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微大学,我们今天继续给大家插播一个我们学员的提问,这个提问是关于同性恋问题的。关于同性恋的微课,我们曾经在我们前几年微大学里面有一个系列的,大概是六节小课组成的,大家也可以再去听一下。
中国古代其实就有很多这样的龙阳之恋,比如说在《红楼梦》里面就非常直截了当的告诉你是怎么回事,而且在中国古代,像这样的现象一点儿都不稀罕,很常见。
过去不少的贵族,甚至一些士大夫,甚至有个别皇帝,包括过去的那些读书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书童,有的时候都充当这么一个同性恋的功能。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去风月场所买春,却不会动他家里面的伴侣?在过去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体现自己处于人上之人的一种阶级地位。后来,人们仍然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似乎可以通过某一种方式来达到为所欲为,或者高人一等,或者让别人为自己无条件的服务,这种在社会生活中很难满足的需求。通过某一种象征性的行为,我们就会满足了自己可以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或者通过某一种象征性的行为,我们就释放了自己的攻击性。人们其实经常会在性爱过程中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是一种模拟象征的释放,当然你不会真的在性爱过程中去杀死对方,但是他却能够释放你的攻击性。在动物交配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攻击性,在交配过程中会释放出来。同样人类有时候去加入一个组织或者参加一个宗教行为,实际上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爱的一种需求,一种关系的需求。所以说我们去做什么,有时候不能去看表面上的含义,要看我们再内心里面满足的什么样的需求。简而言之,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很多很多的一些性行为,是为了满足阶级目的的需求,体现这种人上人的一种阶级的目标。所以过去的统治阶级,地主阶层,贵族阶层,往往都会养一些书童。书童只是个名称,平时可能也要帮自己收拾东西,背行囊,磨墨等等,他还要提供一个性的功能,但这个性功能本质上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性,他一定承担着人类的其他社会性的心理需要。人类本质上讲是一种社群动物,社群动物和单纯的个体动物是不一样的。个体动物它满足的某一个需求,它可能是单纯的个体需求;而社会性动物它的每一个看起来是个体的需求,都具有一种社会学的含义。那么对古代而言,这种同性的性行为,女性的比较少见,男性的这种特别常见。他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社会性的阶层的需求,就如同今天有人非要买个苹果手机一样。那么你可能会觉得买苹果手机可能我只是为了炫耀,我用了一个外国的东西,买了一个贵的化妆品,买了一个lv的包,买了个cookie的什么东西,我买这些东西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别人看出,我的社会阶层比别人高,这是一种社会性的需求。这个社会性的需求和古代人去养一个娈童,本质上都是一种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在这种社会性需求满足的底下,可能同时还有一些性的满足。就包括你去买一个奢饰品的包包放在手上,它最主要是社会性需求,除此之以外,它可能还有一个需求,就是这个包还真的能够装点儿东西。当然这个真的能装点儿东西,我们是不排斥的,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它的基础性的需求和它的功能性需求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性行为是人满足性的快感。其实人可以用很多方式可以满足自己的性快感,不管是你自己自慰的方式还是同性的方式,还是异性的方式。每一种理论都试图解释上帝的旨意,但组成世界的规律,身在其中的我们并不能看透,所以永不要用任何单一理论去解释生活,我们未来的变化常常超出我们现在的想象。这么多方式可以满足性快感,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使用其中某一种呢?那是因为他的这种基础的性需求以外,一定叠加了其他的另外的需求。第一种,有的人的社会性需求可能是找个同性恋,可能是为了体现我比他能力强,我具有攻击性,他可以承载我的那种攻击性的需求。
体现的是我比他的阶层要高,我可以控制他,我通过控制他,我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是第一种我们说的同性恋的性行为之上的社会性需求。
第二种是平等的,那就是我找他是因为我得不到那种镜像之爱。
什么叫镜像之爱?
