载:民国文艺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 ...

  • 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有学才有问,有学才是问.社会不少专家学者对于自己的专业有认识,并在各种专业机构当中发表相关文章.一篇文章的形成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但是如何梳理在一种逻辑关系,如何思考问题这种看似最简单的事情反而是 ...

  • 做人, 九层境界, 你在第几层

    人与人,是有差距的. 不论你信,还是不信,这种明显的差距,都有! 做人,共分九层境界,来看看,你在第几层境界. 第一层: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没有自己的主张. 这类人,其实就是大家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说 ...

  • 你知道弹钢琴有九层境界吗?快进来看看吧!

    第1层[琴断] 也称"混沌琴",(未入门)(略) 第2层[琴念] 可能有钢琴爱好,但不执著刻意.(但是一些有琴念的孩子由于练琴不得法却会导致失去琴念).由于一些家长或钢琴老师只偏重 ...

  • 思维的九层境界

    思维的九层境界

  • UC头条: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 ...

  • 道家九层境界,开阔你对宇宙层次的认知

    云哥视频 2018-04-10 13:20 道家修炼,到一个境界又一层的智慧,非常讲究人每一步修行的境界,因为境界不同,所灵悟得到的"道"也不同:下面这九种境界,代表了不同境界下, ...

  • 大师梁漱溟: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梁漱溟(1893-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