我生活中就找不到人是我的好朋友,我跟别人关系总处不好,我觉得最能成为好朋友的人一定是跟我很像的人,所以我要找一个跟我很像的人成为我的好朋友,这是他附加的一种需求,所以这是我们做第二种同性恋的性需求之上的社会性叠加需求,或者也叫做附属的需求。
这个人没有归属感,可能刚好那个人给他提供了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一种像他的母亲,或像个家一样的这种归属感。那么有人通过底层的同性性需求在上面他又叠加了一个社会性的需求。
在生活中异性相交之间也有这样的现象,他满足了一个人们对社会的财富的追求。比如说有人同性恋这种需要,是因为那个人比对方更富,他能给你一个很好的少奋斗30年的机会,所以通过这样一种需求,我就可以得到关怀和照顾之外的金钱和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有物质上的享受,这是第四种叠加性的需求。
这是我们说的流行的观念,资本通过不断的给人洗脑,然后产生了很多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产能观念,就是什么都是我自己说了算,我不管道,我也不管世界的规律,我只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这就是我们说的同性恋的第五种情况。
基础性的性需求之上,叠加了什么样的社会性需求,这才是关键。除了前四种以外,第五种是大家特别要注意的,这种在现在这个时代非常常见。这就要说到资本主义的制度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的让王权衰落,让民众获得权力的过程。民众权利越来越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变成了三权分立,其实三权分立是个伪概念。因为资本主义背后真正的权力不在三权,而在一个人手上,那就是资本家。整个西方背后就是被财团所把握的,财团控制着一切。那财团有的说是犹太人财团,有些是这个财团,那个财团,所以资本家实际上是背后的集大成者,所有的权都在他手上集中,他就像过去的王一样。只不过过去的王是表面上的王,而现在资本家是背后的王,是一个藏起来的王,是你看不见的王,他们拥有最大权利。资本家想要获得权利,必须要瓦解过去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让家族解体,让家庭解体,每个人都变成个体。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变成个体的时候,每个人才更容易被资本所掌控,被资本所控制,那么你更可能成为资本所需要的一个商品。马克思说人被资本异化成了商品以后,资本的意思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变成他的商品,而家庭是阻碍他变成商品的一个环节。所在资本的角度上说,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每个人都要让你宣传成为自己,每个人都让你宣传成为独立的人,每个人都要让你脱离家族,脱离家庭,那你也想脱离家庭,那主要叫让你首先在观念上你要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传统观念。异性之爱是传统观念。传统观念里面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人们要传宗接代。那么资本就要把这些东西瓦解掉之后,才能更好为地为他的资本服务。但是资本他没有意识到,做这一切,也是在自我掘墓。为什么呢?当资本把所有的都变成个体之后,那么人们一些极端的思维就出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其实最早受传统一定都是鼓励你生育,因为人的核心目的是进化,而我们靠基因组合进行进化。因为人类不是单细胞繁殖,我们是通过异性的排列组合,基因排列组合,然后才可能产生更优异的下一代。所以,不要认为传统就是坏的。传统观念实际上是人类这种生物或者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都必须要采用一种种族繁衍的方式,而种族繁衍就是道。但是资本家把人变成个体之后,传统被结构,极端性性思维出现了。不少人就会尝试第五种社会性需求,一种同性恋的形式开始流行。我们和传统观念不一样,我们不是传统时代的人,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人,我们是新新人类。我们要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就包括不结婚,不生子,和你们就是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流行的观念,资本通过不断的给人洗脑,然后产生了很多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观念,什么都是我自己说了算,我不管道,我也不管世界的规律,我只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这就是我们说的同性恋的第五种情况。所谓的同性之间的这种关系,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龌龊和非道德,但他也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高尚和高道德。在未来可能会有不少人去尝试做一种流行观念去尝试,但是你不要忘记了做一种生物的本能,种族的繁衍,人类这种生物是需要不断的繁衍下去,而繁衍对人类这种生物而言,唯一的方法还是基因组合,你没有其他的方法,所以这是大道。从人类群来说,违背大道必然会导致人类的灭亡;从个体上来说,实际上也代表着个体的灭亡。因为我们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这种历史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而其中一种心理需求是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延续后代的需求,这是嵌刻在我们DNA里面的一种很深的一种本能。人到一定年龄阶段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可以传播下去的东西,延续不了自己。有些人就可能通过传播了自己的思想来延续自己,全世界有很多人都知道我这个人,我的思想,我也是一种传播我自己。还有世界上更多的人传播自己,是通过我自己的一些我的基因传播给了后代,这对他来说就能让他避免他的老年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无价之感。关于同性恋的这部分,这一讲是给大家做一个单独问题的回答。系统的讲解微大学里面有。如果你们听完之后如果你还有问题,可以通过管理员递交给我,也可以直接发微信给我,我就会选择一些问题,通过微大学给大家做回答。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讲继续。《寻宝图~南红教父》
世界不过一张图
信念就是指路标
我既不是造物主
也无力改变大局
至少我能决定从哪里进
从哪里出
——赵小明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个人简历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